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变身香江 > 变身香江第35部分阅读

变身香江第35部分阅读

哥美女受欢迎多了,你只是编剧啊,怎么能这么受欢迎呢,将我们的风头都给抢了去。唉,真是让人羡慕妒忌恨啊!”一旁的发哥假装酸溜溜的样子,用很是委屈的语气说道。

    ……

    《刀马旦》的首映场在掌声和笑声中,终于是散去。而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却是在翌日开始,甚嚣尘上。

    “将一个浮萍乱世处理得有条不紊,许鞍华的导演能力可见一斑。”

    “剧本写得很特色,商业与艺术并重,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电影。或许这部电影,能给有志于探索电影在商业与艺术上的平衡的电影人的一些启发。”

    “《刀马旦》,应该讲的是一部女人戏。三个女主角,林清霞很帅,帅得让男人嫉妒,钟楚虹很妩媚,叶倩文很漂亮。至于男主角,手持双枪的周闰发很酷,不过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许文强的影子在里面。当然,是正气版的许文强,不然就是《上海滩》了。”

    “民国版《乱世佳人》!”

    ……

    各大媒体,叫好声一片。

    媒体之外,各大电影人也对这部电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是一部能引人思考的电影。”——徐可。

    徐可的特效大片《新蜀山剑侠传》叫好不叫座,让投资方嘉禾公司损失很大,这半年来心里憋着一股闷气,在观看了《刀马旦》后,他隐约想到了些什么。

    “《刀马旦》以小见大,将乱世民国浓缩到一部只有一百多分钟的电影里,这是香港绝大多数的编剧导演都做不到的事情。”——麦加。

    麦加擅长拍商业电影,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想拍文艺电影,其实每一个电影人身体里都藏着一颗文艺片的心。只不过因为新艺城以商业片起家,在尝到了商业片的甜头之后,已经很难再回过头来拍文艺片。

    而像《刀马旦》这种商业和艺术结合得如此巧妙的喜剧动作内涵电影,恰好道出了他的心声,让他不得不为之侧目。

    “《刀马旦》拍得很大胆!”——麦当雄。

    麦当雄拍片以胆大妄为著称,为了将电视电影拍好拍得真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但这个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只是表现在拍摄手段上,并没有体现到电影内容当中。

    《刀马旦》这种正是他想要拍,却没能拍出来的电影。

    ……

    热评好评不断之下,观者如潮,票房也一如越来越热的天气一样,越来越高。(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台湾发行

    《刀马旦》的首映势头比起《开心鬼》还要更好更旺,当一周下来,票房统计发现,竟然是七百零六万,《开心鬼》也不过才是685万。

    《开心鬼》和《刀马旦》在暑期档的一干对手,什么《火拼油尖区》、《退休探长》、《少爷威威》、《武林圣火令》、《天师撞邪》、《叔侄缩窒》、《风生水起》、《少林与武当》、《男与女》等等,无论是新艺城的,还是邵氏,亦或者思远的,在票房上统统都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以至于有不少的电影人大喊:“暑期档是时空电影工作室的暑期档,是林静的暑期档。”

    现在的港台两地,电影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最近几年,明显的,香港电影年度票房总收入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之后。

    1980年香港全年总票房收入是一亿八千四百三十余万港元,到了1981年,香港全年总票房收入是两亿四千一百九十一余万港元,而去年1982年是四亿两千九百六十一余万港元,虽然其中的的增幅与座价上涨有一定的关系,但年度票房总收入在快速增长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随着香港经济的火热,电影票房收入还会越来越高,直到到九十年代初,到达顶峰,接着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才慢慢的衰落。

    香港电影衰落,似乎是注定的事情。

    林静虽然是穿越者。但她并没有因为如此就认为自己是“救世主”,能够拯救香港电影。

    其实林静不是悲观主义者,但在她看来。香港电影衰落是逃不脱的注定的命运。因为香港电影的衰落不是某个人能够改变得了的,就好像电影不是一个人就能够拍得出来的一样。

    在林静看来,香港就像是缩小版的美国,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香港,也因为历史的原因,在二十世纪开始。不断有内地来自五湖四海的或是逃难或是逃荒或是隐居或是退避到香港,这些人中,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但香港又与美国不同。美国足够大,无论有多少人才的到来都能够容纳得下来消化得了。而香港太小,十足的弹丸之地,来的人多一点就要撑着了。

    恰恰电影工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的进入才不会衰落。香港因为地方太小资源太少。当来的人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无法再接受更多的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而当那一批跑到香港来的人才慢慢老去的时候,香港这块文化沙漠之地就渐渐的暴露了它的底子,本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足以之称它那么大规模的经济需要时。

    香港电影的没落,原因当然有很多方面,比如香港本地的电影市场太小,比如盗版严重,比如电影人跟风拍摄粗制滥造。比如港英、政府的无作为,比如好莱坞电影的冲击……

    但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电影工业的发展,这是林静认为的,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

