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54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54部分阅读

合作后,对这一不合情理的情形生出了疑窦,而德国佬谈话间提及的“沙赫特博士”又令他突然想起了穿越之前看过的某篇揭露纳粹经济奇迹真相的文章,这才恍然大悟

    注1:达拉第政府对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是一个证明,西班牙内战时不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是又一个证明,一得到口实就立即与之前帮助其上台的法共撕破脸皮则是更有力的证明,尽管法共的这次严重受挫主要还得怪他们自己。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十五军

    这时胡卫东当初拿出来诱惑德国人的g42通用机枪与黑豹坦克的设计图已经被德国佬记下来派人送回国内了,胡卫东得知此事后颇为郁闷,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外行看不出设计的优劣,但内行来看的话,“过目不忘的人,可不仅仅中国才有啊!”,这实在是个无解的矛盾。。。。。。

    好在两款设计得到德国人的极高评价后,胡卫东即使不将设计图画出来,也足以令德国人心生期待。但是如果不拿出足够的硬通货,德国人就算是再眼馋,也还是不会跟赤色党合作的。但胡卫东始终不甘心就此作罢,他心中很清楚,一旦欧战爆发,由于制海权一直在英国人手中,中国基本没法再从德国进口任何大型设备,甚至连人才的引进都将会变得异常艰难,而战后对德国遗产的瓜分,怎么想也很难有中国的份,所以唯一的机会就是现在。。。。。。

    无奈的胡卫东只得抱着一丝希望发加密电报给远在美国的毛泽民,询问他有没什么办法,胡卫东此举并非越权,因为之前中央就特别授权胡卫东,华北三大边区政府财政和海外所得(注1)的一切必要储备以外的硬通货都归他调拨使用,如果时间紧迫,他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毛泽民的回电是,这个问题并非一定不能解决,但具体怎么做,他还需要看情况随机应变,为此毛泽民希望可以全权处理赤色党在海外的商务与外交事务。这个权力实在太大了,即使以胡卫东现在的地位,也没这个权限,他为此花费了不少唇舌先后说服了中原局书记张浩和周公,再请他们二位做其他人、尤其是太祖的工作,才总算促成中央表决通过,说起来也多亏目前党内都是胆大的主,没几个人不敢冒险。更重要的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寄希望于夸下海口的毛泽民将事情办砸。从而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因而居然一致地表示支持,他们这么一表态,就连一开始强烈反对的太祖也只能同意了,否则便是为了自己不担风险而耽误党的事业。不管如何。毛泽民这位商业奇才终究还是如愿得到了急需的权力。他也由此才得以真正尽展其才,几年间在西方金融界纵横捭阖,人称“东方沙赫特”。。。。。。

    对于毛泽民,胡卫东是又期待又担心。奈何远隔重洋通讯不便,又不想过多地插手干预造成恶果,只能收起那颗忐忑的心,继续自己眼下的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傅作义的国军第35军的改编。。。。。。

    虽然对傅作义十分欣赏,但胡卫东不可能在自己军中留下一颗不定时炸弹,因此改编势在必行。而傅作义虽然明知胡卫东的想法,却根本没法拒绝,首先是胡卫东不但将原本第35军原来下辖的两个甲种师都扩编成了整编师,还把十五集团军中装备最好、战力最强的孙立人新38师也编入了第35军,使其兵力由3万余人猛增到十万以上,成为实力几乎不逊于十五军的国内第一等强军。傅作义首先是个军人,然后才是军阀。而其报国之心始终未息,部队如此大幅度的扩编固然极大地削弱了他对旧部的掌控,傅作义却也愈发得以大展雄才。。。。。。

    其次是胡卫东还以边区所产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八一式突击步枪(普通步兵班每个装备2支)长缨-1型火箭筒等新式武器装备全面替换了35军之前装备的国械与日械,这样一来傅作义根本就不敢与赤色党翻脸,否则35军连子弹也没得用。但傅作义明知这个问题。却依然无法拒绝,他在部队里的威望再怎么高,若是硬要部下放弃这些先进好用的新装备,继续用以前的老旧武器。只怕35军的将士也会哗变的,毕竟他们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都知道好的武器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傅作义除了跟着赤色党走,再没有别的出路,除非他愿意抛下自己的队伍,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没过多久,傅作义便很快就意识到,或许加入赤色党本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身为一支杂牌军的老大,傅作义虽然因其才能得到老蒋的重视,令他的35军免于取消番号(但下级编制也被裁过)的厄运,军饷弹药被克扣得也不算严重,但和中央军的待遇相比,却还是差了老大一截。而加入第十五集团军之后,35军的将士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胡卫东的老部队十五军用什么装备,35军也用什么装备,十五军吃什么伙食,35军也分毫不差,很明显赤色党是真正将35军视为自己的部队,这令傅作义很受感动。

