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清朝求生记 > 清朝求生记第55部分阅读

清朝求生记第55部分阅读

,儿臣今天的荷包里是带着毒药的,为地就是要和八哥共患难的。”

    “好,好,好,”康熙气得脸都白了,“你也不用服毒,你要想死,朕可以成全你。”

    说完康熙拔出一把小刀来就要刺向十四阿哥,十四阿哥话说到这儿,也是热血上头,却了意气,居然挺胸迎了上去。

    四阿哥见情况居然展至此,也顾不得再考虑后果,他不好去拦康熙,只好一把抱住十四阿哥,用自己的背挡住康熙刀刺来的方向。

    而五阿哥这时也冲了过来,跪着抱住了康熙的腿,苦苦的哀求。

    “皇阿玛,息怒啊,”五阿哥说道,“十四弟只是一时冲动,他不是有意冲撞您地,您就饶他这一回吧。”

    “你要干什么?”四阿哥也趁这时将十四阿哥推到一边去,“小则待过,大杖则逃走,你真的想当不孝子吗?还不去跟皇阿玛认错。”

    这时其他地阿哥们也都跪下来跟康熙求情,康熙气得直喘粗气,小刀虽还握在手中,但却已经不再往前冲了。

    “皇阿玛,”八阿哥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这都是因儿臣而起的,是儿臣之过,皇阿玛不要生气,也不要怪十四弟,还是处罚儿臣吧。”

    十四阿哥这时也缓过劲儿来了,觉自己刚才晕了头了,居然会跟康熙如此说话,也是有些个后怕,听四阿哥一说,也就赶紧上前跪倒在康熙面前。

    “皇阿玛,儿臣错了,请皇阿玛处罚儿臣吧,不要气坏了身子。”十四阿哥这时声调也不高了,嗓门也不大了。

    “你们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还不把胤带出去。”康熙没马上理十四阿哥,而是冲着那些个侍卫一瞪眼。

    “。”侍卫们答应着将八阿哥带下去了。

    九阿哥身子一动,有些想上前去拦地意思,被康熙一瞪,就没敢动,还是老老实实的跪在那儿。

    “来人,”康熙又冲外面喊。

    “奴才在。”又走进来两个侍卫。

    “把板子拿进来。”康熙吩咐着。

    “皇上,”那两个侍卫一愣,没马上动。

    “还不去?难不成你们也想抗命?”康熙冷声说道。

    “奴才该死,奴才这就去。”那两个侍卫答应着出去了。

    一会儿工夫儿,那两个侍卫拿着板子进来了。

    “去,打胤二十板子。”康熙命令着。

    那两个侍卫犹豫着,没敢过去。

    康熙看他俩这样,气得把板子抢过来,冲着十四阿哥打了过去。

    四阿哥看板子横着就过去了,这下要打着了可不是玩地,一伸手就把十四阿哥拽开了。

    九阿哥正好跪在康熙旁边,学五阿哥那样伸手抱住了康熙。

    康熙对九阿哥可不象对五阿哥,五阿哥是太后抚养的,平常也是老实本分的,康熙对他从来都是另眼相看的,而九阿哥却是与八阿哥一起的,现在康熙正对八阿哥不满,对九阿哥自然也没好气儿,抬手就打了他两个巴掌。

    九阿哥没想到五阿哥做了没事的动作,自己做了却会受到这种待遇,立时就让康熙打懵了,愣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还有谁对朕的处置不满意的吗?”康熙冷着脸问众阿哥们。

    众阿哥面面相觑,都没有开口的。

    “既然没有,那胤这二十板子就由你们来打吧。”康熙冷声说道,“怎么样?谁先来?”

    众阿哥还是没一个接言的。

    “老四,你和十四是一个额娘,刚才又一直护着你,就由你来开这个头吧。”康熙干脆指定人选了。

    “皇阿玛,十四弟犯错,是儿臣没有尽到兄长的责任所致,就由儿臣替他挨这个板子吧。”四阿哥冲康熙磕头请求道。

    “我自己犯的错,我自己来受,什么人也不用替。”十四阿哥扬声说道,“各位兄长也不用为难,刚才胤不孝,顶撞皇阿玛,这顿板子是我该受的,你们只管打来,也替皇阿玛教训我了。”

    众阿哥听十四阿哥如此说,只好遵从康熙之命,轮流过去打了十四阿哥二十板子。十四阿哥也是硬气,挨打过程中一声不吭,当然这也跟那些皇子们手下都留着劲儿有关系。

    打完之后,康熙着人将十四阿哥送回府去,然后又冷眼看着其他阿哥们。

    “胤有此不臣之心,你们这些个做兄长的都干什么去了?”康熙冷冷的说道,“就算是老七身体不好,老三、老四、老五,你们的眼睛是白长的吗?”

