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弄潮 > 弄潮第62部分阅读

弄潮第62部分阅读

方案一出来,一建司那边职工没有人愿意转让吧?”赵国栋笑了起来。

    “应该如此,唯一有些出入的就是一建司职工持股问题上。我们也征求了一建司职工的意见,他们认为一建司资产比起原来二建司改制时更多,他们应该取得更多的股份。尤其是在得知我们即将进行扩股分红后,他们希望获得和二建司职工一样的股份。”

    “这不行,这一次配股是相当于我们今年一年的分红,而一建司今年一年的收益和我们无关,他们只能按照原来标准进行,至于资产这个问题弹性幅度太大。何况一建司职工也多得多,所以在这一点上不能作出让步。”赵国栋摇摇头。

    “他们大概也知道要想和现在天孚公司职工一样持股不大现实,所以就提出至少要人平持有六千股,县里也希望我们接受这个条件。”杨天培沉吟了一下道:“这也是我们当初设计的第二个方案,我也和管理层进行了沟通。可以给现在天孚公司职工加发一千元现金来平衡,至于其他大股东和管理层则不作考虑。”

    赵国栋想了一想才道:“这一点倒是可以考虑,就当给咱们职工发奖金吧。”

    “嗯。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快。年底了考虑一下福利奖金也正常。”古志常也赞同。

    “如果你们都同意这个方案。估计在年后我们就可以就这个方案在董事会里正式通过。然后和县里签署协议,正式接手一建司。”

    “嗯。这也没啥问题。培哥,我和古叔都信得过你。你就按照你的想法办就行了。我和古叔就安心当个战略投资者。”赵国栋笑了起来,“只是公司规模扩大了两倍。培哥考虑怎么在业务上拓展呢?”

    “这我倒是早有考虑。接手了一建司我们公司资质可以立即变成二级资质。一建司在管理上虽然相当混乱。但是问题还是出在他们公司管理层。尤其是那几个经理副经理以及财务上。不过那帮家伙做得很隐秘。检察院都去查过,都没有查出啥问题。这也是一建司职工闹腾得最起劲儿的原因,但是一建司那帮技术人员能力却不赖。这也是我赞成兼并一建司的最大原因。”

    “那培哥有没有考虑过提高这些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办法呢?”赵国栋笑着问。

    “考虑过,但是现在还没有正式合并。我只能私下建议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多从其他不愿意持股的职工手中购买股份。至于以后公司肯定会考虑技术人员的待遇。”杨天培显然很重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我从干技术出身,又搞了这么久管理,清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作用。搞建筑这一行,这两项至关重要。”

    “嗯,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人才很重要,而管理人才更为重要,而这恰恰是很多企业现在缺乏的。”赵国栋提醒杨天培道:“培哥,现代企业中管理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公司壮大起来,在这方面更要跟上才行,而最好的办法是早作准备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

    “国栋,你不到企业上来搞实在太可惜了。”深深地看了一眼赵国栋之后杨天培才由衷的道:“很多企业老板只顾开拓市场抢生意,觉得市场才是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企业自身的建设发展,更不用说管理人才的培养了,咱们企业现在虽小,但是要想一步一步壮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都要跟上,我已经打算今年开始就要有计划的对公司里员工进行培训,并选拔一些有潜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打造一批属于我们天孚公司自己的管理层。”

    “培哥,在这儿我也敞开心胸说亮话,我不会踏入商场,所有这一切都只有靠你,但是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公司日后发展的方向。”赵国栋深深吐出一口气,“建筑目前是我们主业,或许日后也会是,但是我想天孚公司应该逐渐向建筑和开发一体化方式发展,甚至以后要以开发为主。”

    “你是说搞房地产开发?”杨天培若有所思地道:“可是现在房地产行业相当不景气,房子卖不掉,很多房地产商负债累累,咱们天孚公司都还有一两笔烂账没有收回来,就是这些房地产公司欠下的,现在抵当了几套房子在手中,处理了两套,现在都还有三套压在公司手上。”

    “培哥,相信我,眼前的不景气都只是暂时的,要不了年房地产行业就会火爆起来,而且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土地、房产都会大幅度增值攀高,所以要想让天孚公司壮大起来,仅仅落足于建筑这个行业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进入房地产行业,而且要让房地产成为天孚公司主业,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利用这一两年把天孚公司做大做强,房地产行业是个讲求规模和资金的行业,只有做大做强之后,我们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踏足房地产行业。”

    赵国栋如此肯定的语气让杨天培和古志常都陷入了沉思,杨天培从事建筑行业自然对房地产行业不陌生,“国栋,我知道去年7月国务院好像出台了一个《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文件,好像要求要逐步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把住房商品化,但是各地好像并没有真正落实,机关单位都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各单位职工住房都还是由各单位自己修建解决,是不是你觉得这个文件会逐渐落实?”

