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驻马太行侧 > 驻马太行侧第160部分阅读

驻马太行侧第160部分阅读

 峪耳崖,第4集团军临时指挥部。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戴安澜蹙眉沉y了半晌,始才转头向第4集团军政委邓华上将道,“政委,总座就说了句这?”

    “就这,再没别的了。”邓华点了点头,摊手苦笑道,“总座可真是惜字如金哪。”

    参谋长廖耀湘蹙眉说道:“总座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邓华分析道:“我看意思无非两层,一是野战军主力怕是顾不上咱们了,咱们集团军得独自面对关东军即将展开的大围剿行动;第二层意思就是,总座希望咱们能够树立必胜的信念,充分发挥山区游击战、运动战的优势,牢牢牵制住关东军主力!”

    “山区游击战、运动战?”戴安澜略一沉y,旋即向邓华说道,“政委,这方面你是大行家,你说说,接下来这仗该怎么打?”

    戴安澜这话却不是自谦,别看邓华政委年轻,却正经是老红军出身,要说山区游击战的经验,黄埔科班出身的将领还真没法跟这些泥腿子出身的红军将领相提并论。

    “行家可不敢当,不过是略有经验而已。”邓华摆了摆手,又道,“游击战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瘦我打!至于运动战,那就是想方设法将敌人调动起来,然后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尽可能地削弱其有生力量。”

    说此一顿,邓华又道:“不过呀,这一切还得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我军必须充分掌握敌人的动向,所以我建议,将总部直属特务团以及各师直属特战大队全都撒出去,在燕山外围的各个角落严密监控日军的动向!”

    …………

    山海关,关东军第1方面军司令部。

    两天时间已经过去,关东军参战各部已经基本部署到位了。

    中泽三夫放下电话,向坐在对面的冈村宁次道:“元帅阁下,我方面军主力16个步兵师团已经分别进至三屯营、太平寨、隔河头、马圈子一线,其余各方面军的12个山地师团也大多抵达预定区域,业已对流窜燕山山区的支那军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

    说此一顿,中泽三夫又道:“哦对了,筱冢义男的蒙绥方面军也chou调了5个骑兵师团以及6个混成旅团,从西侧配合作战。”

    “好。”冈村宁次欣然道,“命令各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既不要轻敌冒进,也不要畏缩不前!这就叫……铁壁合围!”

    …………

    峪耳崖,第4集团军临时指挥部。

    廖耀湘匆匆走进作战室,向戴安澜道:“海鸥兄,三屯营、太平寨、隔河头、马圈子等方向全都发现了日军影迹。”

    “哦?”戴安澜当下急步走到了地图前。

    廖耀湘也跟着站到了地图前,又用铅笔从地图上圈出了三屯营等地的方位,沉y片刻后说道:“关东军的动作很快啊,这么快就从东、南两侧对我军形成了夹击态势,而且,根据各侦察xiǎo队的报告,参与此次围剿的日军至少有15个师团番号!”

    “15个师团!?”戴安澜冷然道,“那就是30万人了,是我军的两倍还多!”

    “恐怕还不止此。”邓华忽然从隔壁的休息室里走了出来,沉声道,“我担心呀,关东军很可能在西、北两个方向也调集了兵力。”

    “西、北两侧也有敌人?”廖耀湘凛然道。

    邓华点了点头,肃然道:“真要是这样,那么留给我们转战的空间就极为有限了,为了打破日军的铁壁合围战略,我集团军必须想办法首先破其一部,先跳出包围圈,然后再牵着关东军的鼻子在大山里溜湾!”

    戴安澜道:“政委,说说你具体的想法。”

    邓华伸手将地图抚平,说道:“老戴、老廖你们看,发现日军踪迹的这几个点基本上处在一道弧线之上,而峪耳崖则是这道弧线的圆心,也就是说,xiǎo鬼子明显就是冲着峪耳崖来的,他们知道咱们集团军驻扎在这里!”