    “儿臣知错,请皇阿玛责罚。”四阿哥和三阿哥、五阿哥同声向康熙请罪。

    “知错,到这个时候都知错了,”康熙冷哼了一声,“只是你们的错是什么?是不是明知胤的行为,却予以包庇呢。”

    “皇阿玛明鉴,儿臣确是不知此事。”三个阿哥赶紧说明。

    “是不是真的不知,还是等查过之后再说吧。”康熙淡淡的说道,“来人,将老三、老四、老五先圈禁起来。”

    ps:

    本不想解释的,因为错了就是错了,可是之锦觉得你们也是有权利知道的,

    这两天家里来了客人,所以之锦写文的时间也受了影响,明天他们就走了,之锦一定会尽力恢复固定更新时间的。

    还欠加更一次,之锦也没有忘。(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儿臣没有那个心思

    锦已经得到消息,知道四阿哥被圈禁了,心中不是不但也只能是有心无力,一点忙也帮不上,自己本就是见不得光的人,连想见一面都是不可能的事儿,更别提安慰他了。现在也不知道他到底好不好,是否能想得开,是否能吃得好,是否能穿得暖,虽说是自己给准备了羽绒裤子,可是也知能送进去不?虽然她明知自己想这些个都是没用的,可就是控制不住。

    “小姐,”翠屏的声音惊醒了又陷入沉思中的云锦,“福晋过来了。”

    “什么?”云锦刚清醒过来,一时没听懂。

    “福晋来了。”翠屏重复说道。

    “福晋来了,”云锦一下站了起来,“那爷是不是也过来了?”

    “没有,”翠屏摇摇头,“只有福晋。”

    云锦一直认为,在四阿哥被圈禁的日子里,乌喇那拉氏忙于府中事务,肯定是不会到自己的小院里来的,如果她来了,就证明四阿哥已经出来了,所以心里很是高兴,可又有一些担忧,四阿哥为什么没有跟她一起来呢,是不是身体有什么问题?难不成是老康对他实施了体罚,或是在圈禁中得了什么病?云锦心中焦急着,差不多是一路小跑着到了院子里。

    “云锦给福晋请安。”云锦看到乌喇那拉氏走近了,赶紧沉身行礼。

    “快起来。”乌喇那拉氏伸手扶起云锦。

    “福晋,”云锦观察着乌喇那拉氏的脸色,现郁结之色还是凝聚在眉间,“爷回府了吗?”

    “没有。”乌喇那拉氏叹了口气。“爷还没有回来。”

    “是不是爷地身体有什么不妥?”云锦有些意外。旋即想到一事。担心地问道。

    “没有。爷地身子也好地很。你不要担心。”乌喇那拉氏和声说道。

    “福晋。请屋里坐吧。”云锦听到四阿哥身体没事。就放下心来。这才想起请乌喇那拉氏进屋。

    “不用了。”乌喇那拉氏摇摇头。“爷不在。府里事情太多。我得马上回去。这次过来。是因为爷地胃口不太好。想吃那个肉松和鱼松了。”

    “翠屏。快去包一些过来。”云锦吩咐着。又对乌喇那拉氏说。“福晋。还是进屋坐吧。云锦也可以把肉松和鱼松地做法写给您。省得您再来回地跑。”

    “也好,”乌喇那拉氏点点头,“这样以后爷要吃时,也能快一点送过去。”

    “福晋,”云锦等乌喇那拉氏坐定了,也上过茶之后,才开口问道,“不是说爷地身子很好吗?为何胃口却不开呢?”