    电影,是人拍出来的,没有人,就没有电影。

    香港被称之为文化沙漠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底蕴太过薄了,就好像建立在沙子上的王国一样,辉煌也只能是一时。

    在后世,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政府意识到了香港必须改变政策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变,所以开放大学,接受来自内地的优秀人才。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香港电影,正在发力,而且在不断掀起新的票房。

    只是这两部电影在香港的票房形势大好,但无论是《开心鬼》还是《刀马旦》,在香港之外,外埠的发行上却有遇到了一些麻烦。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香港对面的台湾,香港电影现阶段最重要的票仓。

    时空电影工作室并没有掌握院线,所以无论是《酒干倘卖无》,还是《开心鬼》和《刀马旦》,都是交由嘉禾来发行。《酒干倘卖无》在台湾的发行也因为时空电影工作室没有与台湾那边建立起有效的发行渠道,同样是交给嘉禾。

    嘉禾公司在台湾也有院线,但与香港这边根本不能比,所以《酒干倘卖无》在台湾的上映,除了嘉禾的院线外,还有其它的发行商参与,而参与发行的电影公司其中就有台湾四大国营发行商的影子在里面。

    台湾的这四大国营发行商,因为掌握了覆盖整个台湾的院线,相当于掌握了一部电影的命运,所以在发行电影时非常的霸道。对很多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索取高达七成的票房分成,只留下三成给电影制作公司。

    而且这个七成,还建立在三成的电影税之后。

    例如一部电影的总票房是一千万,首先要交电影税三百万,剩下七百万,发行商拿走七成也就是将近五百万,剩下两百万给电影制作公司。而电影制作公司,很可能制作这部电影的成本就用了两百万。

    这就导致了,《酒干倘卖无》的票房虽然非常非常高,但时空电影工作室作为它的制作公司,收益却并不高。

    所以到了《开心鬼》和《刀马旦》准备台湾上映事宜时,莫子奇这个时空电影工作室的首席执行官,在嘉禾公司这个发行商面前犹豫了。

    如果继续将在台湾的发行权交给嘉禾,也许《开心鬼》和《刀马旦》大卖,却很可能与时空电影工作室的关系不大。

    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莫子奇利用自己以前在台湾的人脉,找上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行公司——学者有限公司。

    来自台湾的土豪?!

    当林静从莫子奇口中听到学者公司听到蔡松林这两个名字,她脑子里立即闪过了这样一个念头。

    蔡松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由他在1980年成立的学者有限公司,这几年来制作了两部还不错的电影《龙兄虎弟》和《千刀万旅》。

    因为蔡松林拥有雄浑的财力和滔天的手段以及黑白两道通吃的人脉,学者有限公司虽然建立时间还很短,但发展得非常快,在台湾的民营电影公司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

    在林静的记忆里,这个学者公司在进入九十年代,不但已经发展成为最好的民营电影制作公司之一,还是台湾最大的民营发行公司。

    现在学者公司还没有发展成为日后那个巨无霸,空拥有院线,却没有足够多的电影足够多的好电影来上映,与其合作,时空电影工作室应该能获得最大的好处。(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赚

    《刀马旦》因为受众上没有《开心鬼》广,所以票房没能像《开心鬼》那样节节高攀,而是相对平稳的渡过了两周之后,开始下滑。

    但这不是滑铁卢,在不少电影人以为《刀马旦》要止步于一千九百万的时候,没想到到最后下画的时候竟然是有惊无险的过了两千万。

    8月1日,接档《刀马旦》的《快餐车》终于是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轰轰烈烈上映。不过在这个时候,不少报纸却刊登了一些引人注意的新闻。

    “千万作家!两千万编剧!”

    “据不完全统计,单单凭借着写书的收入,林静就收入达到了千万。而在林静编写的剧本中,仅仅只是香港的票房,已经有了三部过两千万。”

    “其实有实力的作家不少,但能够质量和速度兼备的,却只有林静一个,所以她是千万作家。”

    实际上,说到千万作家,金庸才是名副其实的千万作家,古龙、倪匡也是。但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故意没有提及这三个老前辈。

    于是,因为那些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记者,林静多了“千万作家”和“两千万编剧”这么两个听起来很难听,但羡煞不知道多少作家和编剧的绰号。

    林静写的书《英雄志》、《昆仑》、《明朝那些事儿》、《品三国》,已经卖遍了港台两地,甚至是卖到了东南亚的华人区。

    至于那部年初写的英文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也已在欧美地区上市。只是因为林静在欧美地区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而且还是华人,所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销售状况一开始不但无法与前几部作品相比,而且还非常的差。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名声的发酵,销量终于是慢慢变好提升。

    在电影方面,因为香港电影不太重视宣传,所以一部电影,在香港的发行费并不高,除去院线的分成。象征性的极低的电影税收,有些时候,某些大的制作公司甚至可以获取高达40甚至是超过40的总票房分成。

