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妻乃上将军 > 妻乃上将军第26部分阅读

妻乃上将军第26部分阅读


    一一与此同时一一在稍许的停顿后,李寿跟着李慎来到了养心殿的后殿,毕竟前殿是大周天子召集心腹臣子商议国事的地方,后殿才是真正的寝宫。

    李寿是最后一个踏入天子寝宫的,远远地,他便注意到龙榻周围围满了他的哥哥们,除此之外,还有得知大周天子苏醒,连忙前来探望的丞相胤公,御史大夫孟让,以及其余几位朝中大臣。

    不得不说,当太子李炜瞧见李寿的到来后,他着实有些惊讶,惊讶之余,亦有些好笑。

    “李寿,你来这里做什么?”

    望着太子李炜那满脸嘲讽的表情,李寿面色涌起几分怒意,正要说话,却见李慎伸手一拦,冲着太子李炜淡淡说道“太子殿下这话说的,难道小九不是我皇室子嗣么?”

    倒不是说李慎有多么顾念手足之情,他之所以义助李寿,无非只是为了投桃报李了,顺便嘛,卖个人情给李寿,毕竟他有意要将李寿以及谢安拉拢到自己一派。

    太子闻言愣了愣,打量了一眼李慎与李寿,嘲讽说道“真是想不到啊,什么时候老三和小九走到一起了?”

    “啊,恰巧在殿外碰到……”

    太子撇嘴讥讽道“也是恰巧帮他说话么?”

    “我觉得可能是恰巧对某些人、某些事看不惯吧?”李慎争锋相对地说道,毕竟他已与太子李炜撕破脸皮,用不着再客气。

    “…”太子李炜望着李慎点了点头,看得出来,此刻的他,心中很是恼怒,只是碍于当着龙榻上大周天子的面,不好发作罢了。

    忽然,龙榻上传来了天子李暨虚弱的呼唤。

    “小…九?小九也来了?”

    见此,太子李炜只能让开路,皱眉望着李寿走到龙榻旁。

    “是,父皇,儿臣来看望父皇”说这句话时,李寿尽可能地压抑着心中的憎恨。

    “哦,好……好……近来可好啊?”

    照着谢安所教的,李寿并没有及时回答,而是故意抬头望了一眼太子李炜,眼中带着几分怨愤。

    六小九,怎么了?说啊?”床榻上的天子轻声问道,也不知看没看到李寿的举动。

    仿佛如梦初醒般,李寿连忙低下头,神色如常地轻声说道“启禀父皇,儿臣一切安好……”

    望了一眼面色有些不自然的太子李炜,以及身旁低声议论着什么的朝臣,胤公双目微微一眯,深深打量着李寿。

    是由于顾忌君父的病情,是故不欲将真实情况说出,以免节外生枝?

    还是说,是这位九殿下故意为之,专门就是为了做给天子以及众朝臣看的?

    胤公难以判断,但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并不认为那只是偶然。

    看来,这位九殿下背后也有高人啊!

    胤公微微笑着,他自然不会想到,他所认为的高人,一个便是曾经与他有数面之缘的谢安,另一个,恰恰就是他那足智多谋、唯恐天下不乱的孙女,长孙湘雨。

    但不管怎样,胤公不得不承认李寿这一手做的非半溧亮,既表现出了一位担忧君父病况的孝子所应有的素养,又不动声色地摆了太子李炜一道。

    且不管天子有没有瞧见,可龙榻旁以他胤公为首的朝臣可是看地清清楚楚,方才李寿的一举一动。

    几个寒暄过后,正如长孙湘雨所预料的,太子李炜终于开始了他此番的目的。

    “父皇,儿臣今日前来,除看望父皇病情外,还有一事…”

    “哦?”龙榻上的天子露出了几分诧异之色。

    只见太子李炜环视了一眼众皇子,嘴角隐约扬起几分得意笑意,突然跪倒龙榻旁,义正言辞地说道“近期,洛阳战局糜烂如斯,叛军气焰嚣张,视我大周无人,割据城池,不奉皇命,如此狼子野心,天人共戳!

    儿臣斗胆,愿替父皇御驾亲征,平息叛乱,一为父皇身体安康,二为天下黎民,三为我两番西征军丧命将士望父皇应允!”

