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续红楼之黛玉的爱情 > 续红楼之黛玉的爱情第9部分阅读

续红楼之黛玉的爱情第9部分阅读

宫受过多少苦,皇上登基封了本宫贵人,本宫身上背了人命才做了这德妃,现如今有了这样好的机会,为何又向后缩,咱们家又不是拿不出这笔钱来。”

    贾母道:“娘娘且莫生气,若是几天前,自然是没问题,可如今…咱们家也难的很。”

    元春有些疑惑,转念一想就明白过来说道:“咱们家也借过国库的银子吧,这阵子本宫在宫里听说的多了,官员们拿着国库的银子去民间放贷获利,哪里会真的因生活所迫才借银的,家里的可都归还上了吗?”

    贾母道:“只因都还上了,这才为难。”

    元春又道:“今儿已是十七,最晚十九也要把银子送来。本宫和腹中皇子的命都在祖母和母亲手里,若是太后怪罪,本宫母子事小,全族都要获罪。”

    贾母和王夫人都没了主意,只得先答应下来。

    贾母王夫人从宫里回来,一路上闷闷不乐的,贾母怎么想都觉得元春干了一件傻事,那皇贵妃的位置有那么好吗,值得花五十万两银子去换?

    皇贵妃不当倒无所谓,若是太后因此事怪罪元春,再连累了全家怎么好。若真的做了这皇贵妃,水涨船高,自已的身份也必定会再高一截。

    王夫人却没想这么多,只是虑着元春在宫里若熬了十多年,会不会因此事而毁于一旦,还是要帮着元春才是,再怎么说元春也是为着府里。回了屋子换过了家常衣服也没歇着,先拿着钥匙进了自已的小库房,细看之下也没多少东西了。

    不行就把林家那些御赐之物卖出去,转手几家卖的远些,想来也查不到自已身上,拿定了主意才觉得今日可真是累的很,便歇在炕上,因有心事也睡不着,睁开眼睛道:“去请老爷,说我有事和老爷商量。”玉钏答应着去了。

    王夫人走至穿衣镜前,前后打量了自已的衣服是否合体,又重新插了下簪子,在梳妆台前拿着香粉往脸上扑了扑。不过半刻功夫,贾政便进了屋,王夫人亲自捧茶,贾政端起茶喝了一口方问:“娘娘有什么吩咐吗,身子可好吗?”

    王夫人缓缓的点了点头道:“娘娘挺好的,如今一天两次请脉,太医说胎位也正。今儿我和老太太去看娘娘,倒听说了一件烦心事。”

    贾政忙问何事,王夫人便把元春许下银子一事说了出来。贾政呯的一声把茶杯摔在桌上,热茶都酒在了出来,贾政到:“娘娘可真是…咱们府里刚还了八十万两,又代理亲王还了五万两,哪还有银子去献给太后,皇贵妃不坐也罢。”

    王夫人见贾政如此态度,也着了急道:“娘娘也是为了给府里争面子,现在身怀有孕,若是封了皇贵妃可不就和皇后比肩了,再生下皇子,那可比皇后还尊贵呢,便是将来皇子们继承皇位,皇贵妃的儿子身份尊贵,必能继承大统。”

    贾政道:“胡说,当今皇上未到而立之年,哪里就提起皇子继位来了,况且就算生下皇子,若是娘娘也有你这样的糊涂心思,我看也必给自已招祸,那皇后和贵妃都是马太后的亲侄女,马太后能让其他妃嫔生下儿子越过皇后去,真是胡闹。”

    王夫人一听丈夫的话,也觉有理,吓的掉下眼泪,哭道:“娘娘已许了愿,若不还愿,太后必定怪罪,娘娘焉有命在,我若命的元儿,我说不让你进宫,他们偏不听我的话,非送你进宫不可,出了事谁能管你。”

    贾政听王夫人哭诉,虽然生气元春不知分寸,毕竟是骨肉哪能当真不管,况且听王夫人怪道了母亲头上,只得劝着王夫人道:“你也莫要难过,一切有老太太做主。”王夫人突然明白过来,对啊,当初是贾母非送元春进宫的,这时候她不管谁管。想清这一点,王夫人方不哭了,要丫头打水净面,换了衣裳,到了贾母这边来。

