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清朝求生记 > 清朝求生记第18部分阅读

清朝求生记第18部分阅读

就会马上问下来了。

    真是的,也说不清楚良妃有八阿哥这么个儿子是好事还是坏事了,本来是母凭子贵的封了妃,可也是因为他被康熙骂为“辛库贱妇”,后来为了不拖累儿子,她最后还得了病也不吃药,以这种类似于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因为知道良妃的悲惨结局,所以云锦看她时也就多了几分同情的因素在里面。她长得确实是很漂亮,但云锦一直觉得光凭漂亮也是不可能从辛库一跃而登上妃位的,必然是有什么其他的特别之处,今日见了良妃,也就有些明白了,八阿哥那一身温和儒雅的气质就缘于此,另外良妃还给人一种楚楚可怜的感觉。这样的女人哪个男人会不喜欢啊,也真亏得康师傅忍心骂出口。

    不过要说最让云锦注意的,那就是四四和十四的额娘德妃乌雅氏了。

    第五十三章 仓津进京了

    云锦之所以这么特别注重德妃,不是因为她和荣妃同是为康熙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也不是因为她身为内务府包衣之后,却能从一个小小的宫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的主位,更不是因为自己曾经托避于四阿哥府,所以对他的母亲也有亲近之意。其实正好相反,云锦对德妃如此注意,只是想看看这个极度偏心的、对自己儿子落井下石的女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在现代看清穿小说时,每当看到雍正登基时德妃所做出的举动,云锦都觉得不可思议,做为一个母亲,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儿子做出这种事儿来呢?大概是作杜撰的吧。于是她特意专门查了下资料,没想到这德妃本来的行为比起小说来,居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十根指头尚且不一般齐,这老人家偏疼小儿子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儿,再加上四阿哥从小没在她身边长大,性格也确实不如聪明爽朗的十四阿哥讨喜。可再不亲近、再不喜欢,那也是她亲生的儿子呀,象德妃那样子拆自己儿子台的真是十分少见。

    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时,德妃这个做母亲的居然在众人面前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身为新皇的生母,居然绝食,说要以身相殉先帝,弄得胤禛苦苦哀求,甚至以自己的生命相威胁,才总算是劝得她作了罢。在雍正登基那天,她拒不受礼,当众给雍正没脸。而且她一直到死,都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尊号,也不肯从永和宫移居到皇太后居住的宁寿宫去。

    雍正即位之初,政治环境是多么的险恶,许多的政敌都在对他虎视眈眈,就在这个时候,他自己的生身母亲,做出了这样的一系列举动,无疑是会授人以柄,人们会说连雍正的亲身母亲都不承认他,可见他的即位肯定是不合法的了。

    德妃在宫中呆了几十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做法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会给自己儿子的声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可她却不管不顾的就这么做了。就算是雍正真有什么不对,在他身处险境的时候,德妃这个做母亲的,即便是不能坚定的站在他那一边,也要能帮一把的就帮一把吧?就算是帮忙也不肯,至少也不能授人以口实,帮着别人来对付自己的儿子吧。德妃这是在把自己的儿子往绝路上推啊。

    德妃以为自己这么做,是在帮小儿子,其实她错了,她这么一带头,弄的十四阿哥也跟着对雍正不服,在雍正面前诸多放肆,公开向雍正挑衅,弄的雍正没办法,只好派他去陵,算是变相的圈禁了。

    云锦端详着面前眼前的德妃,应该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看着却象才三十多,长得很是清秀的,怎么也看不出这么秀气的一个人,最后居然会轴成那副德性。康熙“用德”字来称呼她,不知是对她的褒奖还是对她的期望。不管是怎样都无所谓了,云锦想到这个德妃为了小儿子,去伤害大儿子,结果是大儿子伤透了,小儿子也没得好。就觉得她这额娘当的,简直是失败透了。

    说起来这么一大堆,其实云锦与德妃也没说多少话,客套了几句后,贵妃娘娘就继续给云锦往下介绍了。

    “云锦,你还没说呢,可还有其他去腥气的法子?”宜妃看云锦一圈人却见过礼了,就赶忙问道。

    “回宜妃娘娘,”云锦刚坐下,听宜妃问话,忙又站了起来,“您要是爱吃甜的,加些蜂蜜也是可以的。这蜂蜜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只是在加蜂蜜的时候,蟠桃酒不能太热了,不然蜂蜜的作用就会小很多了。”

