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弄潮 > 弄潮第346部分阅读

弄潮第346部分阅读

神状态比起以前好了许多,加之更有了孩子这个寄托,赵国栋发现瞿韵白甚至比以前更显得年青更富有朝气和活力,那种蕴藏在体内的雍容华贵之美几乎要从骨子里渗透出来,让自己这个她唯一的男人都有一种想要霸占据为私有的愿想。

    赵国栋又给古小鸥打了一个电话,但是显示古小鸥手机关机,这丫头多半还没有起床,或者就不在国内。

    他今天打算尝试一下煲一煲电话粥的味道,和自己想要打电话的人都通一通电话,平常似乎是很难有这样的轻松时间来干这种事情的。

    从程若琳到罗冰,再到徐春雁两姊妹,嗯,还有蓝黛和乔珊、童郁,最后还有寇苓和米娅,韩冬和冯明凯,赵国栋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电话都能给对方带来一份惊喜和兴奋,这让他有些羞惭而又自责,这么久来自己是不是太以自己为中心而忽略了自己身边那些人的感受了?

    难道自己就真的忙到连打个电话问问情况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好像也不是,自己似乎已经养成了一种惰性,工作上的事情别人汇报,秘书安排,自己拍板决定,而自己私人生活中的事情呢?非要别人主动联系自己?是因为自己身份地位更高么?

    惰性,也许就是这种逐渐养成的惰性导致了这种现象,也许是该尝试改变的时候了。

    第六十三节 宁陵虎

    一个上午赵国栋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享受着电话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从冯明凯开始,他打通了他能够联系到所有人,长久的沉淀这个时候突然开启,似乎让赵国栋找到了一种乐趣,沈东昭、雷向东、房子全、邱元丰、童曼,以及原来部里的同事们,每一个电话都能带给对方以惊喜,同样也带给赵国栋些许喜悦和安慰,也许电话粥的乐趣就在于此。

    赵国栋知道自己有些电话联系得有些突兀,甚至对方可能会在搁下电话之后要琢磨许久,但是他觉得无所谓,作为一个市委书记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年轻人本该有的轻松快乐,这几年来自己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像一个同龄人那样自由自在畅意的享受属于这个黄金年龄的快乐,而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工作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上了,为了这一切自己似乎失去了太多。

    三个小时下来,两块电池彻底报销,寝室里的座机也第一次充分发挥了作用,这还是第一次。

    应东流重重的将手中的报表扔在桌案上,背负双手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室内暖意融融。却让他感到一丝没来由的烦躁,猛地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清冷空气吹拂在脸上,让人头脑为之一清,似乎也带走了些许负面情绪。

    窗外的劲松如塔,满目苍翠稍稍让应东流振作了一些,他努力的吸了一口还夹杂着湿意的新鲜空气,地面上依然有些湿润,昨夜的一场雨让气温又下降了几度,安都是真正进入了冬天了。

    安都的冬季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虽然温度不算低,但是没有暖气,加上不时有那种淅淅沥沥的冬雨,偶尔还来上那么一场雨夹雪,潮湿的地面和阴郁的天空,还有略显浑浊的空气,一个冬日里几乎难得遇上几个让人心情畅快的冬阳天,这样的日子对于习惯于北方那种天高云淡晴空万里气候的人来说,的确是难以忍受。

    让应东流更难以忍受的是眼前的这一系列经济数据,2003年眼见就要结束,但是汇总上来的数据却是难以让人感到愉快。

    “笃笃“敲门声响起,这个时候能够获得秘书同意直接进来的人也只有劲光,应东流搓揉了一下被外面冷空气吹得有些发木的脸颊,有活动了一下上肢,这才道:“进来吧。”

    杨劲光一踏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冷风吹得打了个寒噤,他没有想到东流书记办公室窗户居然是大打开的,那空调几乎就完全失去了作用。

    “应书记。这天气有变化,你可要注意保暖啊,咱们安都这天气和你们北方可有些不一样,阴冷潮湿,变化也大,你稍不注意就得感冒,这冬天里感冒了可就难受了。”杨劲光手中拿着厚厚一叠文件。

    “我现在就够难受了,多添一点也债多不愁,虱多不咬。”应东流没好气的回答道,只有他和杨劲光两人在时他才会有如此随意的言语。

    “呵呵,应书记,看来你已经逐渐变成我们安原人了嘛,连咱们安原俗语都用得如此纯熟了。”杨劲光一乐,眼睛却落在应东流案桌上的那份数据报表对比上,也就知道对方心情不好的缘故出在何处了。

    今年全国经济都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要说安原增速也不算慢,但是只能排在全国中游,比起排名靠前的几个省市差距不小,尤其是本届省委政府定下的要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之前力争进入前四强,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目标不但没有靠近,而是越拉越远了。这也让应东流很是郁结。

    “应书记,刚才接到政府办那边来的电话,铁道部许部长可能要在下个星期到我们安原,视察安湘铁路建设进度以及安都铁路枢纽规划建设情况。”杨劲光扬了扬手中的函件,“另外,国家开发银行张健行长一行也是下个星期要到安原考察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