    “嗯,几年之内,机关单位福利分房将会被彻底终止,而城镇住房商品化将是必然趋势,到那时候所有城市居民住房需求都只有通过商品房这唯一渠道来解决供应,所以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前景,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对住房需求将会更大,这也会更大刺激房地产行业发展,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赵国栋能够从杨天培和古志常疑惑的目光中看出什么,谁能这么肯定住房商品化会很快推行开来,谁能确定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有多快?而谁又能肯定这些原因会对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这一切都未可知,但是赵国栋总不能说那是因为自己后世记忆中当房奴换来的惨痛经历吧。

    “如果说国家真的终止福利分房这个规则,那住房商品化的确可以很大程度激活房地产市场,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却很难把握,国家可能也会综合考虑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民众接受度才会渐渐推行这个政策吧?”古志常作为厂里分管后勤和基建的厂长当然清楚住房商品化对于普通民众的巨大压力,这也许将成为普通老百姓最大的一笔开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现在国家不是已经下发了文件么?这就是在打基础逐步推行,让民众有一段时间逐渐接受的缓冲期,要让民众逐渐明白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一旦时机成熟那就会毫不动摇的推开来,到那个时候就该是房地产行业的盛宴时代了。”赵国栋微微一笑,“失去这个机会,你我日后都会后悔终生的。”

    第四十节 胃口

    和杨天培、古志常的谈话总能让人心中泛起无限豪情壮志,杨天培是一个相当谨慎而又稳健的企业家,谨慎和稳健的风格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很多风险,但是同样也有可能让企业丧失不少发展壮大的良机,而能够把握好其中的度就有可能成为一代大家。

    在具体经营上杨天培的作风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而在战略眼光上有了自己的点拨,那一切皆成为可能,采取一些稍稍激进的手法,适当的加大扩张步伐,在这个年代是必要的,否则一旦步入98年以后,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规模你是无法在房地产行业上成为真正的强者,赵国栋不希望天孚公司只停留于业界的二流角色上。

    自己已经为天孚公司指明了日后发展的方向,并且明确了天孚公司在未来两三年的目标,赚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壮大公司规模,要在两三年内使得天孚公司可以顺理成章的步入安都乃至安原房地产行业中。

    而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借助银行的融资支持就是必然,那么加强与建行的联系沟通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赵国栋知道有些时候自己必须要发挥一些作用,当然这可以通过一些更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

    杨天培告诉赵国栋他已经在梅县那边打开了局面,除了梅江大桥之外,梅江县城改造的部分工程他也入了围,虽然大部分工程都被当地建筑公司拿走,但是天孚公司也拿下了一笔相当可观的工程,而这个工程接下来之后人力资源和资金上的困境就显露出来,这也是素来谨慎的杨天培想要吞并一建司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赵国栋并没有具体过问杨天培如何能够在梅县那边打开局面。这脱不开和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有某些关系,尤其是这种旧城改造项目就显得更不容易了。

    吞并一建司可以解决人员问题,但是资金问题就只能通过银行来解决了。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每个企业的难题。几乎是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口,而银行方面总是占据着主导性地位。

    不过对于眼下的沧浪之水矿泉水有限公司来说却是一个例外。

    “宾州地方政府方面希望我们公司能够率先将公司总部建在宾州新规划的经济技术区内,并且愿意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出让给我们一块土地,前提是我们公司必须要在那里建成一幢宾州的标性的建筑物。”

    赵长川在自己兄长面前显得很自信,“我正在和宾州政府就土地位置和面积问题进行磋商,他们提供的土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位置却不太令我满意,既然要让咱们建成的标性建筑物,那位置的好坏将是关键。”

    展现在赵国栋面前的是一幅相当精细详实的宾州城区地图。蒙河与沧浪河在宾州城区交汇将宾州城区分割成了三块。蒙河由西向东,而沧浪河则由南向北,三块地域大小不一。江北则一直是宾州的最繁华的老城区。

    “哥,你看。现在宾州老城区主要是沿着蒙河北岸发展,形成一个半椭圆形。地委、行署就在这个半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而另一个焦点则是宾州最主要的商业区。两地相隔大概四公里左右。现在沧浪河大桥已经建成三年。江北也就是日后的宾城区,江北沧浪河以西应该就是日后的西江区现在发展势头也不错。尤其是在沧浪河大桥建成之后这里地位置日显重要。而江南沧浪河以东现在就是规划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这。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要准备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希望我们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去扛旗?”赵国栋伏在桌上仔细地察看着地图。

    “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们宁愿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吸引我们在这里修建办公大楼。希望我们能够建起一座沧浪大厦。”赵长川兴奋地忍不住舔了一下嘴唇。

    “哼。沧浪大厦。设想得倒是挺好。建起干什么?矿泉水公司有多大的业务需要建一座大厦?难道说个人坐一层来守房子?”赵国栋冷冷一笑。“地方政府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但是企业也有企业的意愿。怎么可能按照他们的指挥棒去转?”