    “狗日的xiǎo鬼子。”廖耀湘恨声道,“鼻子很灵啊。”

    “这不奇怪。”邓华淡然道,“日军毕竟已经在华北经营了好几年,暗中有他们的眼线也很正常,何况咱们有侦察部队,xiǎo鬼子也同样有特工队,咱们在监控xiǎo鬼子的同时,xiǎo鬼子只怕也同样监控着咱们的举动呢。”

    “嗨呀,政委你就直说吧。”戴安澜道,“什么招?”

    邓华微微一笑,说道:“咱们就利用xiǎo鬼子的眼线做一个局,造成我集团军主力大举西去的假象,这样一来,三屯营、太平寨、隔河头以及马圈子等地的关东军肯定会被调动起来,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到时候可能会出现的局面。”

    戴安澜点了点头,道:“三屯营的日军多半会往北直chā!”

    廖耀湘也道:“马圈子的日军多半会直接向西尾随追赶!”

    邓华接着道:“太平寨和隔河头的日军考虑到平原地形行军更为快捷,因此多半不会进入山区,而很可能会沿着燕山南麓的平原西进,这样一来,马圈子方向日军就在无形之中与其他三个方向的日军拉开了距离!”

    戴安澜和廖耀湘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干!”廖耀湘恶狠狠地道,“先吃掉马圈子方向的日军,然后直chā山海关,根据情报部én的消息,冈村宁次这老鬼子就在山海关,还晋升陆军元帅了,他娘的,这次既便拿不下山海关,也非要让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吓个半死不可!”

    戴安澜点了点头,又道:“可问题是,怎么造成我集团军主力西去的假象?”

    “这个我已经想好了。”邓华道,“为了掩人耳目,可派1师于夜间行军,多打火把,拉开行军间距,再扩大警戒线,不让日军眼线靠近,就能造成我军主力大举西进之假象,至于主力部队,则应就地隐蔽,摆好口袋阵静待马圈子方向的日军入毂。”

    …………

    山海关,关东军第1方面军司令部。

    中泽三夫向冈村宁次道:“元帅阁下,支那军已经离开峪耳崖,不过却一反常态突然改在夜间行军,并且扩大了警戒线,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玄虚?”

    冈村宁次道:“中泽君,你认为会有什么玄虚?”

    中泽三夫道:“支那军会不会是在上演‘瞒天过海’的伎俩呢?故意改在夜间行军,就是为了不让我们的眼线发现其虚实,以造成支那军主力大举西向的假象,可事实上呢?其主力部队却找个隐秘之所暗中潜伏起来了。”

    “中泽君,你的担心很有道理,不过,支那人有句古语,叫做兵者诡道也。”冈村宁次说此一顿,又道,“正所谓虚虚实实,虚实相间,你又怎知支那军不是在玩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的把戏呢?所以,我关东军当以不变应万变!”

    说此一顿,冈村宁次又道:“中泽君,可令各军保持距离,尾随支那军西进,支那军若果然西去,则仍然不能摆脱我方面军的包围,乃是作茧自缚,支那军若真是在故弄玄虚,你以为这么冷的天在风雪野外打埋伏,是好玩的吗?那是会要人命的!”

    “哈依。”中泽三夫猛然低头道,“我的,这就下令。”

    …………

    峪耳崖,密林深处。

    昨夜又降了一场大雪,将整个山区染成了一片银妆素裹。

    临时充做指挥部的山dong里,戴安澜、廖耀湘还有邓华正凑在一起取暖,尽管三人身上都穿着棉衣,外面还裹着将校呢大衣,却仍然无法抵御这凛冽寒风的侵袭,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至于那些没有将校呢大衣的大头兵和基层军官,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不暴露目标,潜伏的第4集团军官兵根本就不敢升火取暖。

    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官兵们却要像木头般一动不动地趴在雪地里,个中滋味,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嘎吱嘎吱的脚步声中,一名通讯参谋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了山dong,以略显僵硬的动作向戴安澜三人敬礼报告道:“报告,日军已经完全进入伏击圈,已探明其番号为4个师团,1个师团居于前,1个师团殿后,剩下2个师团居中接应!”