    “嗯,我知道了,许部长要来安原也是早就定了的事情,我们安原这一两年公路建设投入不小,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落在了后边,而铁路建设更有些滞后了,都通铁路必须要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始终是制约南华和通城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南华,这两年在其他地市经济提速的情况下,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了。”应东流眉头深锁,“安湘铁路的进展也不够快,希望许部长这一次来能够带来一些好消息。”

    “是啊,我们安原铁路和公路建设投入始终落后与周邻地市,我倒是觉得公路交通上省里边可能还要下大力气,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骨干省道和市与市之间的公路建设上,省里边应该有所作为,不要只怕责任和义务推到市县,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市县,你要让他动辄拿出几千万来搞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肯定不太现实,我觉得省财政在这方面是不是可以发挥作用更大一些。”杨劲光一边思索一边道。

    “劲光,省里也有省里的难处,下边地市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就真的揭不开锅了。前些天穆刚来汇报工作,就说宁陵正在积极促成从南华经南渡、云岭到宁陵的这条公路重新改建,可是南华方面苦于资金不足,虽然也有意,但是却一直迟迟动不了,但是宁陵方面却已经动了起来,云岭到宁陵的公路改扩建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而云岭到南渡之间的公路云岭段,也已经动工,但是南华方面在筹集资金上却仍然差一长截,希望省里能够垫资。”

    应东流叹了一口气,“省里的政策是你修好了之后再根据实际建设费用给予一定补助,但是却没有先行垫资的先例,南华这是故意在将省里呢,王廷华整天不知道去思考怎样去开源节流,却一门心思来琢磨怎么钻省里边的政策空子。”

    “呵呵,应书记,这和宁陵的表现也是异曲同工嘛,只要能达到目的,都算是本事。”杨劲光有意为南华方面缓颊,王廷华是南华市市长,也是个心思灵巧的人物,和杨劲光关系也不错。

    “哼。劲光,你不用为王廷华打掩护,我知道南华经济条件有限,但是你要说南华财政状况就真的比宁陵差多少?”应东流摇摇头,“南华去年gdp三百二十亿,市级地方财政收入二十八亿,宁陵去年gdp才不到两百亿,市级财政收入才不到十八亿,就算今年宁陵财政收入有很大增长,但是就能超过南华很多么?”

    “而且我一直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你如果一味依赖财政,肯定不是办法。怎样多渠道拓宽投入来源,我觉得这也反映了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视野是否开阔,思路是否清晰,说穿了,就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班子的能力问题。”

    杨劲光默然不语。

    宁陵今年的发展势头实在太凶猛了,《经济日报》甚至以“来自安原的宁陵虎”为名来夸赞宁陵经济发展,尤其是盛赞了宁陵在确定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节能设备为主的新产业导向上的精准定位,全力以赴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丰收硕果,这篇文章也在全省引起了热议。

    而宁陵的高速发展把省内其他城市发展都衬托得暗淡无光,就连怀庆和永梁这两个前两年增速一直轮流夺冠的热门选手今年也被宁陵远远的甩在了后边,根据目前数据显示,无论是gdp增速还是工业增加值抑或是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宁陵都要一年就实现翻番,这固然与去年打下的基础以及其基数较低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有关,但是无论如何这都算得上是一个经济奇迹。

    而这也是应东流之所以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将陆剑民和尤莲香两名宁陵干部调任到其他地市担任主要领导的原因之一。

    杨劲光能够理解应东流的心情和承受的压力,宁法主政其间安原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极大的拉近了与全国排名第四的浙省距离,但是现在浙省经济今年又实现了快速增长,与安原经济再度拉开,这对于应东流来说是一个难以忍受的巨大打击,所以这种情况下其他因素都要搁在一旁,只要有益于安原经济发展,他都要毫不犹豫的一力坚持。

    赵国栋这小子在宁陵的表现的确也当得起应东流在省委常委会上的高度表扬,一个三十三岁的市委书记,上任一年半时间,能够交出这样一张灿烂的答卷,以至于前段时间中组部一位领导来安原考察时,应东流在谈及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时,也是专门举了赵国栋这个范例,当时陪同的杨劲光很清楚记得中组部那位领导对赵国栋的事例十分感兴趣。

    第六十四节 急迫

    “劲光,咱们省今年增速有些下滑,我们压力很大啊,前些天我到京里汇报工作,觉华副总理十分关心我们安原的发展啊,他希望我们安原能够在中部崛起这一战略实施上充当头羊的角色,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全面铺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速都相当惊人,相对之下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觉华副总理对我们安原寄予厚望,我真有点夜不能寐的感觉。”

