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弄潮 > 弄潮第506部分阅读

弄潮第506部分阅读

好位置?蒋蕴华同样根本没想过赵国栋会有机会回安原。

    “大喜事儿啊,国栋要回安原担任省长了。”杨劲光淡淡的道:“今天下午才定下来的。”

    “啊?真的?”蒋蕴华又惊又喜,“消息准确么?杨省长,怎么和原来传言的不大一样啊。”

    “准确不准确今儿晚上估计就能明朗了,应该错不了,这种事情,你说会有人听错么?”杨劲光打趣道:“要不你问问国栋,不过没准儿他现在也和咱们一样,心里没底,你问他也是白搭。”

    蒋蕴华冷静下来,杨劲光说得没错,像这种事情都是政治局会议定下来的,估计大家获知的消息都是私下传出来的,虽然说不上是什么绝密,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正式官方消息出来,即便是知道铁板钉钉的事情,在没有见到官方消息时,那都还存在理论上的变数。

    “呵呵,杨省长,如果是真的,那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咱们安原也的确需要一个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角色来扛旗,算来算去,赵国栋这小子现在看起来还真是最合适的,尤其是咱们安原这一两年里人事变动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中央选一个既熟悉安原情况,又有冲劲儿闯劲儿敢于拼搏进取的角色来安原,可谓英明抉择啊。”

    蒋蕴华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虽然他已经仕途上没有啥奔头了,但是能够看到自己昔日的子侄辈部下有如此造化,如何能不敢到欣慰和兴奋。

    “嗯,真希望国栋这小子能早一点过来,这段时间我可是真有点要被折腾得崩溃的感觉了,他来了我也可以松一口大气。”杨劲光微微笑道。

    “杨省长,赵国栋这小子虽然很有干劲儿,但是经验上还欠缺着呢,没有你的帮扶,那我看他也是玩不转,还得全靠杨省长你们几个替他张罗吆喝才行呢。”

    蒋蕴华也觉得有些异样,毕竟杨劲光原来也算是赵国栋领导,现在却一下子逆转过来,这种心态要调整过来,也需要一些时间和过程,但愿杨劲光能够迅速调整好心态。

    杨劲光似乎也感受到蒋蕴华目光中的一些意思,淡淡一笑,“蒋主席,现在咱们还能称呼一声国栋,再等几天,国栋过来正式就任了,咱们就得改改口了,至少也得在国栋两个字后边加上省长两字才行,你说是不是?”

    蒋蕴华眼睛一亮,杨劲光这是在变相的表明态度呢,以前是一回事儿,私下是一回事儿,现在又是一回事儿,公事上也同样是另一回事儿,这一点他分得清楚。

    秦浩然将自己的头靠在沙发背上,默默的静坐了许久,这才睁开眼睛来环顾四周,周围这一切是如此熟悉而又陌生,自己在这里一呆就是几年,甚至连空气中都有那种熟悉的味道,现在,是该自己离开的时候了。

    他也知道自己从去年开始就有点放松自己了,总有一点不想干事儿的懒散劲儿,这并不完全是凌正跃到来带给自己的压力,而是一种长期在一个环境里呆着带来的疲劳感,自己从工作就在安原从县长县委书记一直干到省长,就没有离开过安原,甚至连到中央部委里去过渡染一水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一步一步默默走着,安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都了如指掌,现在终于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的大楼正面大门,忙忙碌碌的人们来来往往,唯有自己这个时候却是说不出的轻松和寂寞,或许他们也得到了这个消息,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接替自己那个的新来者身上了,自己的一切都将慢慢变成过去式了。

    赵国栋,还真是一个人物啊,不知道凌正跃此时如何着想,是无可奈何的懊恼,还是很有点期待较量的跃跃欲试?秦浩然嘴角浮起一抹笑容,自己离开了安原,安原才会迎来更热闹的一局,真正的大戏才算是缓缓拉开帷幕啊。

    第三十三节 冲击波(3)

    赵国栋即将入安的消息几乎是政治局会议结束短短几个小时里就传遍了安原省内,一时间如惊雷乍响,阵阵回荡,在整个安原大地上都激起了轩然大波。

    但作为赵国栋本人来说,他也是在稍晚时候才获知情况的,甚至比起不少外人来知晓更晚。

    到安原?这个消息传来时还是让赵国栋晕眩了半晌,不是说可能要到黔南么?甚至连柳道源还在中午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说这一下两人可以好好在一起干一番事业。

    当然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时间,柳道源也要离开黔南,只不过应该是在十七大之后的事情了,具体什么位置似乎这一次也没有显现出来,据说可能会是某沿海省份省委书记,其中辽东和冀中可能性都比较大,但现在谈这些都还为时过早,自己若是真的到黔南,倒也的确可以和柳道源合作共事大半年,这也有助于自己迅速在黔南站稳脚跟,打好基础。

    这一下午赵国栋甚至都在规划着自己如果真的到黔南,该怎么来规划经营黔南的社会经济发展,虽然只是一个粗框架,但是赵国栋也希望自己能够尽早进入状态,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融入到黔南工作中去。

