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2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2部分阅读

的协议,再加上该苏区离老蒋的核心统治区江浙沪一带太近了,又是昔日朱毛红军的发家之地,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老蒋对其更加重视,因此巩县兵工厂虽然也很重要,但暂时也只能缓缓了,反正中央军的武器弹药主要还是依靠外购,而且老蒋手上还有另外三个大型兵工厂呢。

    1935年9月初,老蒋亲赴南昌坐镇,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围剿闽赣浙粤皖苏区,以薛岳为北路军总指挥、负责主攻,陈诚为西路军总指挥、卫立煌为东路军总指挥,主要任务是防范红军突破封锁线跳到外线攻击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上次杭州失陷真是将老蒋给弄怕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何应钦也接到了进攻的命令,但他虽然坐拥三十余万兵马,可部下仅有顾祝同这一个进取不足、保守有余的二流将领,何应钦本人的水平则更差,对上虽然只有三万多人却极擅于游击作战的高敬亭,结果可想而知

    论军事才能,留守江南苏区的叶飞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与国内第一流的帅才薛岳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兵力更是差了好几倍,武器装备虽有兵工厂之助也谈不上什么优势,乍看之下红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但红军是内线作战,内部又十分团结,不像国军各部之间常常会因为私心而不相救援,加之国军方面坐镇南昌的老蒋越级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频频越过薛岳给军、师、甚至团一级的将领下令,令薛岳有苦难言,而胡卫东则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他明白老苏区距离自己已然太远,遥控起来非常吃力,在那些专家与飞行员抵达巩县之后,就立即报请中央将老苏区划归一方面军旗下,由中央直接指挥,太祖不但自己是几百年不遇的天才军事家,而且敢放权、会放权,与不愿放权也不会放权的老蒋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消彼长之下,薛岳空有不世之才,也受制于老蒋的过分干预和“部下”、尤其是那些中央军嫡系将领的阳奉阴违而有心无力,耗费时间数月、伤亡官兵数万、消耗弹药几千吨,却只夺取了江南苏区的几个边缘县分,离预定的目标还差了老大一截,这时南京政府在经济上已经无力继续支持围剿,薛岳不得不含恨罢兵

    第六十四章 匪 患

    但不管怎么说,薛岳至少夺取了一点地盘,也削弱了红军的实力,比率军进攻大别山的顾祝同总要强得多了。由于何应钦害怕武汉遭到偷袭而留下了十万大军,顾祝同能够指挥的部队还不到二十万,偏偏碰上的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游击战大师高敬亭,加之大别山群众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全力配合高敬亭的坚壁清野策略,令顾祝同的大军举步维艰,几个月下来不但没有消灭红二十八军,反倒在红二十八军与大别山民兵游击队的零敲碎打下伤亡了一万多人,而红二十八军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理解了胡卫东传授的先进班组战术、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也愈发娴熟,攻坚与野战能力突飞猛进。顾祝同率部刚刚进入大别山的时候,红二十八军只能成建制地消灭营连一级的国军小部队、攻坚更是全靠偷袭,但到了36年初,顾祝同已经接到了3次旅团一级部队全灭的战报、而红二十八军也开始反守为攻,集中主力部队杀下大别山攻打国统区的城镇乃至县城,并屡屡得手,何应钦闻讯后只得将顾祝同急忙召回,以免后方糜烂。谁知高敬亭竟然集结了全部三万多正规红军和十万民兵游击队向撤退中的国军部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而红军航空队的36架飞机也自加入红军以来第一次参加了战斗,虽然为了避免损失,它们只是在高空丢下一些迫击炮弹吓吓人,但国军官兵见到后却无不惊骇,纵然顾祝同治军还算有方,一时也收束不住,只得跟着溃兵一路奔逃

    至此,大别山苏区重建以来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红二十八军一共毙伤俘虏敌军七万余人,并在获得军团总部的干部支援后成功地转化了大量国军战俘,红二十八军的兵力很快就激增到5万余人、在原有的军部与82师之外又新建了两个补充旅,实力大大增强。而何应钦与顾祝同却都被打怕了,加之此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战乱不休的大别山苏区终于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元气渐渐恢复

    而胡卫东那边,尽管国军暂时还没来围剿,日子却反倒更不好过,原来是土匪闹的。民国时期土匪猖獗,河南更是名列前茅的重灾区,历史上在抗战前夕河南有四十多万的土匪,其中豫西就有十万,这还都是专职的土匪,那些平时务农、饥荒时出来抢劫谋生的“业余”土匪如果也算进去,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且河南的土匪不光是数量多,或许由于历史悠久的缘故,他们的“游击战术”已经相当厉害,当年无论是军阀部队、中央军还是红四方面军都曾在河南的土匪身上吃过大亏而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胡卫东从来就没学过剿匪,部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立时就被搞得焦头烂额