    “那要是蜂蜜也不爱吃呢?”又是惠妃在找茬儿,真是吃一百个豆也不知道腥。

    “那就用颗杏仁或红茶一起煮,喝的时候用棉布将将杏仁和茶滤出来就行了。”云锦又转向惠妃的方向回话。

    “云锦,”太后又在叫她了。

    “是,太后。”

    “你且坐下。”

    “云锦谢过太后。”终于又可以坐下了。

    “我来问你,你刚才说这蜂蜜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不知我可以用不?”太后也开始问了。

    云锦刚要起身回话,见太后摆手示意后,就没站起来,只是欠身回答。

    “回太后,您当然是可以用的。云锦告诉你个法子,把新鲜的生姜切片,再用开水泡,等水温降到六成以下时,再加入蜂蜜搅匀就可以喝了。”

    这个法子是云锦和网友聊天时知道的,当时那个女网友说这个法子能预防老年斑,说是长期服用连已有的老年斑都有可能消退呢,她是特意弄给她。因为法子简单,云锦也就记住了,只是那个女网友当时说的时候那姜和蜂蜜都是有份量,这云锦可就记不住了,想来差个一点儿半点儿的也没什么大事儿,至少总是吃不坏的。

    “哦,可是有什么说法吗?”太后来了兴趣。

    “回太后,这法子您要是能坚持用哇,”云锦故意顿了一下,“云锦包您越来越年轻。”

    “瞧这孩子说的,要是这样,我岂不是成了老妖精了。”太后乐的合不拢嘴,“贵妃呀,看来你真是要了宝进来呀。”

    “什么宝啊?”随着话音,康熙走了进来。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康熙进来之后先对着太后行了跪安礼。

    这跪安的姿势和请安的姿势有些相同之处,都是先端正姿势,左腿向前迈步。但跪安的时候右腿要全跪,然后左腿也跪下,右腿随即起来,左腿也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节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余的要求就和请安一样了。

    云锦是头一次看这跪安的礼节,心里直感叹,话说这康师傅岁数也不小了,腿脚居然还这么利索。

    “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给太后请完安了,那些嫔妃们也上前给皇上请安。

    “奴婢给皇上请安!”云锦等嫔妃们请完安之后,才上前。

    “哦,你进来了。”康熙淡淡的笑着。

    云锦听康熙这话心里那叫一个别扭,什么叫我进来了,进哪了,难不成这皇宫还真是个大监牢?那康熙可不管云锦别不别扭,人家说完之后根本就没稀得理她,直接含笑跟太后寒暄去了。云锦也只好怏怏的回座位坐下了。

    “去,给皇帝端碗蟠桃酒来,就用刚才那个法子弄。”太后赶紧着吩咐。

    “皇额娘,什么法子啊?看您高兴的。刚才儿子还听着什么宝不宝的,可是皇额娘这儿有什么宝贝?”

    “是呀,是得了个宝贝,还是个活宝贝,只是不是我得的,是贵妃得的。”太后也是一脸的笑容。

    “太后,看您说的,臣妾的不和您的一样吗?”贵妃娘娘也笑着插言,“您要是不嫌弃,以后我让云锦常过来就是了。”

    “好,这话可是你说的,”太后立即应声,“云锦,你可听到了?”

    “云锦听到了。承蒙太后如此厚受,实在是云锦的福气,云锦以后一定常来孝敬太后,”云锦恭敬的回答,“只是以后云锦来的多了,太后不要嫌烦才是。”

    “不烦不烦,只要你能常来,多陪我说说话,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太后很高兴。

    “怎么?这丫头这么讨皇额娘喜欢?”康熙挑起眉,看着云锦。

    “嗯,我瞅着这孩子是个懂事的,话说的也很是伶俐。”太后点点头。

    这时,一个宫女端着蟠桃酒进来了。

    “皇帝尝尝看。”太后期待着看向康熙。

    康熙看太后这样,愣了下,也没说什么,只是端起碗来,喝了一口。

    “怎么样?”太后忙问道。

    “嗯,比平时的少了些腥气,味道好多了。还是皇额娘有办法。”

