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傲笑八部天龙 > 傲笑八部天龙第1部分阅读

傲笑八部天龙第1部分阅读

高相国,我们的保定帝,一路飞驰,就看道路两旁被风碾压过,都弯下了身子的花花草草,就能看出保定帝这一流高手的实力颇为厉害,身形展动之间,尽显帝王风范,身为一国之君,没有整ri沉迷酒sè,还苦练武功,也可称为是明君了。

    ”陛下””陛下”“陛下”……

    随着一连串陛下的声音,不到几息的时间,保定帝就到了皇宫内院专门为皇后生产的屋内。

    “陛下,您来了,请恕臣妾无法多礼。”随着皇后那略显疲惫中带有嘶哑的声音,保定帝连忙走到了床边,温柔的拉起了皇后的手,注视着皇后那柔情似水的眼睛,轻声道:“无须多礼,皇后辛苦你了!”

    “快看看孩子!”皇后似是想起来了什么一样,催促着保定帝。

    这时,一个专侍娘娘们生产的宫女连忙将新生的婴儿捧了过来,保定帝松开握着皇后的手。紧张地将孩子托到了自己的怀内,好奇地看着那不哭不闹只是拿着亮如星辰般的眼睛看着他的婴儿,说道:“皇后,吾儿将来定为不凡,这一生下来就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哭闹。”

    “是啊,我也感觉这孩子不一样呢,你看那眼睛,多亮啊,看那眼神就好像在认识世界一样。”皇后用那慈祥的眼神望着保定帝怀中的孩子说道:“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我们兄弟几个以正为辈分,那吾儿就以兴为辈分,就叫段兴吧,希望天佑我大理,希望将来吾儿能够振兴大理,继承我的皇位,也让还在天龙寺的各位族叔高兴高兴。”

    “去几个人,上天龙寺,告诉族叔们,就说朕希望他们能在吾儿百天之际来皇宫为吾儿祈福。”保定帝大手一挥,对旁边侍立的宫女说道。所谓祈福其实就是让武功高手用经脉对全身进行一次梳理,这事情保定帝自己做就好,但是就像教廷给人洒圣水一样,对于大理国皇室来说,这第一次疏通经脉还是希望天龙寺高僧来做,这也是拉近和天龙寺感情的机会。

    “好吧!看样子我也是赶上穿越流了,瞅着一身锦衣玉带的,应该差不了多少,就是不知道穿哪了,还有我那亲生父母看不见我了,没有我了,又该怎么办?”

    刚出生的小孩子就考虑那么多,自然而然的疲倦就袭上了心头,“总之,走一步看一步吧,天龙寺?天龙寺!好耳熟的名字。”随着最后一个念头的想起,咱们的主人公段小飞,错了,现在应该开始更名为段兴了,昏昏沉沉的就闭上了眼睛,进入了重生以来的第一次睡眠。

    第二章 枯荣大师

    一晃百ri即过,这一ri,大理皇宫张灯结彩,小宫女们还有小太监们忙碌的穿梭在皇宫内外,布置着各种彩sè、喜庆的布饰,整个皇宫,包括整个大理都洋溢在一片喜庆的氛围当中。

    只有可怜的小段兴正愁眉苦脸的躺在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怀里,被专为皇宫做衣裳的内官仅用10天就赶制出来的太子衣服折磨着。

    “该死的,究竟是谁研究出来的,这身体这么小,还套那么多衣服,也不怕把小爷给捂死。”一边腹诽着那做衣服的内官,一边还要装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套上那些个衣服,小段兴的心里可谓是骂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傻乎乎的套着衣服,傻乎乎的看着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小段兴这心思就一刻都没有停过“也是还好,大理段氏,天龙寺这不就是天龙八部吗,总归是自己熟悉的剧情,不然若按照当初那个光圈里自称为神的话,什么所谓的你见过,听过,了解过的所有武侠小说,万一真个就进去了什么恶人谷跟十大恶人打交道,或是跑去蒙古跟郭靖混脸熟,再或者是回到秦朝在项少龙后面打酱油的话,那可真个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好在我们的小段兴运气似乎不错,直接穿在了帝王之家,虽然在北宋年间,大理段氏稍显羸弱,政权还似乎有慢慢被架空的趋势,好赖还是帝王家不是,也有个一阳指的绝学,后面还有天龙寺坐镇,想想平常看的那些个小说,这个不是说穿越到废材身上了,就是那个一无所有了,最后反正又都无限风sāo了,真是想想都让段兴觉得不可思议,深感压力重大。