    “好!”戴安澜闻言霍然起身,奋然道,“传我命令,第第43师断尾,其余5个师,集中全力给老子先吃掉中路2个师团!”

    …………

    峪耳崖以东十里,山谷。

    李树森上尉静静地趴在冰冷彻骨的雪地里,默默地承受着严寒的侵袭。

    从昨晚接到命令进入伏击阵地,李树森上尉和全连百十号官兵趴在这山谷里已经整整十六个xiǎo时了,摄氏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已经将李上尉冻得有些意识模糊了,他甚至已经回忆不起来,自己究竟是靠着什么才坚持到现在的?

    为了不致提前暴露目标,谁也不敢升火取暖。

    渴了,就抓一把雪含嘴里,饿了,就抓一把炒面充饥!

    年轻的身体早已经失去了知觉,再感觉不到手脚四肢的存在,棉衣因为浸入了雪水又冻成了冰坨坨,坚硬而又寒冷刺骨,所有官兵只是本能地握着手中的钢枪,只是本能地暗示自己,再坚持几分钟,再坚持几分钟……

    悠忽之间,冲锋的军号已然响起。

    李树森上尉以枪柱地费力地爬了起来,平时不到半秒钟就能完成的起身动作,此时却足足耗费了他十几秒钟的时间,旋即李树森上尉就迈开早已经冻得僵硬的双腿,就像是一段截取的圆木,向着前方直挺挺地移动而去。

    很快,冲锋的号角以及嘹亮的口号声就已经响彻山谷。

    排山倒海般的杀伐声中,越来越多的“圆木”从雪地里挣扎着爬了起来,它们踩着僵硬而又机械的步伐,艰难却又执着地向前移动着,移动着……然而,很多很多“圆木”却永远地躺在了冰冷刺骨的雪面下,再没能爬起来。

    …………

    山海关,第1方面军司令部。

    服部晓太郎匆匆走进了作战室,旋即猛然收脚立正向冈村宁次和中泽三夫报告道:“元帅阁下,大将阁下,第17军报告,他们在峪耳崖附近遭到支那第4集团军主力伏击,支那军攻势很猛,松下司令官来电称,第17军最多只能坚持3天!”

    “什么!?”中泽三夫霍然起身,凛然道,“在峪耳崖附近遭到伏击?不,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这么冷的天,在风雪野外埋伏就是自杀,根本就是自杀!没有人可以在如此极端的严寒天气下,在野外呆上超过四xiǎo时!支那人也同样做不到!”

    “大将阁下!”服部晓太郎猛然低头道,“支那人已经做到了!”

    “沉沦已久的支那民族,这次看来是真的觉醒了!”冈村宁次缓缓起身,沉声道,“如今,他们的民族激ng神已经完全被激发了,在强大的激ng神力量面前,人类rou体上的极限已经不再是极限了!”

    “不过,再强大的激ng神力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毫无用处。”冈村宁次说此一顿,又道,“服部君,立即致电第19军,限他们在第17军汇合!”在冈村宁次的作战地图上,第第17军,不足2天行程。

    “哈依!”服部晓太郎猛然低头,旋即领命去了。

    然而很快,服部晓太郎又脸色苍白地返回了作战室。

    “元帅阁下,第19军怕是不可能按时赶到峪耳崖了!”服部晓太郎惨然道,“因为,第19军并没有按司令部划出的行军线路向西行军,为了贪图方便,他们是沿着燕山南麓的平原向西行进的!如果原路返回再进山,最快也要4天时间,直接进山则更慢!”

    “什么?”冈村宁次不由得微微色变,旋即低声自语道,“用兵之道,即驭将之道,我不如他,我不如他呀……”

    第508章 各有所

    天津xiǎo站,四野前线指挥部。

    偌大的作战大厅里人头攒动,却是鸦雀无声。

    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包括岳维汉在内,第四野战军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已经围聚在作战地图四周,正屏气凝神,等待峪耳崖会战的结果。

    战前,第4集团军严密封锁了消息,直到战役打响,总部才知道消息。

    对此,岳维汉倒是没有责怪戴廖邓三人的意思,前线的局势瞬息万变,除非身在一线指挥,否则既便是岳维汉,也很难做到准确及时的指挥,这也是岳维汉一再强调,身在后方的高级指挥员,绝对不能过问前线具体指挥的主要原因。

    岳维汉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蒋委员长,因为自己的瞎指挥而葬送整个集团军!