    但是命运却总是喜欢这样开玩笑,当你已经全身心的做好要到黔南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却是到安原,你先前的一番雄心规划顿时成空。

    到安原,赵国栋也是掂量着这其中的分量,祸福还真的很难说。

    到安原,看上去挺美,比起安原来,黔南经济基础和社会事业发展底子来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社会经济基础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好事。

    宁陵基础差,但是自己却在那里创造了一番辉煌,高,那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有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更具创造性的战略才能有所收获,而你需要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也要大得多,幻想立竿见影取得成绩,那就是不切实际,而更让赵国栋感到压力的是安原的政治格局。

    赵国栋不认为自己曾经是从安原成长起来的干部回安原就有先天优势了,凌正跃已经去了安原一年,而且在这一年中他已经成功的把安原的政治架构进行了调整,牢牢驾驭住了安原局势,准确的说秦浩然之所以在后半年表现得很洒脱并非完全是他本人要走的缘故,其中也有一些政见不同但是却又感到势单力薄的原因,从中组部出来的猛人,对于权力分配运用的使用可谓炉火纯青,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加上作为省委书记的先天优势,秦浩然为日后着想,退让一步也是情理之中,明智之举。

    问题在于自己呢?自己也可以像秦浩然那样以退为进么?显然不行。

    适合于秦浩然的方略,对于自己来说却绝不可行,自己若是选择秦浩然的策略,那就是被彻底边缘化,这既不符合自己的性格,自己下地方也就毫无意义了,自己下地方就是想要做一番事业,无论是哪个地方,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到黔南固然好,到安原也不差,有利有弊,有喜有忧,一切要靠自己双手去打拼。

    抖落了一下心中的无限情怀,赵国栋禁不住想要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虽然这个消息还是私下传递而来,但是过了政治局会议,基本上也就成了定论,现在不过是要等中央行文,另外一些部委主官也要等到人大开会予以任命了。

    也就是这短短几天时间里,许多人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而这些人命运的改变同样也就会牵动更多人的命运。

    赵国栋也没有想到张宏伟的消息这样灵通,自己获知消息不过一个多小时,他的道喜电话就已经过来了,电话里没有多余话语,但是这么久的接触,赵国栋也粗略知晓张宏伟的一些想法。

    只是现在自己也是去向初定,还远谈不上其他,不过张宏伟也算是自己在委里边唯一一个知根知底也能够交心的人物,所以赵国栋也不和他客套,只说让对方不要有其他过多想法,自己已经放在心上,一旦条件成熟,就会立即考虑。

    张宏伟想跟着自己下去,这个意愿对方早就流露出来了,也曾经和自己半正式的提及过,赵国栋也觉得张宏伟是个挺合适的人选,在发改委里边浸滛这么多年,无论是在眼界还是思路上都表现不俗,而且更为难得的张宏伟和自己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也比较相近,对方看待问题的角度上也相对客观,不像有的干部那样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

    发改委里边牛人如云,猛人成林,像经济运行局局长孔祥龙这样的角色搁在其他那个部委担任个副部级干部也是绰绰有余,但是在发改委里你就得卧着,默默等待机会,张宏伟这样早一步跳出发改委这个深潭里,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至少到地方上是骡子是马你可以拿出来遛一遛,有本事就在下边折腾出一番风雨来,让人见识见识。

    张宏伟也有自己的路子,他需要的是自己的一个承诺,在发改委这么多年,能走到司局级干部这一级,当然也不可能没有半点渊源,赵国栋从未大听过这些,但是张宏伟肯定也有些底气,到地方上,他需要一个机会。

    一年发改委时间是在太短了一点,即便是赵国栋很希望自己能够早一点下去,但是还是觉得如果能够在发改委继续呆下去在打磨浸泡两年,对自己的成长帮助还会更大,在发改委里当个副主任未必就不如其他部委担任一把手,从某种角度来说,还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赵国栋也知道现在自己更需要考虑的是把自己手中的工作移交好。

    辽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调任发改委担任副主任,大概也就是要接任自己这一角,据说这位副省长也是一个头角峥嵘的角色,对于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略上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看法,深得总理的信任,这一次自己离开发改委,这个人进入发改委,也算是中央的一个动作信号,东北作为新中国工业基础最为雄厚的地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沦之后,也需要迎来重新崛起时期。

    只是自己手中都还有不少工作刚刚有了一些想法和打算,现在却只能搁下来,赵国栋希望能够利用这两天时间里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整理出来,交给接手自己工作的下一任,至于说对方能不能接受和采纳,那是另外一回事,赵国栋只是希望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重视。

    这一夜注定很多人难以入眠。

    “大哥,真是想不到啊,国栋这小子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咱们二十好几年走过的台阶,你说这个家伙是不是太诡异了一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这个家伙了。”

