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清朝求生记 > 清朝求生记第21部分阅读

清朝求生记第21部分阅读

来,还想着要找人来验过,结果康熙了话了。

    “端过来吧,朕来尝尝云锦弄的酒。”

    魏珠小心的端着酒给康熙送去了,而云锦这时就觉得有无数的眼神在向自己看来,她虽已经做了心理准备,但在这么多的眼光注视下,也还是难免浑身不自在,只好强做镇定,赶紧将给太后的酒送上。

    云锦先端给康熙酒,本就预备着要验毒的,现在康熙不用了,那太后的自然也要赶紧奉上了。总不能让太后在康熙后面喝吧,那不是毁了康熙的孝顺名声吗?

    云锦给太后调的酒名字叫太空星,其实调法很简单,就是用橙汁和莲花白酒用1:2的比例兑好就是了,关键是呈酒的器皿。就是一个掏空了的橙子,上面插着一根芦管,云锦把这呈着酒的鲜橙放在一个装满碎冰块的花一样的容器上。

    当云锦把这个新颖的酒器放在太后面前时,那老太太乐眯了眼,就着芦管赶紧着就尝了一口。

    “嗯,芳香可口,真是不错。皇帝,你也快尝尝吧。”太后向康熙推荐着。

    “这酒可有名字吗?”康熙笑着品了一口,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反倒问起云锦来了。

    “回皇上,此酒名叫丰收。”

    “名儿起得不错。”康熙点点头,“前儿喝你的茶时,你就放了梨,今儿这酒又放了梨,可见得这梨真是丰收了。”

    这康师傅居然说上笑话了,在坐的自是识趣的全体捧场,于是响起了一片笑声。

    “皇阿玛,既是丰收之酒,可否给儿臣们尝一尝呢?”又是十四阿哥这个讨厌鬼。

    “云锦,可备下了?”康熙问道。

    “回皇上,已经让御膳房备好了。”云锦当然知道不能只给这两个人喝。

    “既是备好了,那就上吧。”康熙话了。

    于是一群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端着托盘上来给各位嫔妃、阿哥和格格们上饮品,阿哥是丰收酒,嫔妃和格格是太空星,而那些个小正太、小萝莉们则是水果茶,只是这些都是御厨做的,可不是云锦的手艺。大家向康熙谢恩之后,才开始品酒。

    趁着上酒的时候,云锦也偷眼打量下四阿哥,只见他神情如常,看不出与往日有什么区别,倒是十三阿哥对自己使了个眼色,用担心的眼神看了看四阿哥,云锦于是就明白了,四阿哥准是挨过训了。

    “云锦,这酒确是不错,我很喜欢。不过我更喜欢你那些个菜,今儿你可让他们做了?”太后在云锦奉过酒后,就没让云锦走,拽着她坐在自己身边。

    “太后喜欢的,云锦怎么会忘了呢?早就交待他们了。”云锦忙收敛心神,冲太后眨眨眼,“不过,今儿云锦还要让太后尝个新鲜的。”

    “哦,是什么?快呈上来呀。”太后着急起来。这人老了,就有些孩子气,所以说老小孩老小孩,就是如此。

    “太后,别急呀,云锦这就让他们呈上来。”云锦拍拍太后的手,安抚着。

    ps:

    今天有事要办,怕回来晚了影响大家看文,就先上来了。

    另外,接着推朋友的文,我现在看文的时间少了,所以虽然推文,自己却还没时间看呢。你们如果觉得好就告诉我一声。

    《家中老么》——,书号:1110761

    小贝一家的幸福生活,温馨可爱

    第六十三章 重阳宴(二)

    这回太监们送上来的是一盘盘的菊花,分放在各桌之上。

    “云锦,你说的吃的呢?”太后没见着吃的,忙问云锦。

    “太后,这就是啊。”云锦指着桌上的菊花。

    “这是菊花啊。”太后有些郁闷了,“菊花可以做菜我倒是知道,但……也不能就这么着吃吧?”