    “唉,这主要还是心情的原因,”乌喇那拉氏叹了口气,“爷本就不是开朗的性子,又遇到这种事,自然是郁结在心了。”

    “福晋也不要太过伤心,云锦相信爷很快就会回府了。”云锦安慰乌喇那拉氏。

    “我也是这么想的,”乌喇那拉氏面容还是不展,“好在爷还有想吃地东西,说到这儿,我还要谢谢你呢,爷不爱吃肉,我总担心他的身子,还好他还能吃得进这肉松和鱼松,也让我放心不少。”

    “能为福晋分忧,是云锦的荣幸。”云锦恭敬地回话,又小心的问道,“福晋,爷在里面还好吧?”

    “还好,爷毕竟是皇子贝勒,那些人不敢怠慢的,家里也能随时送些东西进去,倒是不会受什么委屈。”乌喇那拉氏点点头说道。

    说话间翠屏已经拿着两个包进来了,云锦也连忙把方子写下来,一并交给乌喇那拉氏带走了。

    看着乌喇那拉氏匆匆离去的身影,云锦也很是担心,四阿哥现在心情不会,这是肯定地,可是如果到了饭都吃不下去的地步,那就有些麻烦了。

    “小姐,天冷了,还是回屋去吧。”翠屏劝着云锦。

    “翠屏,爷的胃口不好,我们是不是想想办法,做些个开胃的东西呢?”云锦问着翠屏。

    “小姐,咱们就是做出来了,又怎么送过去呢?”在一边问道,“难不成还把福晋叫过来?”

    “是啊,瞧我,都糊涂了。”云锦这时也觉得自己挺傻的,明明早就知道的事情,偏偏一听到他有事情,就乱了方寸了。

    “小姐,您不用担心,”翠屏犹豫了一下,才对云锦说道,“照翠屏想,爷地身子应该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是啊,爷只是一时没有胃口罢了,不会有事地。”也安慰云锦。

    “可是如果不是太严重的话,爷怎么会让福晋专门过来拿东西呢?”云锦还是有些担心。

    “小姐,”翠屏嘴角有些上扬,“如果爷不让福晋过来,又如何让您知道他现在地情况呢?想来爷心里一定明白,小姐这些日子总是在担心他的。”

    是吗?四四真地是这么想的吗?云锦有些怀疑,他的性子那么冷,真的会有这么细心体贴的一面吗?可是再想想,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说得通,以他的性子,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想来是不会为口吃的那么麻烦乌喇那拉氏的,所以云锦之前才会想,他的胃口不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可是听翠屏一说,云锦也觉得还是这个解释比较说的通。

    心中稍许放下了对四阿哥的担心,随即又涌上了丝丝感动。四阿哥在身处+之中,却还能想到云锦的心情,不惜放下面子,想办法来宽慰自己,这份心意,如何能不让云锦暖入心扉呢。他虽然是从来没对自己说什么甜言蜜语,还时常的冷嘲热讽,可是他却是帮了自己一次又一次,这份无声的体贴,却是胜过了千言万语。

    放下云锦这边为四阿哥悬系在心、胡思乱想的暂且不说,就说从康熙将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圈禁之后,他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孤独,从来没有过的恐惧和透心的冰凉,身体也更加差了,可偏偏就有人不让他好好休息,事情是一件跟着一件的来,在十月初一之时,太监来报,十三阿哥的庶福晋石佳氏生了一个儿子,请康熙赐名。

    康熙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这是老十三地第二个儿子,想起自己地一直疼爱的十三阿哥也是今天的生日,每年在这个时候,他都会来给自己叩头,感谢自己给了他生命,可是

    却是被自己关了起来,不能过来了,心中不免暗然,口,想命人将十三阿哥放出来,可是一想到十公主在自己最伤心最难过的时候逃走,置朝廷与自己地体面于不顾,可谓是不忠不孝之极,心下就又是一片烦乱,什么话也不想说了,连孙子的名字也没起,就挥挥手,让那个太监退下了。

    这个太监刚打走,跟着就有人来为儿子求情了。

    现在被关起来的有六个阿哥,二阿哥和十三阿哥地亲生额娘已经不在了,二阿哥是康熙亲自抚育的,性子又不讨喜,自然是没人来为他求情,太子妃则是因为怕一个说不好,再惹怒了康熙,让太子雪上加霜,所以没敢过来。