    刘岩在电话里也是禁不住感慨万千,兄长比自己更先一步知晓今天政治局会议的点点滴滴,赵国栋的去向成为了一个最大的看点,在赵国栋去向上发生的风波也许比以往任何一次政治局会议关于人事问题上研究讨论引发的争论都还要多,也激起了无数人的极大兴趣。

    这样一个人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政治局委员们也许大略知晓,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央委员们来说,就显得太过陌生了,除了赵国栋所工作的几个部门单位,其他像华南、华东以及华北、东北地区,对于赵国栋这个人有印象的并不多,也许提及宁陵市这个名头还会勾起人们一丝记忆,其他信息真的太苍白了。

    至少在东北,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赵国栋,这一点刘拓深有体会。

    “刘岩,国栋的成功自然有其道理,政治局会议上的争执也就代表一个趋向,中央在任用干部上也更趋于年轻化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就是更注重创新开拓能力,那种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干部现在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央越来越需要一切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勇于开拓创新的干部,这种干部才能最贴近现实民意,能最准确细致的把握到社会发展的脉搏并迅速作出反应,这也反映了中央在体察民情、贴近民意上的一个重大转变,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标志着中央在这些方面做出的改变。”刘拓在电话另一头沉默良久才缓缓道:“而赵国栋这几年所作的一切无不把握住了这一要旨。”

    第三十四节 享受过程

    刘岩在电话里也沉默了一阵,才道:“国栋在这方面的确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敏锐性,审时度势的能力无人能及,但是他这一次去安原只怕未必是一件好事啊。”

    “你担心什么?”刘拓在电话里反问。

    “还能担心什么?大哥你不也是从部里边出来的,凌正跃此人心胸如何你又不是不知晓,国栋在升安原省委常委时不就是他在作梗,如果不是应东流很坚定的支持,只怕还真有可能出幺蛾子,有了这个心结,只怕无论是国栋还是凌正跃都难以解开这个扣,或者说即便是他们内心深处想要解开这个扣,但颜面攸关,谁能搁得下这个脸?”刘岩淡淡的道。

    “恐怕不完全是这个因素,凌正跃虽然心胸不算宽,但是也绝对说不上狭窄,能在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上干那么久,真没有点胸襟,那能成?”刘拓在电话里沉吟着道:“关键是两人的思路观点以及性格问题。思路观点这个现在还不好说,凌正跃原来主要是从事组织党务这一块工作,我还不太清楚他在发展经济上的一些想法,但是看这一年安原情况,似乎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想法。问题是国栋的思路现在看样子在经历了发改委这一年多时间好像也有些变化,到了安原免不了有些雄心壮志,两人能不能合拍不好说。另外两人性格都是有些偏硬,这也是一个潜在的导火索,一旦在某些问题上看法观点不一致,会不会引发冲突白热化,也是一个问题。”

    “国栋才去,怕还是要收敛一段时间吧?”刘岩有些迟疑。

    “难说,就算是才去国栋会隐忍,但是这积在心里不满多了,没准儿就在哪一次爆发出来,那更糟。”刘拓下意识的摇头,“要我说平时磕磕绊绊还好一点,积怨已久,那就会酿成大问题。”

    “嘿嘿,这是你当省长的经验?”刘岩笑着反问。

    “也算是经验之谈吧,但是未必对每个人都适用,最终还是的看国栋自己灵活操作,这种事情别人帮不了他。”刘拓叹了一口气,“起来得太快未必是好事,根基太浅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好在国栋也算是安原出来的,这也是个有利有弊的因素,但就我看来,利大于弊,走一步看一步吧。”

    躺在床上,赵国栋浮想联翩,都说要保持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要真能做到这种超然物外,只怕不是圣人就是先哲了,赵国栋自认做不到。

    刘若彤同样有些睡不着。

    赵国栋的动向一样牵动着她的心,赵国栋在京这一年里,自己呆在家里的时间却不多,好容易把手里一些比较紧要的工作处理好了,想要好好稳定一下的时候,赵国栋又要走了。

    这是不是真的预示着两人的缘分出了问题?刘若彤心中暗叹,自从那一次之后,两人的感情就进入了封冻期,不是那种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的封冻,而是那种由浓转薄逐渐冷下来的感觉,这种感觉比起那种大起大落的感情来更让人从骨子里感到冷意,从不知道后悔二字的刘若彤也有些懊悔那一夜自己怎么会鬼使神差的冒出那样一句话来,难道这就是言由心生?

    “什么时候正式确定下来?”刘若彤幽幽的问道。

    “可能很快吧,也许明后天,最迟也就是下个星期,不会拖太久,中央决定的事情一般说来都是雷厉风行,不会给外边传言太多的时间和空间,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不少国人都有八卦情结,尤其是这种事情,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赵国栋将手搁在脑后。

    “现在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赵国栋觉得刘若彤问的话题有些奇怪,“你这个所有人指什么范围?如果只是相关利益影响者,我估计这个时候应该都知道了,超出这个范畴,那就不一定,和他们无关的事件并不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国栋,去安原是不是有些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我感觉你好像很兴奋激动,还有点焦躁不安的味道,嗯,情绪不是很稳定。”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