    贾母清楚王夫人为何而来,儿孙们还欠款,一共给了七十万两,自已的底子也抖落的差不多了,下剩的还有些古董物件罢了。元春出了这档子事,少不得还要拿出十万两,还剩下二十万两那是说什么都不能动的,如果手里没了银子打赏,不管是老爷太太们,还是奴才下人,谁还听命这个老封君。

    王夫人给贾母见了礼,便说起元春的事来,王夫人道:“公中不过三万两支应着日常生活,还要预备着娘娘有事出来,所以来讨老太太个示下。”

    讨什么示下,不过是来要银子罢了。

    王夫人见贾母不吭声,又道:“老爷的欠款,老太太给了四十万,媳妇自已又凑了四十万两终于还清了,保住了官位,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媳妇想着,娘娘想当这皇贵妃也是为了咱们府里的面子,老太太去宫中领宴的时候兴许坐位还能往前靠靠呢。”

    贾母明白,元春这么些年来在宫里受苦,可不就是为了府里吗,想了想道:“娘娘已经应下了,没法子更改,找大老爷和珍儿咱们一块商量商量吧。”

    王夫人打的如意算盘是,老太太出二十万两,大老爷和贾珍各出十万两,自已再拿出十万两,元春这事也就过去了,再说元春当了皇贵妃全族人都跟着沾光,自然要全家出钱。

    吃过午饭,贾赦刑夫人,贾政王夫人,贾珍贾琏都来到贾母的内堂。贾母看着众人,清了清嗓子道:“今儿宫里来了信,娘娘有事吩咐,上午我和二太太进了宫。”说完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

    刑夫人忙道:“娘娘身子可好?”贾珍也道:“娘娘有身子的人了,饮食起居都要格外小心才是。”王夫人得了意道:“谢大嫂子和珍儿记挂着娘娘,娘娘身子好着呢,如今娘娘有件事情想让家里人帮忙给想想办法。”说完看了贾母一眼。

    贾母斜了二太太一眼,只能充当张嘴的恶人:“太后为了给理亲王爷还欠款,想要卖掉宫里的摆设物件,其实就是让妃嫔娘家贡献些银子,还说若谁能解了燃眉之急,便让皇上封皇贵妃,咱们娘娘在太后面前许了五十万两,大家看怎么办才好?”

    众人都惊呆了,当是国库呢,说要就有!

    贾赦道:“自从娘娘封了德妃,除了年节的赏些东西,平日倒是府里进贡的更多些,折合起来还赔了些呢。”

    王夫人不满的道:“话不能这么说,若不是宫里有娘娘支撑着,老爷们的官能当的这么顺当,还不是娘娘的面子。”

    贾赦并不在乎王夫人不高兴:“本想着有娘娘依靠,官位能往前挪挪,不承想娘娘封妃都快四年了,我和二弟仍然留在清水衙门,我是没了银子了,琏儿夫妻为了帮我还债,也弄的精光,好不容易把这五十万两还上了。娘娘能当上皇贵妃自然是好事,可如今她大伯也闹的精穷,请老太太见了娘娘帮我告个罪吧。”贾赦也不等贾母答应,领着刑夫人率先走了出去。

    贾琏见父亲推脱,也忙道:“琏儿的家底老太太和二叔还有什么不知道的,琏儿媳妇连嫁妆都搭上了,才勉强凑了八万多两给大老爷。恕琏儿无礼,老太太和二叔别见怪才好。”贾琏给老太太磕了头,又给贾政夫妻行了礼,临走时又深深的看了贾珍一眼。

    贾政一言不发,只王夫人气的直喘气。贾母见贾珍稳稳当当的坐着,便道:“珍儿可愿意帮忙,若娘娘真当了皇贵妃,自然不会忘了你这个大哥哥。”

    二太太也道:“珍儿是咱们贾家族长,皇上若推恩于贾家,珍儿必定首当其冲。”

    “可卿亡故不过月余,大妹妹便一跃从贵人封了德妃,娘娘既有这个本事,还用珍儿给筹措银两,珍儿尚且自顾不暇,哪管得了别人家的事。”贾珍吊儿锒铛的样子把王夫人气的浑身发颤,贾母是有心病的人,便不再为难于他,贾珍见贾母不言语,倒坐实了心中所疑之事。

    贾政也站起来道:“既然大哥和珍儿都为难,请老太太再进宫告诉娘娘吧,皇贵妃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劝着娘娘别理那些事,好生保养着身子,保住胎才是正经。”

    第三十一回 银子的出处

    贾珍出了贾母的院子,便见贾琏躲在一旁正等着他:“大哥许了银子?”贾珍冷笑道:“别说我没有,就有也不给宫里那位,让她送人情,哼。”两人边走边说,贾琏又道:“若是娘娘真当上了皇贵妃呢?”