    此言一出,整个养心殿顿时哗然,且不说天子李暨惊地坐起在榻上,众朝臣更是为之动容,就连胤公,眉宇间亦露出几许惊叹之色。

    但说到底,胤公不愧是当了三十多年丞相的老臣,虽然没有长孙湘雨那般堪称妖孽的智慧,但是细细一想,又如何会看不穿太子李炜说这番话的目的。

    何等毒辣的手段!

    太子这是要将其余几位皇子殿下逼上绝路啊!

    想通了其中关键的胤公,暗吸一口冷气。

    第六十六章 李寿的战斗(三)

    “一儿臣斗胆,愿替父皇御驾亲征,平息叛乱,一为父皇身体安康,二为天下黎民,三为我两番西征军丧命将士望父皇应允!”

    当太子李炜说出这番话时,除李慎、李寿外,其余几位皇子都愣住了,弄不明白太子李炜究竟中了什么邪,准备将掌控的权利全部葬送不说,竟然还打算到洛阳战场送死?

    眼下冀京谁不知道洛阳战场活脱脱就是一座阎罗殿,但凡是被派到那里的武馆、文臣,只要是被那个叛军将领看中的,一个都没有活着回来,哪怕是当朝的大将军吴邦,不也被那贼将一刀斩杀了么?

    就连太子李炜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五皇子李承,也用不解的目光望向自己的兄长。

    整个养心殿后殿鸦雀无声。

    “老二,你欲亲征?”此前躺在龙榻上歇息的大周天子李暨,也被这句话惊地坐起在榻上,惊愕地望着自己的儿子。

    太子李炜单膝跪在龙榻面前,低着头,让人看不出此时的他究竟是什么表情,但是他的话,却是那般义正言辞。

    “儿臣知道,儿臣武不如老四,文不如老八,然眼下老四镇守边关,难以抽兵擅动,以免被北戎贼子趁虚而入:再者,江南尚且不安稳,仍需老八安抚江南军民…儿臣身为储君,又为众兄弟兄长,理当做出表率,为父皇分忧,为我大周效力!”

    “我儿有这份心意,朕甚感欣慰”大周天子听闻又惊又喜,连连点头,但是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轻笑着说道”“可你乃太子,乃一过储君,又岂能擅动?一区区洛阳叛乱之事,便要让我大周太子亲自出征”我大周颜面何存?”

    “父皇……”

    “好了,莫要再说了!一起来吧!”天子笑着摆了摆手,话中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口吻。

    “可是父皇,虽洛阳叛军不过肤股之癣,然儿臣听闻,小疾不除、

    终成大患,倘若不雷厉风行将其剿灭,日后各地贼人效仿”岂不是因小

    失大?一到时候,可不再是我大周颜面有失的问题了!”

    大周天子微微一皱眉,尚未来得及发表意见”养心殿内的众朝臣,已是议论纷纷。

    “太子殿下言之有理!”

    “陛下,洛阳叛军已成气候”倘若不早除去”恐怕不妙啊!”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叫太子殿下亲征啊!

    不如下诏调回四殿下,以四殿下的勇武,区区洛阳叛军,不在话下!”

    “你难道没听到太子殿下的话么?、

    四殿下镇守北疆”岂能擅离?自四五载前一败,北方外戎时刻想着报仇雪恨”这些年来,要不是四殿下镇守北疆,北疆岂会如此平静?一为了洛阳叛军而将四殿下调离北疆,那才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胤公默默地望着那位慷慨激昂的朝臣,不难猜测,这位朝臣多半是太子一派的人,否则又岂会如此在意四皇子李茂回不回冀京?

    事到如今,太子李炜所打的算盘,胤公多半也猜到了,无非是一方面制衡着四皇子与八皇子,让他二人被束缚在北疆与江南,另一方面则尽快铲除冀京内与他为难的政敌,进一步把握朝廷的权利,将朝廷变成他太子李炜的一言堂,如此一来,就算日后四皇子与八皇子回到冀京,他也不惧。

    想到这里,胤公不动声色地望了一眼三皇子李慎,心中暗暗想道:看来此番太子殿下的目标,多半是这位了……

    果然,就在胤公望向李慎的同时,太子终于发难了,只见他满脸愤色,慷慨激昂地说道“这大周乃我李氏天下,岂能容忍贼子耀武扬威?一如今我不得出冀京,诸位兄弟,有谁能代我一行,铲除j邪,扬我大周李氏威名?!