    “太后,今儿可是重阳佳节呀,要吃就吃完整的菊花了,这才叫雅呢,是不是啊?”云锦笑着对太后说。

    “可这……这怎么吃啊?”太后指着桌上那一朵朵的盛开的菊花。

    “就这么吃啊,”云锦伸手拿过一朵来,递给太后,“来,太后,您尝尝。”

    这菊花送到太后的嘴边,离太后的鼻子也就不远了,一股甜香之气冲进了太后的鼻腔,太后不禁嗅了嗅。

    “太后,尝尝啊,”云锦还在劝着,“云锦什么时候骗过您啊?”

    太后看着眼前的菊花,又看了看云锦,试探着咬了一小口,眼睛立时弯了,接着又咬了一大口。

    “太后,云锦没骗您吧,这菊花好吃不?”云锦笑着看太后的吃相。

    “嗯,好吃,又香又甜。你们也尝尝啊。”太后让着大家伙。

    大伙看太后吃得这么开心,那还有什么说的,吃吧。花一入口,就是再挑的人也不由赞叹,尤其是那些小正太、小萝莉们,更是吃得眉开眼笑。

    “太后,这甜的不能吃太多,不然一会儿就没胃口了。”云锦看太后吃完两个了,还想再吃,忙给拦住了。

    “好,听你的。”太后笑着点点头,“云锦啊,你真是巧,难为你如何想出来的。”

    “太后,云锦可没这个能耐,云锦不过有这么个想法,具体怎么做云锦可是一概不知,全靠御厨们费心想出来又做出来的,云锦可是不敢居功。”

    这话说的也是真的,云锦在现代曾经看过一则介绍,说是有一个人开了个鲜花餐厅,所有的菜都是以鲜花为原料,他们的当家菜就是这炸的菊花,是用一种蘸料抹在花上,再用油炸,炸完之后,菊花依然保持着绽放的形状,而蘸料在经过油炸之后,也呈现出和菊花颜色十分接近的色泽,出来的效果看着和鲜花差不多。当然云锦是不可能知道这个蘸料的配方的,她只是把事儿跟御厨说了,御厨试了几回,就试出来了,看来古人的智慧还真是不可小觑啊。

    “难得云锦小小年纪,居然不贪功。皇帝,这御厨该赏,云锦也该赏啊。”太后向康熙提议。

    “都赏,都赏。”康熙也是笑呵呵的。

    “多谢皇上恩典。”

    云锦想着自己从进宫以来,也接过皇上好几次赏了,刚才献酒时还说自己人穷,其实已经是亏了心的,现在自己可是不穷了,如果把这些东西卖一卖,足够自己胡吃海塞的过一辈子了,关键是不能卖呀,看着金山银山就是不能花,多让人起急啊。

    云锦这种想法自然是没人能猜到,大家得到皇上的赏,都恨不得供起来呢,哪里会舍得卖掉,那代表的是一个人的荣耀啊。只有云锦这个现代来的人,才会在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就是这能值多少钱。

    老康那头自然也是不会知道云锦居然是这么看待自己的赏赐的,他也拿着菊花吃呢,可是他只吃了一朵就停下了,云锦自然也明白,这并不是说明他不喜欢吃这个,当然也不能说明他喜欢吃就是了。据说是为防有人下毒,皇上是不能暴露自己喜好的,再爱吃的菜也不能多吃。所以你说这个皇帝有什么当头,亏得这帮人抢得头破血流的,当个平安王爷,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的有多惬意,云锦还求之不得呢。

    云锦正这儿腹诽呢,重阳宴已经正式开始了,先是宫女来上乌龙茶(云锦在这个时候肯定是不会跳出来说饭前喝茶不好了),然后上四乾果、四蜜饯、四饽饽、四酱菜,再上七道前菜,接着就是那些正菜和汤了,重阳花糕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再后来就是主食和水果,最后再上一遍绿茶,林林总总的摆了一大桌子,云锦忙着挑那些老人家能吃的东西伺候太后,自己倒是没吃多少。等到这些都撤下去以后,热气腾腾的大闸蟹就上桌了。

    云锦的老家在海边,自然是非常爱吃蟹的了,只是她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可不会南方人那种琐碎的吃蟹方式,据说用“蟹八件”拆完一只蟹至少得半个小时,她可是没有那个耐性的。只是她到了清朝后,尤其是近重阳之时,也为自己的没耐性而懊恼过,觉得如果自己用过那种吃蟹的工具,哪怕是看过呢,就能明出蟹八件了,那样一来,重阳佳节自己也可以露它一小脸,可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敢情人家明朝的时候就有蟹八件了,自己真是白在这儿浪费感情了。