    贾珍道:“用钱买的皇贵妃,你以为太后和皇上能有多重视,这银子一送上去,太后和皇上知道咱们家轻而易举的就能拿出五十万,即这么着还要借国库的银子,眼前没事,将来若有了过错,不怪罪才怪呢。”

    贾琏也点头称是,还是珍大哥看的远些,又道:“看老太太的意思,这银子肯定得送进宫里去,这不是给咱们家惹祸吗?”贾珍道:“老太太英名一世,如今也糊涂了。我是族长,出了事想躲也躲不了,你们两口子快给自已找个退路吧。”贾琏忙答应着,心道退路早就备下二年了。

    这里二太太犹气的面红耳赤的:“娘娘在宫中得了宠,他贾珍也光彩,一个个在外边都自称是国舅,临了娘娘有事倒都推的干净。”贾母也没主意,问着二太太:“娘娘是你的亲生女儿,看来也只有你拿出银子给娘娘救急了。”

    王夫人没想到贾母会这么说,好啊,当初是你非要送元春进宫的,如今倒想撒手不管了吗?王夫人道:“媳妇自然要想法子,可交不上这银子,太后怪罪,获罪的是全族,可不仅仅是我们母女。”

    贾母知道王夫人也是急了才会口不折言的,说道:“你也知道,归还国库欠款我拿出了七十万两,你以为我还能有多少,不管将来太后是怪罪娘娘,还是怪罪咱们全族,我是娘娘祖母,还能跑了吗,我也心疼元儿在宫里不容易,那是我的亲孙女,手里有银子,还能不帮她?”

    王夫人正有些后悔刚才语气不好,也没想到自已发了火贾母却没怪罪,略微一愣说道:“老太太,媳妇还能不知道这个理儿,只是给老爷还国库欠款,库房里值钱的东西卖的卖,当的当,所剩无几,媳妇手里连一万两都没了。”

    贾母也是生气元春的自作主张:“说来也怪娘娘,那皇贵妃的位子那么好做的,太后不过是借机会帮着理亲王敛财罢了,娘娘张口便是五十万两,她当咱们家自个儿能生出银子来吗?我倒还有些体几,就是全给了娘娘也不够,往后咱们家里再有什么事,可就办不了了,这样,我再拿出十万两,剩下的你和你老爷去想办法吧。”

    王夫人急的都出了汗,贾母只肯出十万两,大老爷和贾珍一毛不拔的,四十万两到哪去找,林丫头的东西变卖的差不多了,还能有什么法子。

    王夫人只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着,贾母也思量了一会,不给宫里进贡银子是不可能的,元春已夸下海口,便是家里省着些,穷着些,也要把元春的这件事给圆过去,就怕太后吃惯了,若再要可怎么办,突然灵机一动,便道:“你常说你妹子皇商世家,百万家财,何不跟你妹子借些,你们姐妹情深,薛太太必不会有推托之词。”

    王夫人一听,心头也是一动:“媳妇这就去,我妹妹可是个有钱的主,必会解我之难。”

    贾母见王夫人急急的去找薛姨妈商量,自已坐在软榻上,只看着屋子里的摆设,值钱的物件都是出自林家,这几样是当年敏儿送我的,这几样是玉儿送我的。

    贾母慢慢的回忆起了当年的事:若是当初贾敏进了宫,一定比如今的元春受宠多了,先帝对贾敏也是极赞赏的。林如海想娶贾敏,贾母张口就是二十万两的聘金想难住他,让林如海自已放弃,那贾敏还能不进宫去?没想到却没难住他,贾母这才知道,原来林家多少还有些家底,到底生气贾敏没有听话进宫,贾母一气之下不理贾敏十年之久。

    林如海的官做的越来越大,从四品干到一品,贾家却越来越低迷。儿孙辈没有一个像样的,只知喝酒取乐,花银子买丫头,过着奢侈的生活。仗着祖宗留下的那点功劳,硬挺着罢了,这些贾母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所以贾敏一死,贾母第一件事不是难过,而是命贾琏下江南将黛玉给带了回来,有黛玉在手里,就不会断了林家这门亲,事实证明这么做是对的,林如海每年都送了极多的东西来,贾母前前后后也派了极多的密探过去查看林家家底,都说林家是极富裕的,不敢说富可敌国,但薛家是远远比不了的。