    “不能丢各位穿越前辈的脸。”这是段兴在深刻认识到目前所处的环境之后得出的唯一结论。

    侍奉皇后娘娘的桃红帮着段兴穿完最后一件衣裳之后,对着皇后娘娘高兴的说:“皇后娘娘,小皇子真是乖巧,这么琐碎的衣服几下就穿完了。”

    “是啊,兴儿将来必能成大器,也不枉我怀胎十月的辛苦。”皇后娘娘也是满脸笑容的望着段兴说道。这世上哪个当父母的都喜欢别人夸自己家孩子,皇后娘娘显然也不例外。

    桃红将穿好衣服的段兴捧到了娘娘坏里,继续高兴的说道:“娘娘,听说天龙寺的枯荣大师今天要亲自来为皇子祈福呢。”

    温柔的揉顺了段兴身上的衣服,皇后轻轻道:“枯荣大叔可是陛下的长辈,到时候切忌莫失了礼仪。”

    “奴婢省的。”

    “恭喜陛下”、“恭喜陛下”、“恭喜陛下”……

    在皇宫专门宴请大臣的大殿内,保定帝正满脸chun风的接受着整个大理所有朝臣官员的祝贺。

    这时,大殿外传来传讯太监的声音:“天龙寺枯荣大师一行到!”

    一听说枯荣大师到了。整个皇宫内的所有官员一起齐齐向大殿外望了过去。毕竟按照辈分来说。枯荣大师是现在大理段氏辈分最高的。而且已经避世很多年,这次能出来很大一部分上应该是看在小皇子段兴出世的面子上,因为,包括保定帝上位也好,上一任太子逃亡去天龙寺求救也好,都没能让枯荣大师出面。

    随着传讯太监的声音落下,只见大殿外一面容枯槁,还有胎青印记的老和尚缓步行来,双手合十,两手套着一圈佛珠,身披黄sè袈裟,体格壮硕,按现代算法,应该在180公分以上,周身散发着一种无形的气场,从第一步迈入大殿开始,在大殿内的官员似乎都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连呼吸都开始紧张,在场之中只有保定帝、镇南王和高相国三人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可见枯荣大师的功力应该也是在一流以上,但似乎未臻至先天或者后天圆满境界。不然,只是刚至一流高手行列的保定帝三人必会受到境界压制和影响。

    紧跟在枯荣大师身后的还有四位高僧,踏步之间如行云流水,不沾一丝尘埃,显然也是身手不俗。四位高手也和枯荣大师一样,俱是双手合十,手上套着一圈佛珠,看其行走之间隐隐然有种联系,应该是组成了一个阵法,不懂之人若是贸然进犯,必定会深陷四人合击之中。

    就像晨钟暮鼓一样,伴随着枯荣大师的一句“阿弥陀佛!”,大厅内的官员似乎突然恢复了力气,不再受到气场的约束,气氛突然又开始活跃了起来。

    保定帝率先迎了过去,后面紧跟着镇南王和高相国。“叔爷爷,您来了。”保定帝亲热的对着枯荣大师说道。

    面对着亲热的保定帝,枯荣大师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便说道:“陛下,出家之人已断绝世俗之情,还请陛下称呼贫僧法号,枯荣大师。”

    不知道是早已习惯还是对枯荣大师的冷淡毫无所觉,保定帝依然亲热的对着枯荣大师说道:“叔爷爷也好,枯荣大师也罢,总之您总归是我的长辈,对您多尊敬是没错的,这次多谢谢叔爷爷能来给小儿祈福了。”

    保定帝对枯荣大师能够从避世状态下出关,是抱着非常大的热情的。这不仅是对段兴的祈福,跟重要的是政治稳固和信仰的保证,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大理国从公元937年立国以来,举国尊崇佛教,因此,大理国又称妙香国。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多位国王都曾先后禅位为僧。

    因此,枯荣大师的到来,从历史传承上说就是对如今保定帝在位的合法承认,当然也可能是对段兴的承认,无论是对保定帝也好,还是对段兴也好,总之是对他这一脉的承认,这就让保定帝非常高兴了。