    老三,除为兄外,众兄弟之中,以你最为年长,不如你代父、兄走一遭洛阳,叫那些贼子瞧瞧我大周李氏子弟本事?”

    此言一出,非但众皇子惊愕,就连以御史大夫孟让为首的朝臣们也愣住了。

    太子殿下这是要借刀杀人啊?

    此时此刻,御史大夫孟让终于明白了太子李炜的意图,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阴谋。

    “…”面对着太子李炜的为难,即便是李慎早已从李寿、王旦口中听说这件事,但依然毫无应对办法。

    胤公眼中闪过一丝不忍,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他不想再牵扯到皇嗣争夺的漩涡当中。

    可即便如此,作为大周天子最信任的臣子,胤公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天子,于是乎,胤公望向靠坐在龙榻之上的大周天子李暨,意外地发现,天子李暨望向太子李炜的目光,已不像方才那样惊喜万分,而是掺杂着某些隐晦的神色,一闪而逝。

    或许是注意到胤公望向自己时的目光吧,大周天子深深回望了他一眼,那长达四十年的交情,使得胤公当即便领悟到了大周天子目光中饱含的深意:静观其变。

    不愧是陛下!看出来了呢!

    胤公淡淡一笑,也不再多事,冷眼旁观,只是在心中著暗感慨。

    一晃三十多年,世人几乎已经忘却了呢,忘却了正是眼前这位雄主,将大周的国土扩张了一倍有余。

    正如胤公所猜测的,让谢安都不得不小心应付的大周天子李暨,哪里会被太子李炜这种小伎俩所蒙骗。

    作为一名父亲而言,天子对于自己的儿子如此逼迫他的兄弟而感到痛心疾首,但是对于作为大周国君而言,李暨并不反感太子李炜的做法,相反地,他很欣赏太子李炜竟能想到这一条以退为进之计。

    毕竟皇嗣之争可不是儿戏,亲身经历过的李暨太清楚其中的凶险了,纵观历代君王,哪一位不是心狠手辣的枭雄?

    什么?

    身为帝王首先要注重的是温厚?

    啊,南唐就是因为那所谓的温厚、仁义之君,才会被他李暨仅用六万精锐之师覆灭!

    或许此人有人会怀疑,四皇子李茂击退了北戎的如今”威望直逼大周天子,可天子却未有任何表示。

    其实道理很简单,虽说四皇子李茂那一役十分出色,可比起大周天子李暨年轻时”还不够看,毕竟李暨年轻时,曾用区区六万精锐之师,便覆灭了整个南唐,将荆州、徐州、扬州等大片土地并入大周国土,当时手段之毒辣,使得江南等地百姓至今犹牢记不忘。

    也正是因为这样”随着岁数越来越大,李暨才愈加感到当初的深重罪孽,因此不止一次地减轻江南各州各郡赋税摇役。更叫八皇子李贤代自己寻访江南”以弥补他年轻时在江南所犯下滔天杀孽。

    其实说实话,二子李炜其实并不是天子李暨心中作为太子的最佳人选,即便是事到如今,大周天子依然觉得太子之位非自己的长子李勇莫属。

    当年的太子李勇,那才是上至朝廷、下至市井心目中的最佳储君”

    温厚、谦逊,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李暨始终认为,自己的长子李勇一定能够成为比他更出色的千古明君。

    但是天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出于水土不服的疾病,便夺走了前太子李勇年轻的生命,而且还是在他凯旋之时,要知道当时,天子已计划着,待前太子李勇凯旋返回冀京,便举行禅让之礼,将帝位传给他。

    太子李勇的逝世,对天子李暨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毕竟前者可是他亲手栽培的未来大周君王,只可惜天意弄人。

    此后,天子李暨按照众朝臣的建议,将二子李炜提为太子,倒不是说李炜有怎么怎么出色,不过是遵着长幼有序的组训罢了。

    平心而论,无论二子李炜,亦或是四子李茂,八子李贤,在大周天子看来,都不如已故的前太子李勇。

    二子李炜胸襟狭隘,这可是帝王大忌,要知道作为一国之君,可以心狠手辣,但却要有容人、容天下的器量,当初江南有多少人骂他李暨是暴君,骂地何等不堪,但他李暨可曾责难他们半点?在将江南纳入大周版图后,李暨照样以礼法治理江南,还屡次减免江南的税收徭役,因为这是作为一国之君所必须有的器量!