    “什么我有办法,是云锦有办法。”太后有些得意。

    “哦,这法子是云锦想出来的?”康熙对着云锦问。

    “回皇上,是奴婢听人说的。”云锦起身回话,“因太后觉得这蟠桃洒有些个腥气,不太好入口,所以奴婢才说出来的,也算是尽了对太后的一份孝心。”

    “皇帝,怎么样?这孩子确实好吧?”太后眉开眼笑。

    “既是皇额娘喜欢,云锦,你以后就常来陪陪太后吧,”康熙吩咐着,“只有一样,太后年纪大了,你说话行事可要注意些分寸,别弄出格了。”

    “是,奴婢遵命。”

    “皇帝,她还小呢,别拘了她。”太后帮忙说情。

    “皇额娘,儿子明白的,而且儿子相信云锦也会明白的。”

    “我也不管你们什么明白不明白的,”太后不管康熙打的哑谜,“只要云锦能常来,我就高兴了。”

    “皇额娘放心吧,儿子跟你保证,云锦一定会常来的。”康熙瞄了一眼云锦,“而且儿子还要告诉皇额娘,这云锦会的可多了,以后您就知道了。”

    “是吗?那赶情好。”太后还是笑呵呵的。

    康熙又和太后聊了几句闲话之后,太后突然收敛了笑容。

    “皇帝,胤稷的事儿?”

    “儿子已经着人料理了。皇额娘也不要为此伤神。”康熙面有凄色,却还是安慰太后

    “嗯,听说胤稷的身子一直不好,能拖这么久已是不易了,皇帝也不要太过伤心了。”太后点头叹道,“还有,对襄嫔,皇帝还是多加抚慰才好。”

    康熙听太后这么一说,抬头看向众嫔妃。

    “回皇上,因襄嫔太过悲伤,臣妾免了她这几日的请安。”贵妃娘娘欠身回话。

    “嗯,这样很好。一会儿,你再派人送些东西过去,就说是朕赏的,让她不要悲伤,过些日子朕会去看她的。”康熙交待贵妃娘娘。

    “皇上放心,臣妾知道怎么做。”贵妃娘娘起身领命,“臣妾还请太后、皇上宽心,按云锦的话说,这十九阿哥啊,是回天上享福去了。”

    “难为云锦这小小年纪,倒是有心了。”太后有些欣慰的看着云锦。

    “对了,皇额娘,儿子尚有一事要禀告,”康熙有意岔开话题,“仓津进京了。”

    “仓津?”太后纳闷。

    第五十四章 苏麻喇姑

    “太后忘了,仓津是蒙古翁牛特部的多罗杜楞郡王啊,仓津这名儿还是皇上赐的呢。”宜妃抢着向太后解释。

    “也难怪宜妃妹妹记得清楚,这仓津可是和硕温恪公主的额驸呢。”贵妃娘娘笑着说。

    “哦,是了,这八公主可是宜妃抚养大的,怪道对这个仓津记得这么清楚呢,那可是你的女婿啊。”太后打趣宜妃。

    “太后,”宜妃可没脸红了,“这仓津固然是臣妾的女婿,可也是太后您的孙女婿呀。”

    “嗯,说的也有道理,”太后点头之后,又问康熙,“这仓津进京来有什么事?”

    “皇额娘,儿子是这么想的,咱们和翁牛特部有六十多年没通婚了,现在把温恪指给了仓津,干脆办个订亲仪式热闹热闹。”

    “皇帝想的对呀。”太后又点点头,“只是我有些担心,那翁牛特部好象是不太富裕吧?八公主身子骨也不大结实,这到了那边?”