    其次,枯荣大师作为天龙寺的主持,他的到来不仅是对保定帝这一脉的承认,同样还有一种信仰支持,作为大理国的佛教支撑,天龙寺承担着大理国jg神支柱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天龙寺不承认这一代的皇帝,那么好了,整个大理国可能有95以上的民众不会承认你这个皇帝,最好的情况是你政令不畅,写的奏章批文出不了皇宫半步,稍微差点就是全国叛变,进而推翻统治。

    因此,大理国历任皇帝最重视的就是能否得到当代天龙寺主持的承认。只要得到了天龙寺的支持,哪怕当皇帝的倒行逆施了或者被臣子推翻了,天龙寺也会出面号召大理国民隐忍过ri或者发动百姓把叛逆的臣子再给干掉了。不过好在,天龙寺在绝大多数情况是不理世俗之事,一心参佛的,也省了大部分皇帝的心。

    所以当枯荣大师进入大殿的那一刻,保定帝是最开心的,其他臣子望向保定帝的眼神也多了一份尊重,只有高相国眼角隐隐抽动了一下,双眉更加紧皱,但是旋即脸上就露出了如chun风和煦的笑容一般,紧紧跟在保定帝的后面。

    ;

    第三章 认可

    正捧着小段兴尝试逗乐的皇后娘娘刚要训斥一个跑的飞快小宫女不懂礼仪时候。小宫女急急忙忙喊道:“皇后娘娘,枯荣大师已经到了。”

    对于这些宫女们来讲,或者大范围的百姓来说,天龙寺就是心目中的圣地。天龙寺主持就是神在世间的代言人,因此看着这个激动的小宫女,皇后娘娘没有多说,只是正了正衣服,将段兴交给了侍女桃红,威严的说了句:“起驾!”

    当段兴还在幻想着枯荣大师的容貌如何如何,是否一见到自己变惊为练功奇才,然后激动的给自己传授一身功力云云的时候。就听见一声又尖又细的声音:“皇后娘娘驾到!”

    一身毫不起眼的和尚装束,就是体型堪比现代健身教练,脸上枯槁,没有很好保湿,没有美白,眼神倒是非常犀利,似乎能看穿灵魂,小孩子第一眼肯定会被吓哭,正一脸淡定的应付周遭围了一圈献媚人群的老和尚,就是段兴对枯荣大师的第一眼印象。

    在小段兴还在好奇的打量着枯荣大师的时候,保定帝赶忙走了过来,从侍女手中捧过了小段兴,来到了枯荣大师跟前,高兴地对着枯荣大师说道:“叔爷,这就是兴儿。”然后转身招呼皇后:“快来见过叔爷爷。”

    “叫我法号就好。”显然,枯荣大师对段氏以外的人并不显得亲热。

    这让还想和枯荣大师打好关系的皇后无可奈何,只好略一躬身,说道:“见过枯荣大师。”

    “皇后不必多礼。”说话这句话,枯荣大师便从保定帝手里抱过了段兴,开始打量起段兴来,正好,这个时候段兴也在近距离感觉枯荣大师,两人眼睛一下子就对上了。枯荣大师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但是段兴突然之间感觉自己灵魂似乎要被抽了出来,感觉有一种空荡荡,整个心神不设防,让人一看到底的强烈震撼感觉,心底吓了一跳,“这老和尚眼神好厉害,比在远处看还厉害多了,不会能看出来点什么吧。”

    幸好枯荣大师只是深深看了一眼段兴,便把手放在了段兴身上,没说出段兴那些不能见人的秘密,不然段兴就算不被吓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随即,段兴就感觉一股热流在自身小小的身体里温暖的流淌而过。感觉比全身泡在温泉里还要舒服,不由得微微闭上了眼睛。

    看着枯荣大师把手放在段兴身上,最激动的还是保定帝,这意味着段兴已经彻底被天龙寺所认可,将来就算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也会由天龙寺出面保护,因为天龙寺给新生皇子做祈福,就代表了天龙寺对这一代皇帝的态度,大部分的时候天龙寺都不参与帝王之间的争斗。大理国开国至今,得到天龙寺主持祈福的只有一位,就是第二任皇帝段思英,那还是在其父亲开国皇帝段思平强大手腕下做的。