    应东流脸色沉重,杨劲光注意到应东流的两鬓已经有些华发,也都是这一两年间长起来的。

    “应书记,我也仔细分析了我们安原今年发展情况,感觉到我们安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杨劲光字斟句酌的缓缓道:“宁陵、永梁和怀庆发展很快,其增速拉动了我们全省经济增速几个百分点,而像传统经济大市安都、绵州和建阳今年增速进一步放缓,与全国发展情况极不相称,而唐江、卢化和荣山三地市因为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一直滞后,省委对其班子也才进行了调整,其产业结构调整要见到成效恐怕尚需时日,而其他几个地市的发展则是有喜有忧。”

    “我觉得我们安原经济明年要有所起色,一方面还是要坚定不移的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要选准突破口,像建阳、绵州以及蓝山这些原本是我们安原经济的中流砥柱,现在发展速度出现了滑坡,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关键,要想使得我们安原经济发展重新恢复快速增长势头,必须要在这几个地市上做文章。”

    应东流知道杨劲光回避了提及另外一个关键城市——安都,实际上安都经济发展严重滑坡对安原经济才是最大的,就在全国经济发展出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时,安都今年经济增速仅仅达到了百分之五点四,低于全省增速六个多百分点,这也拖累了全省经济增速。

    安都市委市府关系不睦,省委副书记兼安都市委书记孙连平和安都市市长姚文智在很多观点上都不尽一致,使得市委市府两套班子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现象相当严重,应东流对孙连平有些做法也不是很满意,曾经在省委民主生活会上也不点名的批评安都工作缺乏进取心,主要领导墨守陈规按部就班,但是效果并不好。

    孙连平在和应东流进行单独意见交流时,曾两度提出省委应当考虑调整市长姚文智,这也引起了应东流的极大反感。

    应东流没有同意对方的意见,虽然他也并不十分看好姚文智,但是他觉得安都经济发展的关键还是在市委这边,而孙连平本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安都问题是一个最大问题,但是安都作为副省级城市,而孙连平又是省委副书记,而且刚刚履任两年时间,应东流要想通过正常程序来达到符合自己意图的调整,显然还有些难度,中央显然不会同意,这也是他觉得自己这个省委书记一样有力有不逮的时候。

    应东流收拾起一些不必要的情绪,把心思回到杨劲光提及的几个城市上。

    绵州,十年的安原老2,科技教育力量雄厚,通用机械制造、冶金、有色金属加工、采矿四大产业支撑起绵州经济江山,由于近两三年来的发展趋缓,而被永梁和建阳超过。

    建阳,发电设备、动力机械、压力容器、光学仪器、仪表等多个产业在整个安原乃至中西部地区都有着很雄厚的基础,一直在和绵州争夺安原老2的地位,但是增速也一样在放缓,在去年好不容易超越了绵州的同时,却又被永梁一举赶超,还是摆脱不了千年老三的位置,而且也在被后面的怀庆以极快速度追上。

    蓝山,钢铁、磷化工、采矿三大产业一直各占经济三分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逐渐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增长点,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但是后劲显得有些不足。

    关键还是绵州和建阳,这两个主要工业城市的低迷加上安都经济的萎靡不振,直接导致了全省经济增速放慢。

    “劲光,我看蓝山和建阳是关键,这两个市主导产业都已经相对稳定,但是如何在稳定中求突破,这是一个新问题,是不是能够在进一步挖潜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引进新产业改造旧的产业结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绵州和建阳缺乏创新,为什么宁陵可以在原来单一的电力设备和材料制造这一产业基础之上延伸到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上,果断培育起这两项新兴产业,一举成为全国闻名的硅城,绵州市委和建阳市委值得深思。”应东流一边思索一边道。

    “应书记,我也一直在琢磨宁陵的发展模式,目前宁陵基本上没有纯粹的市属国有企业,像宁陵变压器有限公司已经是国电集团控股,宁陵国资委只占百分之二十八的股份,而其他诸如宁陵酒业、宁陵化肥厂这些原有的国有企业都已经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新近进入宁陵落足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股份制或者民营企业,为什么宁陵就能够成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混合制经济的乐土,而在一度在全省成为典范的诸如华阳、建阳这些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却陷入了固步自封的境地呢?这是什么原因?”

    杨劲光提出的问题让应东流也是心中一动,这位有着学者客观细致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力又不乏政府官员精明的昔日安原大学副校长一直是应东流十分欣赏的角色,这也是他为什么煞费苦心的将对方从学校里拉到省委作为自己得力助手的缘故,很显然杨劲光是琢磨出了一些东西来,才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劲光,你有什么想法?”应东流点点头。

    “我想亲自带一个调研组到宁陵和怀化去呆几天,看一看,看看他们在发展经济培育新产业上究竟有哪些值得推广和经验和启迪。”杨劲光掂了掂手中的东西,“宁陵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我想引进大项目固然有关,但是绝不止这么简单,总有一些值得其他地市借鉴和推广的经验,省政府办公厅传过来一个东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下属的产业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一个调研组也对宁陵近一年来的超常规发展很感兴趣,来函要到宁陵进行调研,我琢磨着这正好,我也一直想要去调研一下,正好可以搭伴儿。”

    应东流微微一怔,“发改委下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