    吃蟹的时候可就不用云锦去伺候太后了,她连自己都不用动手,自有宫女将蟹肉剥出来,放到太后和她的碗中,云锦这时也深深庆幸封建社会的这种规矩,不然要让自己动手,用从来都没看过更是没用过的蟹八件来拆蟹,那绝对是个手忙脚乱的场面,能吃着多少且不说,反正丢人是肯定要丢到家的。虽然这么着吃蟹是少了几分乐趣,不过比起现丑来说,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其实吃个蟹本来是用不着八件器械这么多的,用这么多东西来拆蟹主要是为了附庸风雅。自从蟹八件明出来以后,吃蟹就成了一种闲情逸致的高雅文化餐饮活动。那些文人雅士们举行蟹宴,也不仅仅是为了吃螯剔肉、解馋饕食了,而是变成了一种文雅而潇洒的饮食享受,在酒宴之中自己动手用那些小巧玲珑的器械拆蟹,自是有一番妙趣横生。而且他们还要品蟹、饮酒、赏菊、吟诗,正可谓是金秋时节的一桩风流韵事。

    只是在这皇宫之中的重阳宴上,这些皇亲贵胄们就是再有兴趣,也是不好亲自动手的,自然是全由奴才们伺候,既是少了这叮叮当当拆蟹的乐趣,大家剩下的也就只饮酒吟诗了。

    云锦尚小,这酒自然是饮不得的,至于诗嘛,那当然更是吟不得的了,于是云锦就小声的跟太后说起螃蟹的秩闻来,听得老太太乐不可支,一边摇着头笑,一边用手点着云锦的头。

    “云锦,在那儿说什么呢,说得这么热闹?”那老康和儿子们吟着诗居然还能注意到云锦这边,也当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皇帝,云锦在这儿给我讲笑话呢,”太后倒是替云锦回答了,“我就说她是瞎编的,她偏说是真事。”

    “哦,说来让朕听听。”老康也来了兴趣。

    “对,你说出来,让皇帝给断断,看是真是假。”太后笑着推云锦。

    “回皇上,奴婢吃着螃蟹,就想起了最有口福的人和最没口福的人。”云锦也笑着回话。

    “你先说说最有口福的人是谁?”康熙问道。

    “这最有口福的人巴解。”云锦回话。

    “巴解,可有什么说法吗?”

    “在夏禹治水的时候,任命这个巴解为监工。可每当秋天粮食要收获的时候,总有一种八足双螯的‘夹人虫’,是既毁坏庄稼又夹人,于是巴解就想了个办法,他组织人筑城挖濠,并在濠沟中灌入沸水。等到这‘夹人虫’再来时,一越过濠沟就全被烫死了,经尝过之后才现这‘夹人虫’味道非常之鲜美,从此就成了珍馐。后人为了纪念巴解,在解字下面加上‘虫’,‘蟹’字就这么来的。”

    “这只是个传说,未见得是真的,”康熙摇了摇头,“你再说说最没口福的人。”

    “回皇上,奴婢觉得最没口福的人是关中的人。”就知道康熙会这么说,云锦也没气馁,接着往下说。

    “朕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你还是说来听听吧。”康熙笑了起来。

    “皇上才智过人,自然是奴婢一说,皇上就知道了。”云锦偷眼瞧了下四阿哥,看他还是那个老样子,也不知道他明白了没有,不过想来他的学识也不差,应该能知道这事的吧?真是的,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思隐藏的那么深呢,你看人家十三阿哥,笑成那个样子,一看就知道他是懂了的。

    算了,这四阿哥知不知道的打什么紧,还是赶紧回老康的话是正经。

    “因为关中的人没见过螃蟹,看它长得面目凶狠,威武狰狞,还以为是怪物呢,所以每当家里有病人的时候,就把螃蟹挂在门上,用来驱走‘疟鬼’,只是,”云锦嫣然一笑,“不但人不识,鬼也不识呢!”