    四子李茂,屡次被朝臣评价为有前太子李勇之风,但在天子李暨看来,他还不够格,单单从这些年李茂屡次率军反改草原,杀地草原部落北撤数百里便可以看出,此人,乃杀伐之君,虽然拥有着让人臣服的实力,却不具备让人心悦臣服的魅力,要知道前太子李勇在世时,可是说服了好些个草原部落,归顺大周。

    说白了一句话,李茂霸道之气太甚,倘若让他继承皇位,他在时还好,一旦他故去,那么大周要面临的,恐怕是倾国之危了。

    而至于八子李贤,则恰恰与四子李茂相反,崇尚以仁义治国,凡事都讲究礼法,但在天子李暨看来,他缺乏杀伐果敢的胆量与气质。

    曾经,李暨与胤公说笑时提及过,倘若四子李茂与八子李贤能合二为一,他倒是也愿意将皇位传给他们,虽说是玩笑,但也足以证明李暨对自己继承人的重视。

    其实说句不客气的话,太子李炜,不过是暂时太子的名头罢了,这一点,胤公也十分清楚,他知道,天子李暨还在观察,观察他三个儿子的成长。

    只可惜,天子李暨已经年过五旬,兼之洛阳叛军一事,对李暨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他才刻意将加快此前的计划,令太子李炜监国,为的就是看看他几个儿子对此的看法,以及随后的行事。

    这不,太子李炜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及手足之情的心思,被天子李暨瞧得真真切切。

    作为一位父亲,李暨必须纠正儿子这种错误的观念,但是作为一位国君,他只能静观其变,在他看来,所谓的皇嗣之争”说得难听点与南蛮巫术中养盅的步骤没有什么两样,无非就是优胜劣汰、强者称王罢了,倒不是他心狠,因为他知道,这个世道,就是弱肉强食的世道。

    因此,当察觉到太子李炜的谋划后,天子李暨并没有说破”只是禁着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观瞧着其余几个儿子的反应,尤其是三子李慎,毕竟在四子李茂、八子李贤都不在冀京的眼下”唯有李慎能够与太子李炜一较高下。

    至于其余几个儿子,单单看他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表情,大周皇帝便已经失望透顶了。

    天子不动声色地望着李慎,不知为何,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谢安的容貌。

    自信!

    即便是胆量!

    一个十六七岁的广陵寒门子弟”便能殿试之上”当着那般多学子的面,当着诸位朝中大臣的面,当着朕的面,说出那番豪气言辞,那么你呢,老三?

    敢不敢,究竟敢不敢站出来?

    心中暗暗说着”天子深深地望着三皇子李慎,但是后者犹豫不决的神色,让他感到十分的失望,即便他早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向来行事谨慎,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没用的蠢子!

    难道朕真的会叫你洛阳送死么?

    天子心中倍感失望。

    就在他正准备说话结束这场闹剧时,忽然,他注意到自己第九子李寿站了出…

    “除贵为太子殿下的二哥外,三哥最为年长,倘若叫三哥去洛阳与叛军对峙,难免有些长贼军气焰、灭我大周威风,小弟不才,愿替三哥走一趟!”

    “小九?你”李慎难以置信地望着李寿,他哪里会想到,刚刚才表示要与自己联手对付太子李炜的他,竟然会如此不惜代价地帮自己解围,他不禁大为感动。

    “你?”太子李炜皱了皱眉。

    抬头望了一眼太子李炜,李寿正色说道“小弟虽年幼,身上却也流大同李氏的血脉……”

    摆着天子在旁,太子李炜自然不敢再像以往那榉奚落李寿,闻言冷冷说道“小九,你这些年尽窝在安乐王府,你有把握能够应付洛阳的叛军?”

    “没有!”众目睽睽之下,李寿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