    “不碍的,皇额娘,”康熙安慰太后,“翁牛特部那儿特意建了公主府第,儿子去看过,还是很不错的。”

    “嗯,这我就放心了。”太后松了口气,

    云锦在旁边听着,对那个什么仓津固然是一点儿也不了解,就是那个和硕温恪公主她也不知道是谁,听说话也只知道是宜妃的养女,可生母是谁却是没人提及。这康熙的女儿嫁到蒙古去的多了,有长命的有短命的,云锦只知道十三阿哥的两个嫡亲妹妹,就是嫁到蒙古不长时间后就死了。至于其他公主的命运,云锦可是完全不知,她在现代看的那些清穿小说都是以阿哥为主角的,鲜少会提及到公主,能知道有这两个短命的还是托了十三阿哥的福。所以说当皇帝的公主可不是什么好事,还得肩负着和番的重任。

    云锦正在这儿胡思乱想呢,康熙那边与太后的闲话家常已经告一段落了,毕竟老康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国家大事,不能总在这儿陪女人们逗咳嗽。看着康师傅又动作利索的跪安而去,云锦不禁叹服,怪不得他能有那么多子女呢,这真是身强力壮肾不亏呀。

    康熙这一走,那些嫔妃们在太后那儿呆着就没什么情绪了,本来平时她们过来请安也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基本都是在康熙来之前就走了,今天是因为云锦的原因,她们才在太后那儿多呆了会儿,从而得以与她们的丈夫见面,可没见有一个人因此来感谢云锦的。

    太后也看出她们的心思了,于是就打她们走了。云锦也跟着贵妃娘娘告退了。等云锦和贵妃娘娘回到延禧宫时,那帮嫔妃们也已经过来向贵妃娘娘请安了,这嫔以上的宫妃还好说,至少是在太后那歇着的,但这品位低的,因为谁也掐不准嫔妃们在太后那儿能呆多长时间,只能先到这儿来等着,遇着时间短的就算是走运,象今天这般的,只能算她们倒霉了。所以你看在宫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也难怪那些女人争来抢去的了。

    贵妃娘娘因为今天在太后那耽搁的时间久了,于是请安完毕就打这些人去了,她们从这出去后,还要再去给比自己份位高的人请安呢。这么一通请安下来,可是要费少工夫呢。谁说后宫的女人没事做,这不,忙着呢。

    这些皇帝的女人们走后,贵妃娘娘并没有象云锦想象的去休息一下,而是又要带着云锦出门。

    “云锦,你今儿在太后那儿表现的不错,看来太后也是很喜欢你的。”贵妃娘娘笑着夸奖云锦,“既然太后叫你常去了,你就一定要抓住机会。”

    “娘娘的话,云锦一定记在心里。”云锦认真的说着。

    “嗯,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贵妃娘娘点头微笑,“这一早晨下来,累了吧?”

    “云锦不累,”云锦摇着头,“只是娘娘怕是累了,还是先歇息一下吧。”

    “现在不是歇息的时候,你既然不累,咱就赶紧着用膳,用完膳后收拾一下,我再带你去拜见一个人。”贵妃娘娘吩咐人传膳。

    “哦,不知云锦是否方便知道是哪位呢?”云锦不知贵妃娘娘说的是谁,要这么慎重的带自己去拜见。

    “都说了要带你去拜见,还有什么方不方便的,”贵妃娘娘冲云锦笑着,“这个人就是连咱们皇上都要称之为额娘的苏麻喇姑。”

    云锦一听,苏麻喇姑啊,这个名字可是太熟悉了,那可是跟孝庄一起,从后金到大清,一共经历了四朝的人呢。怎么她现在还健在着呢?那得有多大岁数了?

    关于苏麻喇姑的年龄问题,云锦可没被某些影视剧所误导,那些影视剧里把苏麻喇姑弄得和康熙的年龄差不多大,而且还给他们之间整出诽闻来了,实在是太过荒唐了。其实这苏麻喇姑是孝庄的陪嫁贴身侍女,比康熙要大四十岁左右呢。

    “苏麻喇姑现在每天念佛诵经的,我们轻易也不去打扰她。可你刚入宫,还是去拜见一下的好。”贵妃娘娘看饭菜已经摆好了,“来,先用膳,有什么事咱们路上再说也来的及。”

    吃完饭,贵妃娘娘就带着云锦出门了,一路上贵妃娘娘苏麻喇姑的事儿详细的介绍给云锦,这些事儿就不是云锦的额娘和李嬷嬷能够了解的了。

    苏麻喇姑是宫中对这位老人的尊称。她的原名蒙语叫索玛勒,后来改称满名苏麻喇。苏麻喇姑和孝庄一样,来自蒙古?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