    如果是正面战斗,除了极少数悍匪,就算是二十个打一个,也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历经战争考验的红十五军指战员的对手,但那些土匪平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当红军进剿的时候,他们要么躲进深山跟你绕圈子,要么就暂时蛰伏重新当起了农民。前者还好对付一些,毕竟红军走山路也是一流的,而且夺取巩县兵工厂后还成立了专门的山地部队。后者就要麻烦得多,由于河南土匪太多,以致于农村几乎每户人家都与土匪沾亲带故,民间又因“江湖义气”普遍以通官告密为耻,加之农民害怕土匪报复,一般很少会有人出面检举揭发,结果一向掌握着情报优势的红十五军第一次成了聋子和瞎子。而且那些土匪从来都不会对成建制的红军部队发起进攻,他们只对付落单的红军战士和苏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并残酷报复帮助红军的当地群众,仅仅35年9月这一个月,牺牲的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就多达1273人,群众伤亡更是多达五千余人,但这也彻底激怒了胡卫东

    虽然不可能像国民党与日本人那样搞三光政策,但加强管制还是可以的,胡卫东以军事管制和民兵建设双管齐下来治标、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各县农业生产以治本。考虑到红军兵力不足(要想确保根绝匪患,驻军兵力要达到匪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胡卫东决定对于那些新夺取的县分暂时只控制城镇和交通线,以免太多的行政人员白白牺牲,同时调动大军从巩县开始逐县清除匪患,也即是将红军转变为宣传队和工作队代替行政人员和政府干部下乡工作,土匪动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不动手的话等该县民兵系统完成,他们也再没容身之处了,加之与优势敌人朝夕相处的巨大心理压力,隐匿的土匪要么逃往邻县、要么露馅被抓,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摄于红军的压力、或是被其爱护百姓之举所感动,而主动出首认罪。

    对于土匪的量刑,胡卫东在采取“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大基本方针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强jian妇女者杀、杀害老人、妇女与幼童者不赦(即是说自首也杀)。”,理由是为了生存而抢有可原,而一旦作恶失去了底线,再想改造成好人就太难了,不如杀掉比较省事,这虽然增大了清除匪患时的阻力,但却成功地杜绝了匪患的死灰复燃,令一度沦为贼窝的豫西地区渐渐重现太平景象

    尽管如此,豫西剿匪还是足足花费了半年之久,零星的匪乱更是一直持续到抗战前夕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红军损失指战员5746人、苏区政府工作人员牺牲7291人,其中党团员多达八千余人,群众的伤亡更是达到了两万余人,损失甚至比之前与国军大部队交战还来得大。但也正是在此期间红十五军频繁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模战斗的经历,令其在抗战前期可以较快地适应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而河南自清末以来大半个世纪无人能治的匪乱在赤色党手里彻底根除,更令那些以前一直攻击赤色党“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家伙闭了嘴,也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为苏区政府集中民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十五章 鄂豫陕根据地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剿匪损失如此之大,其实也因为其间豫西苏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剿匪的范围自然也跟着扩大的缘故。值得一提的是,红十五军打到卢氏县后,与当初红二十五军第二次长征时留下的余部红74师取得了联系,由于红74师与二十五军已经失去联系,所以很自然地同意并入红八军团。但出乎鄂陕特委书记郑位三、红74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意料的是,胡卫东这位年轻的首长没有因为红74师兵少就将其拆散或是降级成团营一级部队,而是保留了红74师的番号,并给其增补兵员装备,使其兵力达到三千多人,火力更是暴增了十倍,这对目前只有不足千人的红74师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红74师上下对胡卫东顿时有了一个极好的第一印象,“这位首长是个厚道人啊!”

    殊不知胡卫东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这人潜意识里是个“番号控”,对于那些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他总想将让番号传承下去,而这时的红74师虽然还很弱小,但历史上他们却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由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数千人,而且装备也因为缴获而大大改善,枪支甚至略有富余,这是很多红军主力部队都做不到的,陈先瑞的军事才能、至少游击战的水平可见一斑,即便还不能与高敬亭这位游击战大师相比,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红军将领了。(ps:历史上陈先瑞也就红军时期战绩比较出色,此后一直不怎么出彩,但个人认为应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际遇不佳,尤其后来还转为了政工干部,想再发挥军事才能就更不容易了,要知道粟裕这样的名将起初同样也曾因为担任政工干部而迟迟不能出头。政委权力虽大,但想要立下大功,除非是独当一面的根据地一把手,像太祖这种)

    了解到红八军团的强劲实力之后,陈先瑞立即建议主力出兵恢复目前已经几乎全都变成了游击区的鄂豫陕根据地,胡卫东同意了,但只允许占领原先鄂豫陕根据地的六个核心县分,以免摊子铺得太大控制不住根据地的匪患,这六个县中只有卢氏县在河南,另外五个分别是陕西的商南、洵阳、镇安、山阳和湖南的郧西。由此豫西苏区的范围扩大到23个县,而且横跨三省,按理说应该改称为鄂豫陕根据地,但由于其中豫西部分无论是人口、面积还是经济,都远远不是另外两省的五个县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将其称为豫西苏区

    根据地扩大是好事,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个争论,红八军团下面是该向西发展,设法夺取西安,将豫西苏区与陕甘宁边区连成一片呢?还是应该向南向东发展,与高敬亭的大别山根据地连成一片呢?

