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4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4部分阅读

师团。并大量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将所有野战部队编制填满,令日本陆军的常设师团数量增加至21个,总兵力更是由20多万激增到60万以上

    而对于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与生产,日本当局就更加重视了,尤其是技术进步极快的飞机和坦克。历史上要到37、38年才开始装备日军的中岛九七式战斗机、九七式轻型轰炸机、九七式重型轰炸机、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97式骑兵装甲车等一大批新式武器装备得以比历史上更快地定型、生产和投入现役。而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的九六式240重榴弹炮等武器装备也被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扩大产能,以尽快地装备更多的日军部队。虽然从长远来看,这种透支国力的做法无疑会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但在一两年内,日军的战斗力肯定会大幅度增强,对于妄想速胜的日本天皇与军部高官们来说,作出这种赌性十足的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事

    为日后的长期抗战考虑,也因为部分重伤员实在没法再经受长途行军的颠簸劳累,胡卫东便将两三千跟不上队伍的重伤员以及一些照顾他们的人员留在了平西和冀中,以便他们尽快将伤养好,同时这些同志也肩负着在平西和冀中建立根据地的任务。归途中路经山东的时候胡卫东同样没忘记留下一些种子,要知道历史上山东根据地可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总兵力最多时达到了27万人,这样一块宝地胡卫东说什么都不会放过的。不过考虑到目前实际还不成熟,胡卫东仅仅派出几百名干部和一千多个战士前往沂蒙山区扎下根来,真正想要将这块根据地做大,还得等到将来抗战全面爆发之后

    确认红十五军离开山东之后,留守山西的如蒙大赦,他们的主力都被薛岳抽走带到南方去了,如果红军要对济南等大中城市发起进攻,他们根本没有守住的把握。但他们却不知道,在连续征战和跋涉了2个多月、并因为“开分基地”派出不少骨干后,全军已经只剩八万多人而且伤兵满营又疲惫不堪的红十五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同样不想再无谓地挑起战端

    第一百三十章 根据地的扩大

    在红十五军离开期间,豫西根据地并不太平,之前驻于陕西的第15军——一般被称为“镇嵩军”的原豫西土匪武装突然打回了老家,由于“镇嵩军”的官兵大多是豫西本地人,十分熟悉根据地情况,更有一些对赤色党和红军不满的人与其暗通款曲,而且镇嵩军本身也实力不弱,当年极盛时期曾有十万之众,即使现在也还有两三万人,而且大部分士兵都经过战火磨砺,又因为此战是要夺回老家而士气高昂,实在是豫西根据地建立以来最大的劲敌。

    而这个时候,豫西根据地的精兵却都被抽走了,也没有大将坐镇,留守的兵力虽然不少,却大多是连训练都未完成的新兵菜鸟。若非苏区政府如今已经渐得人心,豫西百姓大多站到了红军一边,红军又背靠巩县兵工厂而有更胜于敌军的武器装备和源源不断的弹药供应,只怕镇嵩军已经一鼓作气打到洛阳了。但仅凭豫西留守部队和民兵,最多只能打退镇嵩军的进攻罢了,真正给予其致命一击的,是闻讯后立即率军从刚刚拿下的南阳城杀回豫西的方永乐。lwen2

    已经在太原城下崭露过头角的红二十八军山地师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连续行军五百余里,突然出现在镇嵩军的背后并立即发起猛攻,镇嵩军官兵虽然大多是亡命之徒,但还做不到“不动如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如此猛烈的进攻,之前还一个个像凶神恶煞似的镇嵩军很快就被打垮了。当然,山地师并不居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强大的火力、以及兄弟部队适时发起的反攻,也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得不承认镇嵩军的官兵十分勇猛,但在建制都被山地师密集火力打散了的状态下。再强悍的部队也很难继续坚持战斗下去,此役山地师以伤亡三千多人的代价。毙俘镇嵩军一万七千多人,年仅20岁的红二十八军山地师师长兼政委方永乐再次扬名海内

    虽然刚刚打下南阳后还没来得及巩固就被迫回师洛阳,但此时南阳地区的正规已经差不多都被消灭了,即便宛西地区有民国奇人别廷芳的民团盘踞,实力不可小觑,但是两个根据地相连后红二十八军第82师与第74师都从巩县兵工厂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补充,实力暴增数倍,再加上很快腾出手来的方永乐山地师,一共有万将勇兵精、武器精良的精锐红军,远非区区七县民团可以抗衡。再加上红十五军华北抗战的消息传遍了全国。令别廷芳认识到红军是真心抗日的。顽固的反动立场有所松动,当胡卫东于7月初率众回到洛阳之后,包围宛西的红军兵力超过了十五万之众,这更是令别廷芳感到如同泰山压顶一般的沉重压力。