    时空电影工作室规模不大。历史也不悠久,当然不属于这一类公司,所以它的总票房分成达不到40。不过比起前一部电影《酒干倘卖无》,《开心鬼》和《刀马旦》。与嘉禾的达成的票房分成协议要高上不少。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嘉禾方面看到了时空电影工作室的潜力,或者说是想要与林静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林静的编剧能力,经过《奇谋妙计五福星》、《a计划》、《酒干倘卖无》、《开心鬼》、《刀马旦》这些高票房电影的证明,已经是毋庸置疑了。

    另一方面,嘉禾的竞争对手新艺城,这两年来给嘉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之前站在同一阵线的邵氏已经证实是不行了,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它急需寻找有实力的朋友。

    而时空电影工作室与新艺城的关系很冷淡,更何况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为了笼络时空电影工作室,嘉禾“大方”的给了朋友更多的好处。

    所以,到最后,就这两部电影,时空电影工作室的收入可能达到一千五百万。刨除五百万的制作费用,利润大概有一千万。

    一千万的利润,还仅仅只是香港的票房收入。

    时空电影工作室。

    “林小姐,这是学者公司的陈启志陈经理。”

    “你好,陈经理。”

    “你好,林小姐,久仰大名。”

    双方坐下,就《开心鬼》和《刀马旦》在台湾的发行问题进行讨论。

    学者公司那边建立起了庞大的院线,但电影制作跟不上,而台湾那边电影制作已经没落,所以在片源上非常依赖香港电影。在片源上的饥渴,以至于学者公司四面出资投资电影。到了后来,在香港,除了新艺城、嘉禾这寥寥几家电影制作公司背后没有学者公司的资金外,其它的或多或少都接受了学者公司的投资。

    “不怕坦白的说,我们学者公司拍电影发行电影都是为了赚钱。不赚钱,或者说不大家一起赚钱,你我双方的公司都迟早要倒闭。”

    “道理确实是道理。”莫子奇答道。

    “嗯。”陈启志很满意莫子奇的回答,他点点头,伸出两个右手的中食二指,说,“你们时空电影拍的电影都很好,无论是年初上映的那部《酒干倘卖无》,还是前两个月上映的《开心鬼》和《刀马旦》。所以,我们公司准备买断这两部电影在台湾的发行权。”

    “买断?”莫子奇眉头微皱。

    对于陈启志提出来的,买断《开心鬼》和《刀马旦》在台湾的发行权,林静并不意外。买断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发行权,这是台湾那些电影发行公司的普遍做法。

    此时的台湾,是香港电影的天下。

    一般来说,香港电影,在香港票房高,在台湾,票房不会低到哪里去。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像《酒干倘卖无》这样有台湾的时代背景的文艺歌舞片,虽然导演、编剧和部分演员都是香港人,但实际上是一部台湾电影,所以它的台湾票房远远高于香港票房。

    所以,台湾的发行商很喜欢那些在香港已经有了成功表现的电影,《开心鬼》和《刀马旦》自然是非常成功的范例。

    “那么,你们公司准备用多少钱来买?”莫子奇问道。

    “《开心鬼》四百五十万,《刀马旦》三百五万。”陈启志喝了一口咖啡,然后答道,“包括录像带的发行权。”

    “四百五十万,三百五十万?”莫子奇眉头皱得更深了。

    或许是看出了莫子奇的心思,陈启志笑了笑后补充了一句说:“放心吧,不是新台币,是港元。”

    如果是新台币,那可就真的是见鬼了,陈启志心想要是自己说是新台币,恐怕自己会被立即扫地出门。

    “这是一个很公道的价钱,你我双方都有钱赚。”

    对于《开心鬼》的四百五十万、《刀马旦》的三百五十万,林静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她的心理预期也是差不多这样子了。这两部过两千万的电影,香港的票房收入都已经是大赚。香港之外的,卖多少就赚多少。(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电影公司发展计划

    现在的时空电影工作室,导演有了许鞍华、王京一文一武,但还缺少一个有大视野份量足够重的导演来坐镇。林静当然也是导演,但她这个导演的份量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所以必须另觅他人。

    在林静心里,吴雨森是这么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吴雨森目前还在嘉禾,不过他在嘉禾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因为拍喜剧滑稽戏并不是他所想要的。然而嘉禾想要压倒以拍喜剧起家的新艺城,上马了大量的喜剧电影,特别是在《奇谋妙计五福星》大卖之后,喜剧这把火烧得越发的旺了。

    林静的记忆里,吴雨森会在今年离开嘉禾转投新艺城。

    但是即使是转投新艺城,已经是兵强马壮到一塌糊涂的的新艺城根本看不上吴雨森,所以他还得继续沉沦下去,一直到1986年《英雄本色》出来,他才翻身大出了一口气。

    林静对于将吴雨森招揽进来并没有多少把握,因为吴雨森之所以会出走嘉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徐可。

    在导演之外,林静第二个考虑的是编剧。

    也许此时不少电影人在听说林静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编剧团会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