    至于说抚育十三阿哥的德妃也就是那么回事,对总跟着老四的十三阿哥,她只是面子上地情份而已,再加上她疼入心坎的十四阿哥又挨了打,她全心照管都怕有所不及,当然不会有工夫和心思为十三阿哥来讨康熙这个没趣,对十三阿哥如此,对四阿哥也是如此。

    三阿哥的亲生额娘荣妃,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知道他被圈禁了,当然也是着急,但是当她听到康熙已经命人去叫二公主回京的消息之后,就不担心了,二公主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又一直受康熙的宠爱,康熙把她叫回来,就应该说明三阿哥没事了,康熙总不至于当着二公主地面处罚她一母同胞的哥哥吧。

    五阿哥地亲生额娘宜妃,两个儿子都被康熙处罚了,按说应该是最焦急的,但是她在康熙那受宠也不是没有原因地,她自然能够体察康熙的心思,五阿哥是太后抚育成|人地,康熙肯定是不会把他如何的,而九阿哥也只是受了八阿哥的连累,康熙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想来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后着了,所以宜妃只是送汤送药的关心老康的身子,对儿子的事儿只字不提。

    大阿哥的亲生额娘惠妃,平时本是个没脑子的,可这时却偏偏的聪明起来了,她向康熙奏称胤不孝,并请康熙依法处置。不知她此种做法,是因为怕受到儿子的牵连,故而明哲保身,还是想以退为进,让康熙觉得大儿子已经众叛亲离,从而生起恻隐之心,而对他从轻处罚呢?如果是前,她似乎有些过虑了,只要她安分守已的,康熙本就没打算因为大阿哥之过对她有什么处罚。如果是后,则似乎没什么效果,康熙对大阿哥的看法也不会因为她的此种做法而有所改变的。

    至于八阿哥,抚育他长大的惠妃在康熙那儿是一句未提,倒是他的亲生额娘良妃,平时不多言不多语的,这时倒是为他感到委屈,是唯一一个跑到康熙那儿为儿子说情的娘娘,只是说着说着,居然跟康熙据理力争起来,把个康熙气得头昏脑涨的,一迭连声的叫人把她赶出去了,总算是康熙尚念及往日情份,没有追加责罚。

    康熙没追究良妃的责任,不代表他不追究八阿哥的责任。在良妃来求情的第二天,康熙就召来议政大臣和没被圈禁的诸皇子,告诫他们不要为八阿哥说情,并宣谕道,“胤庇其||乳|母夫雅齐布,雅齐布之叔)长吴达理与御史雍泰同権关税,不相能,诉之胤,胤借事痛责雍泰。朕闻之,以雅齐布翁牛特公主处。胤因怨朕,与诸英孙苏努相结,败坏国事。胤又受制于妻,妻为安郡王岳乐甥,嫉妒行恶,是以胤尚未生子。此皆尔曹所知,尔曹当遵朕旨,方是为臣子之理;若不如此存心,日后朕考终,必至将朕躬置干清宫内,束甲相争耳。”由此夺了八阿哥的贝勒,成为闲散宗室。

    另外,康熙还下旨将张明德凌迟处死,至于其他人则是从宽落,“布穆巴以所闻情节,商之长史阿禄,告直郡王使之奏闻,布穆巴、阿禄俱无罪,着释放。公普奇知情不,革去公爵,为闲散宗室。公赖士但令看相,并无他故,着释放。”

    康熙的此种处置,其实也是放了水的,当初他令人调查此事时,就嘱咐刑部“慎毋滋蔓,但坐张明德一人审结可也”。顺承郡王布穆巴等人的供词,千百百计替自己撇清开脱,把事情全都推在胤一人身上,避重就轻,不交代实质问题,康熙也不是不清楚,只是他不愿意牵连过广,没有继续彻查而已,所以八阿哥才得以免罪开锁,仅仅被革去了贝勒的份位。

    众人见康熙主意已定,而八阿哥也暂时没有危险,也就不再多言了,康熙想着这下可以好生的休养几天了吧?可是不行,才没过几天,事情又来了。

    还在圈禁中的三阿哥向康熙举告说,大阿哥有咒魇皇太子之嫌。三阿哥称,自己在被圈禁的时候,一直在想,太子为什么近期行为异常,结果由此想起来,大阿哥府中的蒙古喇嘛巴汉格隆是懂邪术的,自己也曾经看见他在太子的住处放了些东西,只是当时不知是何物,现在想来也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