    胡卫东了解到别廷芳此人虽然手段粗暴残酷,但为人廉洁正直。凡事以身作则,这七八年来在宛西地区办学校、筑水坝、修电厂、护道路,成效卓著,因此深得七县民心,决心尽量争取此人。为此他不顾张浩等人的普遍反对,甘冒奇险亲自前往别廷芳的老巢内乡县面见这位历史上争议颇大的奇人,别廷芳深受感动,又了解到赤色党如今的一些政策变化,胡卫东还承诺让他继续带兵。别廷芳终于同意接受红八军团的和平改编,由此红八军团兵不血刃地得到了南阳西部经济民生都明显居于河南前列的七县之地,别廷芳还无偿地交出了他那座虽然规模不算很大、产品门类却较齐全(能够生产步枪、轻重机枪、冲锋枪、82迫击炮以及150口径以内的各种常见炮弹枪弹)的造枪厂,令豫西根据地的军工生产进一步加强。

    至此,原来的豫西根据地与大别山根据地已经连成一片,并新增南阳全部和许昌部分土地。地盘大为扩大,根据地的总人口更是超过1200万,成为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块根据地。考虑到老蒋随时可能解决两广问题而腾出手来对付红军,新占的地盘不光要肃清残敌,还和当初的豫西根据地一样存在着土匪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刚刚反正的别廷芳也未心定,胡卫东命令红八军团各部暂停对外攻略,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上来。

    延安的伟人得知这一喜讯后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但他在电报中却又指出不能一味地防守,最好时不时攻出去一下以震慑和牵制敌人,令其不敢轻易进犯根据地,在这个前提下根据地才可能安心稳定内部,胡卫东深以为然,不久便让方永乐移师豫南,摆出一副要南下湖北饮马长江的架势,而高敬亭则率军东进威胁苏北,江淮一带的各部顿时如临大敌,他们的兵力本就被老蒋抽走了一大半,现在又被迫集中兵力收缩防守,这下即便还想进犯根据地,也实在是没那个力量了

    随着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再叫豫西根据地已经不合适了,称之为中原根据地或许更贴切一些。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不久中央就成立了中原局,由张浩出任第一书记,从此便很少有人再用旧称,而基本上都将其称为“中原苏区”了

    注1:这里有两个例子:一是当时宛西盛产西瓜,往年因偷瓜者多,瓜农损失甚大,别廷芳便布告四方“偷瓜者死”。一日,他的女婿途中口渴,就在附近瓜田内取一西瓜吃了。事为别廷芳所知,竟即刻吩咐卫兵,推出枪毙。其独生女儿在旁见状大恐,抱住父亲,嚎啕大哭,为乃夫求情,并诉说,如果丈夫被杀,女儿终身靠谁呢?廷芳把女儿推开说:“枪毙了他,有我养你一辈子!”卒将女婿枪决

    另一次,别廷芳巡查发现一田地一个小孩鬼鬼祟祟的拿着几个玉米穗跑出来,别廷芳随问旁边老农得知这不是小孩家的地,当即怒斥小孩:小时都这样,长大了还不是大盗!随之枪毙

    第一百三十一章 红三方面军

    对于张浩的提升,胡卫东早有预料,毕竟他的贡献资历背景摆在那里,就算成为政治局常委都说得过去,但中央居然决议将红八军团升格为红三方面军,并且让胡卫东出任总指挥,还增补他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就令他有些意外了。虽然以红八军团现在的实力,并不逊于任何一个方面军,但是胡卫东的资历毕竟太浅,要知道即便是当初那些刚到苏区就登上高位的国际派们,也至少都是老党员了,而胡卫东入党还不到一年半

    胡卫东本想推辞,但张浩却特地找他谈话,要他接下这个重担,因为只有得到了更大的权力,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而且胡卫东成为方面军总指挥后,与他有关的问题都需要经过中原局或者中央决议才行,那时纵然国际派有心捣鬼,也奈何不了了,除非那些家伙能够再次入主中央,或者争取到三方面军大部分中高级干部的支持,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而如果只是区区一个军团长的话,他们只要找到可以下手的机会,是完全可以先斩后奏的。此外,中原苏区实力雄厚而又身处四战之地,获得专断之权也有利于应付外部敌对势力的威胁和各种突发变故lwen2

    升官至少不是坏事,既然张浩这么说了,胡卫东也就没再推辞,说老实话,他心中其实也隐隐有些自豪,穿越后只花了不到20个月的时间就从白身变成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将,即使在-< 笔下文学 >-里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尽管其中的艰险胡卫东现在每次想起的时候都还是会心有余悸,如果真给他更好的基础。或许他反倒没有这么大的胆量,那现在的奇迹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比起升职。胡卫东更在意的,其实是红二十八军与大别山根据地现在终于可以直接管到了,他倒不是不信任高敬亭,只是长期将自主权下放后难免会出现山头主义等种种难以避免的问题。另外,考虑到红十五军华北作战过程中的大量伤亡、与红二十八军这段时间里的进一步发展,红三方面军成立后,编制也是要进行一番调整的

    不久,张浩以中原局记的身份宣布对红三方面军重划编制,红十五军继承原来红八军团的番号,下辖以独立师为主体改编而成的红38军和以挺进师为主体改编而成的红40军;红二十八军升格为红二十八军团。下辖以红82师为主体改编而成的红42军和由山地师与红74师合并而成的红45军;而教导师则更突出“教导”二字。步兵数量大幅缩减,总兵力由原来的三万人左右锐减到一万余人,直属于红三方面军总指挥部管辖,类似的部队还有装甲旅、重炮旅、防空团等多支“特种兵”部队