    “哥。那里地价相当便宜。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公司总部建在哪里关系不大。我们的生产基地又不在宾州。地方政府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打个头炮制造一个亮点而已。自打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我们沧浪之水的广告之后。柳书记和孙专员都来我们公司视察过两次了,对于我们现在公司租住地办工地址很不满意。认为严重影响我们公司形象。所以才会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来支持我们发展。”赵长川也听出自己兄长话语不大对劲儿,赶紧解释道。

    “你以为地方政府官员都是慈善家么?他们为什么不给你在西江区这边给你指定一块地盘让你修大厦,却要你去经济技术开发区?”赵国栋没有理睬赵长川的解释,平静地道:“要修大厦可以,那得修在西江区,而且必须要是在这一带,也就是两桥主干线汇合这个区域内,这应该是日后宾州的中心城区和商业区,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那边,我看年之内还发展不起来,我们为什么要到那个冷僻的地方去建什么狗屁大厦?”

    赵长川和赵德山都面面相觑,面对宾州地委和行署领导的殷切希望,他们俩人差一点就要满口应承下来了,地方政府开出的条件实在太优厚了,土地几乎就是白送,而且愿意协调几家银行在资金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在他们俩看来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所幸两人还是只表示感谢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这样一个计划还需要仔细研究为由放了下来,这才回来想要和兄长商量,由兄长来拍板。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兄长却表现得如此冷淡,似乎对如此优厚的条件一点也不感兴趣。

    听得赵长川把宾州方面提出的优厚条件罗列出来,赵国栋仍然是摇头:“协调银行贷款融资,难道说借钱不还?利息免除?公司现在如日中天,不需要地方政府协调,银行那边一样可以获得支持。”

    “至于说基础建设,他们宾州想要把这一片荒地打造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的三通一平是最起码的条件,不然外地企业凭什么来你这里投资?地价便宜,那得看究竟有没有价值,如果这块地周围环境十年之后依然是那副模样,你觉得你花费巨资修建一座大厦在那里划算么?”

    见兄长毫不客气的逐一批驳自己的想法,赵长川并没有气馁,仍然争辩道:“哥,宾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有了一些好兆头,只是入住企业规模都不大,而且沧浪河大桥通车以后,那边情况变化还是很快,我觉得就凭这片土地都值得我们在这里扎下来,你不是经常说土地只会增值不会贬值么?我认为这边土地要不了几年就会猛涨起来。”

    “还有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当地政府意图打造成为宾州的龙头企业,那么日后我们在各种政策优惠上都可以享受到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好处,比如税收、贷款、占地、用工等等,而且这也有助于我们企业在安原全省树立起正面形象。”赵德山也帮助赵长川辩解。

    赵国栋也意识到自己两个弟弟的确成熟了不少,不会因为自己的意见就轻易改变他们自己的看法,要说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赵国栋担心建设所谓的什么沧浪大厦会拖住公司在主业上的注意力,而失去了明年扩张的最佳时机。

    “德山,长川,我看这样,现在我们暂时不就这个想法下结论,经济技术开发区那边毕竟我没有亲身体验过情况,春节期间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实地了解一下情况,看看那边发展态势怎么样,另外我想问一问,为什么像宾州当地的老牌国企如乌江动力和三元红酒业不为当地政府分忧解难,却要我们去填这个坑呢?”

    “乌江动力这两年效益滑坡,宾州那边根本就没有指望他们,而三元红酒业虽然宾州地方商最大的财政支柱,但是三元红酒业前几年才在江北那边建起了十四层的一幢三元红大厦,而且他们的主要厂区都在江北,要让他们去江南那边去发展,恐怕不太容易。”赵长川摇摇头。

    “我看就不要去出什么风头建什么大厦了,如果条件真的合适,能够圈一大片土地,建设一个园林式的生态办公区倒是可以,咱们也可以有前瞻性一点,多建几栋小二楼一类如别墅一样的小型办公区,到时候租不出去也可以当作别墅一样度假。”

    赵国栋心中已经浮起了一个计划,但是现在还没有成熟,建大厦他是不会去干那种傻事的,既耗费资金,又拖住精力,又毫无意义,什么地标建筑,那不是现在公司考虑的事情。

    赵国栋有些突兀而又怪异的想法让赵德山和赵长川都有些莫名其妙,但是见自己兄长似乎又有些走神,两人也不好多问,只得闷在肚子里,看来也只有在兄长去实地察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那边的状况之后才能下定论了。

    第四十一节 客串

    最繁忙的时候已经过去,真正到了春节前两三天,机关里办公室也就半开半掩的没剩下多少人了,毕竟年边上,各家都有各家的事情的,这厅机关里也不能有啥紧急得不得了的事情非要在这年关口子上来处理,领导也都理解,就连纪检监察室的人都该收拾的收拾,该干啥就干啥。

    休整了几天的赵国栋又重新以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