    而且,虽然35军官兵原来的军饷被取消,换成了相对微薄了许多的“生活补贴”,但是因为官兵一致,而15军早就如此,大家并没有什么怨言。何况如果将伙食、日用品等集团军配发的待遇都算上的话,35军官兵的生活比起以前反而还要好了不少。。。。。。

    注1: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中福国际的收益,这部分平时由毛泽民管理,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令其尽快增值,但是如果胡卫东有要求,哪怕会令中福国际破产倒闭,毛泽民也必须执行;二是海外华人华侨支援抗战的捐款、侨汇与认购公债付出的外汇和金银,由于赤色党军队在抗战中屡建奇功,在这笔收入中分到的比例一天比一天大,到1938年底的时候已经超过了总金额的两成,而其中捐款与认购公债的比例更是超过了七成(侨汇因为对象固定,而且基本都是汇向东南沿海的侨乡,所以比例一直很低。),加之随着中福股份的蓬勃发展以及和福特公司的深入合作,海外华人华侨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都不断迈上新台阶,因此这一部分收入日益增加,10月份更是首次突破了一千万美元大关。。。。。。

    第三百章 诺贝尔奖

    ps:感谢书友“飞翔宇宙间”投出的月票,顺便拉票

    当然,十五集团军背靠工业发达、而且率先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中原边区,胡卫东又一直压着部队规模没有过度扩编,因而官兵们几乎每天都能吃上荤菜,物质条件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待遇才会如此优厚。

    帐算下来真正吃亏的大概只有军官,但是傅作义的35军在国军当中却是相当另类的一支部队,他们不但打鬼子不含糊,而且军纪严明,加之经济上不若中央军富裕,武器装备较差,因此无论是战术打法还是生活作风上都与八路军十分相近,在国军之中甚至有“七路半”的戏称,而鬼子更是长期将其当成是八路军的部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傅作义在抗战前期相当“亲共”,曾经大量接受赤色党员入其部队工作,借鉴其政治工作和作战方法,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居然都是赤色党人,后来迫于老蒋的压力才将那些赤色党员清出部队,但也没有怎么为难他们,而这一善缘也成为了日后北平和平解放的伏笔。历史上尚且如此,这个时空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赤色党的实力比历史上强了太多,其次绥远在山西光复后更是直接被八路军的晋绥边区包在其中,因此赤色党对35军的影响力远比历史上的1938年底还要大得多,若非傅作义在35军之中威望极高。赤色党甚至可以像在山西新军之中那样夺走领导权。

    也正是因为这样,35军的官兵改编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反倒是十五集团军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毕竟武器变了战术也得跟着变化,虽然胡卫东知道傅作义擅于练兵,但该给35军官兵上的课还是得上,另外,某些军阀思想较重的中高级军官也需要加强一下思想教育。。。。。。

    至于傅作义本人,即使之前当军阀的时候,个人操守也无可挑剔。若论清正廉洁与朴素节俭,甚至不少赤色党的干部都比不上,因此他融入赤色党甚至比部下还要更快一些。

    为了加快35军改编的效率,胡卫东采取了“以战代训”的策略,山东是民国匪患最严重的三个地区之一,仅次于东北与河南,韩复蕖掌政时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薛岳夺了山东之后情况又迅速恶化,一则是战乱不断、人心惶惶;二则是薛岳虽然打仗厉害,但捞钱也同样厉害,结果官逼民反。虽然薛岳后来被老蒋调离了山东,但匪患一旦起来,再想压下去可就难了。而沈鸿烈虽然治理青岛卓有成效,但对于农村,却也是一筹莫展,因此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山东的匪患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直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山东的匪患才得到了控制(论剿匪的本事,赤色党绝对是天下第一。)。但即使是现在,山东境内的土匪武装、以及反动的会道门组织依然还有数万之众,对山东根据地的抗日军民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胡卫东便委派傅作义这个新任的山东省主席带兵剿匪,一来扫除匪患,二来磨合队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考虑到傅作义不但军事才能出类拔萃,还有着国内一流的内政才能,胡卫东在其来到山东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山东的施政大权交给他来兼管,让他切切实实地当这个省主席。结果在傅作义的治理下山东根据地的经济民生得到了迅速恢复,而被胡卫东的信任所感动的傅作义也愈发死心塌地,次年2月便秘密加入了赤色党。。。。。。

    这两个月里华北地区陆上没有大的战役打响,但是有两件事却不得不提。一是赤色党在兰州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太祖在会议上提出,赤色党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抗日根据地建设,在已经巩固的根据地,要在推广农业合作化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产节约”、“备战备荒”。其中条件较好的部分地区、特别是豫西工业区,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条件,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中心,尽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而更重要的是,敌后根据地必须进一步扩大,在日军力量仍然较强的地区,工作重点是广泛发动群众,与日伪争夺农村,并以游击战的方式杀伤日伪军,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大胆地向着沦陷区的纵深挺进,中原边区要尽快建立江淮根据地,而东北抗联则要努力扩大南满抗日根据地。至于日军力量相对较弱的河北与山东,八路军与十五集团军则要增加运动战的比重,抓住一切战机尽可能多地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推动抗战全面反攻阶段的尽快到来,如果目标价值较大而且时机有利,攻坚战也可以打一打。另外会上还增补中原局书记张浩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不过这件事大家早有预料,包括胡卫东在内,与会代表对此都很平静。。。。。。