    在华北作战的过程中,胡卫东意识到在与拥有空军优势的鬼子交战时。兵力太多有时不但不是优势,反而不利于快速展开、更不利于避开日军的空中侦察,同时对鬼子的飞机大炮来说也是再好不过的靶子,而且目前中原苏区的首要工作是发动、组织群众和镇反剿匪,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部队和民兵甚至比野战部队更加重要。为此胡卫东提议压缩完全脱产的野战部队数量,一方面降低根据地群众的负担,另一方面则将裁下来的人员分配到地方上加强守备部队的实力和民兵组织的建设。这个方案得到了张浩的大力支持,而伟人也因其符合自己的“人民战争”思想而大加赞赏。

    胡卫东估计,改编完成之后。红三方面军的四个军兵力都会在25000-28000之间,加上教导师等方面军直属部队,野战部队的总兵力约为十二万多人,而与此同时中原苏区地方部队的数量却能够猛增到十五万人以上,半脱产的基干民兵数量则超过二十万,至于仅仅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的普通民兵。更是可以突破二百万人(不过完整的民兵体系还需要1-2年时间才能完成)。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战斗力虽然不能与精锐的红军野战部队相比,但却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还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军事人才,而当日寇全面入侵之后,他们更是一跃成为对日全民抗战的主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从北上山西算起,胡卫东已经离开根据地差不多有小半年了,其间各方来投的人才络绎不绝,特别是红十五军挺进华北痛歼日寇而成为海内外华人心目中的英雄部队后,中原苏区所能吸引到的人才就更多了,除了那些原本就在华北而直接投军的大学师生、以及胡卫东亲自派人特别邀请的重要人才之外,更有很多人不顾路上的艰难险阻,千里迢迢赶到了洛阳,其中甚至有不少还是不远万里从海外归来的,例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栋材,留学英国的冶金博士张华清、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的毕业生程明升,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系的陆达等等,其中最令胡卫东惊喜的,莫过于之前还在德国维次堡大学化学研究所进修、听说了红十五军抗日威名与青霉素的抗菌奇效后依然中断访问学习而毅然回国来投的后世新中国药物化学之父——黄鸣龙

    历史上黄鸣龙最著名的科学成就是意外发现并总结出了“黄鸣龙还原法”,但对于新中国来说,他在应用化学、尤其是药物化学方面的贡献要更加重要得多,其中新中国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国产化几乎是黄鸣龙凭着一己之力逐一解决的,若非如此,后世便宜到药厂都不愿生产的地塞米松、可的松等皮质激素只怕还得长期高价进口,而胡卫东最看重的,也正是黄鸣龙在药物化学合成方面的天赋与才能

    第一百三十二章 爱才如命

    青霉素虽然好用,但有一种民国时期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它却是治不了的,那就是结核病,历史上这要等到1944年链霉素发现后才能医治,而链霉素对于胡卫东这个生物与医药的双重外行来说远比青霉素难搞得多,所幸他刚好知道对于结核病效果更佳的“异烟肼”的化学构成。不过,虽然异烟肼的结构并不复杂,但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来胡卫东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研制,二来医药产品的质量要求与工业用化学药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可是这个年代中国却根本没几个药物化学家,因此这件事只得一直搁置,所以现在黄鸣龙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目前西方国家由于国民卫生防疫知识的日渐普及,结核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因此异烟肼将来的利润空间将远不能与青霉素相比,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它的价值或许更大,结核病、尤其是被称为“肺痨”的肺结核不但直接杀死了无数患者,更间接地毁掉了无数家庭。因此,价廉而高效的异烟肼若能大量生产,其意义怎么高估也不为过

    黄鸣龙一看异烟肼简单的结构式,立刻打包票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它的工业化生产流程设计,但他也不禁对胡卫东怎么找到这种化合物、并且确认它对结核病有特效而感到奇怪,好在胡卫东早有准备,推说他这是他昔日想要研制一种高能燃料时意外发现的,黄鸣龙自然知道以异烟肼的成分结构来看燃烧热值肯定不低,便打消了心中的疑窦,但胡卫东在他眼中却愈发显得高深莫测起来

    海归与国内大专院校的师生胡卫东自然是很重视的。但名单中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锁厂老板的名字却令他更加高兴,张浩见状错会了意。感慨道,“这位沈老板为了抗日救国将家产全部都变卖了,只带着工人和机器来到我们苏区,还表示说在将鬼子打跑之前机器可以借给我们无偿使用,只要是他能干的工作,随便我们安排,这种高风亮节,我们党内的一些同志都比不上啊!”

    胡卫东见张浩理解错了,却又不好解释,只得嗯嗯了两声作为回复。其实。胡卫东之所以会一下子激动到近乎失态。并非仅仅是因为那人的品德

    张浩口中的那个锁厂老板是上海“利用五金厂”的老板兼工程师,他在一个月前听说了红十五军华北抗战的英雄事迹后,毅然变卖全部家产,带着所有愿意同行的工人与厂里的10台机床费尽千辛万苦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