    以胡卫东个人的意见,是要向南发展的,他很清楚,红八军团虽强,却根本没有攻下西安的把握,西安城坚,而目前陕西国军的主力东北军虽然战斗意志一塌糊涂,但他们炮多,西安城内还有一个航空大队驻留,只要他们一心守城,红八军团虽然实力强大而且擅长攻坚,也很难打得下来。而且更关键的是,西安虽然名气很大,但一来没钱、二来没工业,三来没资源,并不值得红八军团为其冒险。

    此外胡卫东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他现在能在豫西苏区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划大搞工业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人干涉的缘故,可一旦与陕甘宁边区相连,职位比他高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万一某位外行的首长对胡卫东的计划提出异议,那就比较头痛了,所以在干出大的成绩,证明自己的正确之前,胡卫东并不想过早接受中央的直接领导。可是这话却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万一被人以此为据给他扣个“妄图自立”的帽子,那就麻烦大了。但令胡卫东苦恼的是,下面大部分官兵却都想着与中央红军会师

    好在这时伟人见豫西苏区扩张太快,又不敢完全相信红八军团真像电报里所说的那么强大,担心其摊子铺得太大而出问题,也怕其妄自行动破坏了中央的谋划,于11月底电告红八军团总部,让其先将豫西的根据地巩固下来再说,有余力也首先经营中原,而不宜逞强进入关中。因为现在红军已经与张杨达成了默契,如果红八军团西进陕南,重压之下二人很可能被迫改变态度和红军死拼,并不再阻挠中央军大举入陕,那可就是自找麻烦了

    松了口气的胡卫东当即命令红74师南下挺进南阳地区进行游击作战,并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夺取南阳城建立根据地,之后就可以与大别山的红二十八军夹击汝南,将豫西苏区与大别山联成一体。红74师的骨干大都是大别山出来的,知道后都很高兴,而胡卫东又考虑到高敬亭的82师已经过于臃肿,而且红二十八军与红74师系出同门,便将74师划归高敬亭红二十八军建制,令红二十八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而这个时候,洛阳及其北边的孟津县早已经被豫西苏区三面包围,但胡卫东却一直没有出兵攻占洛阳,而洛阳的国军也安之若泰,一点都不担心红军打来,原来指挥洛阳三万守军的主将正是昔日江西时的旧识——“中原老贼头”张钫

    由于当初交手的经历,胡卫东深知张钫所部虽然人马不多,但战斗力、尤其是斗志却不可小觑,而武器装备却并不怎么样(也即是说缴获不到多少好东西),以红十五军现在的实力,想要攻占洛阳或许不难,但肯定别想再玩转化俘虏“以战养战”的拿手好戏,这种亏本的仗胡卫东自然是不太愿打。

    加之张钫在中原黑白两道都有着很高的名望,自从当初结下善缘后就一直是赤色党统战名单中的重要争取对象,胡卫东自然就更没必要跟其刀兵相向了。而张钫也投桃报李,利用他在绿林中的威望,说服一些土匪头目主动向红军投诚,大大减少了红军和苏区政府的损失。后来胡卫东问起张钫为何不自己收编那些土匪,张钫却苦笑道,“养不起”

    第六十六章 河南四害

    感谢书友st201122、天苍野的慷慨打赏_

    原来,张钫虽然率军驻守洛阳,但那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地盘,所以虽然张钫的部队是杂牌,但军饷却都靠国府拨付,真要私自将部队扩大,下面的官兵待遇必定缩水,大家不造反才怪,毕竟威望也不能当饭来吃

    别说是这些旧军队了,即使是不发军饷的红军,太穷的话也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河南至少在民国时期绝对算不上是一块好地,四战之地偏又无险可守、人口稠密偏又灾害频发,想把经济搞起来不是一般地困难。

    “现在来看,或许那位‘汤司令’的历史评价也未必完全公允,毕竟他也就在驻军河南的时候名声特差,而河南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是全国最乱、最穷的省份之一了。像江浙那种富庶的省份,就算当官的贪一点,老百姓也吃得消,而在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河南,只要吏治稍微腐败一点、甚至哪怕官员虽然清廉但却能力不足,也一样会大面积地饿死人,于是汤恩伯的恶行就被无限放大了”,胡卫东不禁慨叹道,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即使是解放以后,河南经济也一直居于全国下游,可见要将河南经济搞起来,难度该有多大?

    不过胡卫东面临的困难比起后世的焦裕禄与张钦礼(焦裕禄的助手与继任者)来,还是小了很多,一是花园口决堤还未发生,河南除了灾害多些,土质还算可以;二是有了后世治理河南的一些宝贵经验,比如“引黄灌淤”;三是红十五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颇丰,手上的资金和物资较为充裕,而根据地却没有盲目扩张,全据豫西除洛阳与孟津县之外的19个县后便暂时停下了脚步,钱多地盘小,想要将经济搞起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