    众人听到这儿,均笑了起来,连那些太监宫女们也是面带笑意。

    “皇帝,云锦说的这个是真的吗?”太后笑了一阵后才问道。

    “是,皇额娘,这事倒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康熙也笑着回太后。

    “那云锦说的那个以蟹为命的人是真的假的?”太后接着又问。

    “这说的是李渔吧,他在《闲情偶寄》之中确是这么写的,”康熙点点头,“云锦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奴婢遵命,”云锦施了一礼后,才开始说道,“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自称是‘以蟹为命,一生嗜之’。说他从上一年螃解退市的时候就开始存钱,并且把这些钱称作是‘买命钱’。等到螃蟹上市之日起一直到螃解断市之日止,他家中的七七四十九只大缸里始终是装满螃蟹,而且还用鸡蛋白饲养催肥。李渔说他没有一天不吃螃蟹的,因为担心季节一过没的吃了,他还用绍兴花雕酒来腌制醉蟹,留待冬天食用。在没有螃蟹的季节,他先是吃醉蟹过瘾,然后就喝腌制醉蟹的酒,他把这酒称为“蟹酿”,一直要喝到来年螃蟹上市。他家里还有一个女佣特别喜欢打理有关螃蟹的事宜,李渔就叫她‘蟹奴’。”

    ps:

    近两天有事,为不影响大家看文,提前更新。

    再接着推群里朋友的书,此书我还是没看过,所以不好评价。

    《定亳》书号1307395

    想认识商朝开国臣相伊尹吗

    第六十四章 重阳宴(三)

    “说的倒是不错,看来你这阵子书没白看。”康熙倒不象四阿哥那么的吝于夸人。

    “皇上谬赞了,云锦不过是因为重阳将至,所以特意找来这些凑个趣,能博太后和皇上一笑,云锦就于愿已足了。”

    “世上原来真有这么爱吃螃蟹的人,我原还以为云锦是瞎编来哄我开心的呢,倒是难为这孩子收集这些个,想是费了不少功夫吧?”太后笑着问云锦。

    “只要太后高兴,云锦就是花再多功夫也是值得的。”云锦趁机拍马屁。

    “高兴,我当然高兴。有云锦在,我如何会不高兴呢。”太后乐呵呵的说。

    “太后有了云锦,就不要胤祺了。”五阿哥居然也来凑趣了,他故作委屈状的看着太后。

    这五阿哥是由太后抚养的,也是常去太后宫里请安的,所以云锦自然也是见过他的,虽没有过深入接触,但感觉上他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不多言不多语的,今天为了让老太太高兴,他居然也开起玩笑来了,使出这种小儿女争宠的形态,由此看来他对太后还是有真感情的。

    “都要,我都要。”太后听后果然是乐得合不拢嘴。

    “皇阿玛,我们刚才的诗可是还没作完呢,既是云锦对这螃蟹的事儿知道这么多,莫不如就让她也作诗吧,就写关于螃蟹的。”十四阿哥这时却在一边插嘴。

    云锦差点就一个白眼翻过去了,又是十四这个没脸没皮的,他算是与自己杠到底了。

    “十四爷,今儿你不是还说云锦是个女子,做不出诗是正常的吗?”云锦也是烦了,干脆不用康师傅传话,直接问起十四阿哥来。

    “你不也马上用唱曲儿来告诉我,女子作起诗来比男子还要强吗?”十四阿哥也是针锋相对。

    很好,看来那时用《醉花荫》来嘲讽十四阿哥的虽是隐讳些了,但他还是明白了,倒也算不枉费自己一番功夫。

    “云锦只是随便唱了应节的曲儿,可没十四爷说的那个意思。”十四阿哥明白就好,但这事儿云锦可是万不能认的。

    “是不是那个意思你自己心里明白,本来我是觉得你进宫前没读过书,应该是做不得诗的,可看你居然能把《醉花荫》用得这么得心应手,才知道我是太小瞧你了,还得说是四哥调教有方啊,我真的是甘拜下风。今儿你可一定要露一手给我们瞧瞧,也好让我们看看四哥这调教人的本事?”

    十四阿哥说的这番话里夹枪带棒、冷嘲热讽的,可德妃却没责怪他不顾兄弟之情,说话不知礼数,当着康熙与众人的面就说四阿哥一些有的没的,反而是狠狠的瞪了四阿哥一眼,真是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就算是偏疼小儿子,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不是?

    “好了,别说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