    林如海和贾敏十几年的夫妻感情,确实是极深厚的,贾敏死了不过三年多,林如海也病的要死了,贾母和王夫人合计着,林家只有一女,财产自应由黛玉继承,黛玉还小,当然要由外祖舅舅保管。婆媳两个打了如意算盘,命贾琏陪黛玉回江南见老父最后一面,并全盘接收林家财产。可是事与愿违啊!林家那么有钱,现银怎么会只留了一百万两给玉儿,就算还有些摆设物件,也不过几百万两,林家的财产都去哪了呢?黛玉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

    焦大办事太不力,这么久都没查出来,废物!

    只说王夫人急忙去找薛姨妈商量借钱一事,路上一边走一边想好了说词。薛姨妈见姐姐走的气喘吁吁的,忙站起身亲自扶着姐姐坐下,又张罗着让丫头给王夫人上茶,方挨着坐下。

    王夫人也不好一来便提起借钱的事,只是顾左右而言其他的说些闲话,因问怎么没见宝钗,薛姨妈道:“蟠儿说铺子里又新进了一批首饰,领她妹子去挑几样,兄妹俩吃过午饭便出去,这会子还没回来呢。”王夫人道:“蟠儿倒是个好哥哥。”

    “除却不争气外,蟠儿对他妹子倒是不错。”薛姨妈道:“正巧姐姐来了,我正有事想和姐姐商量呢。”

    “妹妹请说。”

    薛姨妈略低了低头,方道:“论起来也真是不大好说,姐姐也知道钗儿大了,没几日便十八,女儿家可耽误不得了,有一户李员外家,虽不如府上门弟高,但钗儿进门就是当家奶奶,只因咱们姐妹私下定过两个孩子的亲事,我也没吐口答应。所以想讨姐姐的意思,若是姐姐这边定不下来,我便要蟠儿应了那面,那面也同意过了年正月里便娶亲。”

    王夫人一惊道:“这么急?”

    “姐姐知道,钗儿是正月二十一的生日,妹妹想赶在钗儿生日前让她出嫁,这样庚帖上是十七岁,也好看些,另外还想跟姐姐说,蟠儿已将我们家的房子都修缮好了,待钗儿嫁了,我想带着儿子媳妇搬回自已家里住。”

    王夫人一听便急了,忙道:“妹妹只管住着就是,咱们姐妹住在一起常来常往的,妹妹若搬走了,来往就不方便了。况且钗儿的事我已有了主意,今儿来就是想讨妹妹的意思。”薛姨妈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便道:“姐姐请说。”

    “因太后想筹措一笔银子,便许了各位后妃们,谁能解了太后的急,太后便要皇上封了做皇贵妃,娘娘在太后跟前许了一百万两,老太太把银子把的死死的,只肯拿出十万来,我想这倒是个娶宝钗进门的好机会,只我一个人拿这笔钱,岂不是便宜了她。我拿五十万两,妹妹借给我们府上四十万两,等缓些日子,事情也平息了,我就悄悄的把银子给你,一下子动这么大笔银子,老爷虽说不管事,我也怕他疑心。”

    薛姨妈一面听着一面点点头,又听王夫人说道:“妹妹拿这个当条件,要不就跟妹妹这儿借钱娶了钗儿,要不就老太太拿出银子给娘娘,老太太的心思我是最明白的,拿个十万八万的还成,多了肯定不干,甭管是多亲近的人,如此一来,又能堵住老太太的嘴,又能全了你我的心愿,所以才急着和你商量。”

    薛姨妈有些动了心,但一下子拿出四十万两银子,铺子能否周转的开,况且银子若真借了贾府,王夫人能否说话算数,别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便犹豫不决的道:“这银子…。”

    王夫人继续游说道:“老太太一心要娶林丫头,妹妹还不知道我吗,最看不上的就是林丫头的妩媚样子,最喜爱钗儿这般敦厚贤淑,一听到这个消息,便想到了这个主意,你觉着可好不好。银子你放心,我们府上给你打个借条,到时我还了你,你再悄悄的把借条给我,我只当没这回事,撺掇着跟老太太要银子,到时咱们姐俩个坐收渔翁之利?”

    薛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