    而另一件事则令胡卫东多少有些意外,1938年诺贝尔获奖名单公布了,其中居然有中国科学家,而且还不止一位。之前一直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中国科学家一下子受到如此青睐,在胡卫东看来,既因为他们的贡献确实巨大,也由于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总体上来看超出列强预期的优异表现,令西方开始正视中国的力量。

    在两位中国获奖者当中,黄鸣龙凭借“发现”并合成了可以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以及广谱抗菌素氟哌酸等多种化学抗菌药物的成果,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家;而中原边区为数不多的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生物化学家吴宪则因为提出并证实了“dn双螺旋结构”而获得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再加上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人赛珍珠的获奖作品《大地》也是以中国为题材,后世因此将1938年的诺贝尔奖称为“中国人的诺贝尔”,更有不少中国人认为,如果不是为了军事方面的目的保密,钱三强与吴健雄这两位核物理学家将他们发现链式裂变后所写的论文公开发表的话,物理学奖也绝对轮不到费米。。。。。。

    第三百零一章 并行工程学

    第三百零一章并行工程学

    不过刚刚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两位获奖者的第一反应却都是拒绝领奖,他们都认为若非有胡卫东给他们指派了课题并做了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他们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果的,而且哪怕是才能不及他们的科学家,在胡卫东的帮助下也一样可以取得相同的成果,最多只不过耗时长一点罢了。因此,两人当即打算向诺贝尔基金会说明此事,要么让胡卫东与他们分享诺贝尔奖,要么就干脆拒领

    胡卫东自然不同意他们这样做,而此事还给胡卫东提了个醒,后来中国科技界也因此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领导干部不得接受任何个人奖项,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因为科学家再牛牛不过大领导,如果某人为了争名逐利抢了下面科学家的成果,无权无势的科学家往往只能忍气吞声,若是这种现象大量出现,势必会严重挫伤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胡卫东不得不防。以中国薄弱的基础,想要在科技上尽快赶上列强,就必须集中力量对重点项目进行攻关,但这样做却也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现象,现在有了胡卫东以身作则,其他科技界的领导干部只能纷纷效仿,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当然,对他们个人来说多少有些委屈,不过因为集体奖项肯定是领导代表项目组领取,加之权力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倒也没有因此令科学家们不愿当领导

    其实胡卫东心底里并不怎么看重诺贝尔奖,因为这个奖项看似公平,实则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而且那些评委的眼光也很成问题(比如爱因斯坦最重要的相对论没得奖,反倒是次要得多的光电效应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中国现在无论是抗战,还是工业化,都急需外界的帮助,因此利用这次获奖的机会改善中国人在西方的形象还是很有好处的。事实上,也正是这届诺贝尔奖颁发之后,中国引进西方科技人才的难度大大降低,不说别的,光是引进人才所需的平均花费就降低了整整一半,在之后几年里足足节省了至少十亿美金,而那些人才当中更有很多人原本是再怎么花钱也请不来的

    话说回来,那两位科学家虽然是因为胡卫东的帮助才取得了西方无法回避的划时代科技成果,但是即使以历史上他们的贡献,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当之无愧,尤其是吴宪,以他发明血糖测定法、并发现蛋白质变性复性现象及其规律这两项卓越成就,获得两次诺贝尔奖都完全有这个资格,因此在胡卫东看来,这个时空的诺贝尔奖等于是补发的

    虽然被胡卫东说服,但黄鸣龙的科研任务很重,他最终还是没有前去领奖,而是请吴宪代领,吴宪从事的理论研究短期内对国家人民帮助不大,因此花点时间出趟国倒是不妨事的。

    除了诺贝尔奖这样的虚名,这段不长的时间里边区的科技工作者们还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尤其是提纯工艺方面更是进步神速,成功工业化生产出纯度超过的高纯度石墨材料,使得石墨反应堆的制造成为可能;而实验室条件下更是成功地制出了纯度高达的单晶硅材料,虽然成本高得吓人,但胡卫东得知后却兴奋得一夜没睡,因为有了纯度超过“6个9”的单晶硅,集成电路的研发就有了可能,而等到集成电路研发成功的时候,高纯度单晶硅应该已经能够工业化生产了,这就意味着集成电路刚一出现便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因此节省下来的时间何止一年两年?

    事实上,这正是并行工程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可以令一个科技项目组的整体进度加快50-400(注1),项目越大、涵盖的课题越多,效果就越是明显。唯一的缺憾是,短期内所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