    这可不是污蔑蒋委员长,别的不说,单说淞沪会战,要不是因为蒋委员长的瞎指挥,非要放弃吴福、澄锡等地预设的坚固国防工事,却在无遮无掩又直接暴露在日军巨舰重炮下的上海滩跟日军决战,结果本应大不相同。

    淞沪会战若能改在吴福、澄锡国防线上打,日军别说三个月,就是六个月也未必能打得赢,而真要是能够坚持六个月以上,日军大本营还有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资源把战争持续下去,那就两说了,而蒋委员长所期盼的列强干涉,恐怕就会美梦成真了。

    其中道理很简单,国民政fu如果表现得不堪一击,西方列强也就退缩了,雪中送炭的事他们是从来不做的,但是,如果国民政fu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抵抗能力,西方列强就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日本独占中国,投机倒把,历来就是西方列强的拿手好戏。

    岳维汉正想得出神时,四野副总参谋长左权匆匆走进了作战大厅。

    “老总,有消息了。”左总难抑兴奋,语含激动地向岳维汉道,“经过第第第17军所属4个日军师团,2个被我全歼,2个被击溃,此役总计歼敌4万余人!”

    “很好!”岳维汉欣然道,“立即通电嘉奖!”

    左总点了点头,又道:“不过老总,第4集团军本身的伤亡也不xiǎo,特别是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造成了我军大量的非战斗减员,由于山区条件恶劣,yào品又匮乏,许多官兵原本只是轻度冻伤,由于冶疗不及时结果却只能……截肢。”

    岳维汉点点头,神情凝重地道:“电告北方局,请求协助安置我伤员。”

    “我已经向北方局和彭老总发去电报了。”左总点了点头,又道,“还有就是,第4集团军所携带的弹yào也所剩无几了,如果再不想办法进行补充的话,恐怕就无力发动太大规模的战役了,真要是这样的话,局面就相当之被动了。”

    岳维汉脸上的神情立时变得越发的凝重,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卫立煌将军叹息道:“可现在又是刮风又是下雪的,怎么出动空军啊?”

    “要不……”刚刚从缅甸大后方赶来华北前线的邓公沉y着道,“请北方局出面,组织冀东堡垒户设法向燕山山区输送部份军需给养?这天寒地冻的,我看日军也未必就能把燕山围个水泄不通,当地的老乡又熟悉地形,应该可以办到。”

    “这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吧?”总参谋长黄杰摇头道,“民夫人多了,目标就大,很容遭到日军围堵,如果人少了,所能运输的给养也就有限,很难保障第4集团军十几万官兵的作战所需吧?”

    左总轻叹道:“总是聊胜于无吧。”

    岳维汉摆了摆手,忽然问道:“竺老那边有结果了吗?”

    早在滦河会战爆发的当天,岳维汉就派了两架专机将竺可桢教授以及他的团队、部份科研设备从缅甸接到了华北,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7天,差不多也该有结果了吧?

    话音方落,侍从副官欲狐就俏生生地走了进来,啪地立正道:“报告,竺教授求见。”

    “说曹cào,曹cào就到!”岳维汉顿时以拳击掌,旋即向欲狐道,“快,快请竺老进来!”

    稍顷,竺可桢教授便匆匆进了作战大厅,还隔着老远,便不无歉疚地向岳维汉道:“岳总司令,真是抱歉,让你们久等了,不过现在华北的气象条件比较复杂,部份大型设备急切间又无法运来华北,所以多耗费了些时日。”

    “好在现在总算有结果了。”说此一顿,竺可桢教授又道,“据我观测,从今晚开始,整个华北地区将由雨雪天气转为晴到少云,我敢断言,明天早上,?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