    保定帝原以为,会是枯荣大师身后的四位和尚之一,没想到竟然是主持亲自祈福,顿时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了,浑身气势也更足了,而看到这一幕,并且知道枯荣大师在祈福的大理群臣则是瞪大了眼睛,那大大的眼睛里充斥着不信、羡慕、嫉妒、高兴等等不一而足的表情,最为纠结的还是当属高相国了,脸上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憎恨或是郁闷的表情。

    正当高相国还在纠结是上去祝贺呢还是原地不动的时候,看到身旁熟悉的身影似有上前的趋势,连忙一把拉住来人的胳膊,瞪了那人一眼,摇摇头,拉了回去,原来是高相国的儿子高泰明。却说高泰明此子,也算颇有才华,少便多智,曾在中原游学,武艺也颇为不凡,深得高相国高升泰的喜欢。今年刚满16岁,借由父亲高相国的权势,高泰明直接进入军队当中担任东军千夫长一职。虽然有众多军痞不服,但是无人敢当面得罪。

    权且不表高升泰父子的小动作,枯荣大师用了不到盏茶时间就将手从段兴身上拿开,常年不变的枯槁面容挤出了一丝笑容转头对着保定帝说道:“段兴这孩子的根骨很好,先天适合习武,我已经给他祈福过了。”

    显然,枯荣大师对段兴满意之至,不住的点头,不理一脸狂喜的保定帝,继续说道:“到六岁之前,你亲自每三天用真气给他疏导一次,等他六岁之后就送到天龙寺来学艺吧。”

    不等保定帝和其他臣子反应过来,枯荣大师就将段兴送回来了保定帝怀里,踱步向大殿外走去,身后紧随组成不知名阵法的四位高僧。

    一看到枯荣大师要走,保定帝连忙高声喊道:“叔爷爷,留下来用完膳再走不迟。”

    “是非之地非贫僧等久留之地,记住,段兴六岁之后送到天龙寺学艺。”枯荣大师头也不回的消失在了大殿群臣的视线当中。

    “皇兄,兴儿这次有福了啊!”镇南王一脸羡慕的对着保定帝说道。

    “哈哈,来人,传朕旨意,即刻册封段兴为大理国太子,繁缛礼节等一应免了。”

    缘何保定帝如此高兴,镇南王一脸羡慕,却道是大理皇室虽然偶尔皇帝禅位到天龙寺出家,但是一般情况下,也就是个长老的名分,主持之位不是必选大理皇室,基本上都是上任主持的亲传底子当中挑选,这里涉及到大理最为珍贵的武功绝学,一阳指,一阳指虽然在大理皇室有完本,只要是皇帝点头,那段氏子弟任何一人都有可能习到,问题是一阳指确实脱胎于天龙寺镇寺绝学六脉神剑,六脉神剑号称天下最厉害的远程剑法,为甚说是远程,因为武林当中据说有独孤九剑独步武林,无论是任何兵器、暗器、只要耍起独孤九剑,就没有不破的,独孤九剑威名如此之圣,也和当年独孤九剑的创始人独孤求败有关系,据江湖传闻,当年独孤求败一身挑战武林个大门派,到中期挑战各大隐身高人,到后期已经都不用武器,只用一把叶子就无人能赢。

    相对于独孤九剑来讲,天龙寺规矩甚严,六脉神剑只传当代主持,而主持基本足不出户,因此,虽然大家都对六脉神剑无比向往,却难有人能一窥管豹,即便如此,从六脉神剑脱胎演化出来的一阳指已为当世一等一的绝学,让大理段氏一阳指也扬名中原,这同时让人对六脉神剑抱有更多的遐想。

    枯荣大师临走之前言道,让段兴六岁之后上天龙寺学艺,其意就是在枯荣大师准备收段兴为亲传底子,这一代,枯荣大师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一直没有收过徒,既然此刻有意收段兴为徒,那么将来等段兴从皇位下来之后,基本上没有任何意外的就是下一任天龙寺主持人选。这起码能保他保定帝一脉今后不会出现被人斩草除根的现象。顶着天龙寺下任主持的名头,也会让段兴的皇位来的更加稳固。

    大殿当中的气氛随着保定帝的狂喜越加热烈了,却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