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惊宋 > 惊宋第172部分阅读

惊宋第172部分阅读

 陆文龙等人面色尴尬地“呃”了一声。只得住口不言了。他们的确也相中了罗静雯、卫妍、颜彦三名临安花魁,双方也已情投意合,说起来,和岳云是半斤八两。

    而其他将领和岳云之间没有那么深的交情。却是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岳云的玩笑,只好讪讪一笑。

    岳云这时方正色道:“诸位将军,眼下临安有急事需要我回去处理。所以本王只有先走一步了!不过大致战略方针都已定下!你们依着之前商定的步骤进行便是。”

    随后,他又大声道:“现在散会。大家回去准备出征吧!”

    众将忙齐身向岳云行了一礼,然后转身走出了大厅。

    陆游、陆文龙、李宝三人正准备离开之时,却被岳云叫住了。要他们留下,称另有要事安排。

    待大厅内只有他们四人后,岳云方正色道:“我走之后。南洋的事务就交给你们三个负责了。我初步的想法是:成立一个南洋都督府,统管南洋地区的所有事务。驻所在位于湄公河口的西贡,这里已经有一定商业基础,土地肥沃,位置极佳……溯湄公河而上,船只航行两天便能到真腊国都吴哥;沿海岸向北一天可达占城国都,五天可达安南国都河内,沿海岸向西三天可达斛罗国都,与三佛齐和东爪哇两国亦是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称南洋之心……”

    顿了一下后。他方继续说道:“南洋都督府的大都督我初步设想由务观(陆游的字)担任,副都督由文龙和轩逸(李宝的字)担任,都督府住所设在西贡。待占领真腊全境后,便可暂时放慢一下扩张的步伐,先稳定安南、占城、真腊三国局势……轩逸任南洋水师舰队司令。总揽水师事务,同时配合陆军行动。而陆军方面,则由文龙作主帅,负责整编统率所有南洋军队。务观作为大都督,负责统筹全局。同时,都督府亦有权代表大宋朝廷和南洋其他诸国签订协议。你们的权力是很大的。但肩上的担子亦是很重啊!”

    陆游这时听得岳云任命自己为南洋都督府的大都督,还让陆文龙及李宝当自己的副手,不禁大惊失色,心忖陆文龙和李宝可是七年前就跟随岳云了,现在一个是陆军的一把手,一个是海军的一把手。岳云居然安排他们两个都听自己的,这可真的是让他受宠若惊了。

    他于是忙说道:“汉王,陆某一定竭尽全力,为汉王打造一个安定繁荣的南洋秩序。只是安排属下任大都督恐怕不妥吧!属下才只有二十四岁,且职务和官品均不及陆将军和李将军,对军事上更是一窍不通,当大都督,统筹南洋全局,只怕……”陆游战战兢兢地说道。

    “没事!南洋都督府的工作,本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如果只是要攻灭真腊,也不用留下你们三人了,就叫曹宁、高宠,或者关铃、牛通他们都能轻松取胜。之所以要留下文龙和轩逸,就是因为他们不光是勇将,更是智将,而且全局观很强!”岳云侃侃而谈道:“军事上的事,你听轩逸和文龙的就行了。只需发挥你政治上的长处就行了!”

    陆文龙和李宝对视了一眼,心道这陆游看来是要飞黄腾达了,如果将来岳云真的称帝,陆游便极有可能拜相,至少六部尚书是跑不掉了。

    他们亦是老谋深算之人,立刻便齐声对陆游道:“务观放心,此次新建南洋都督府,有什么事情,大家一块担当,谁不是年轻时过来的,没事的!”

    岳云瞥了陆游一眼,亦是露出赞许之色,对他说道:“务观,你在红河州干得很好,现在红河州的百姓已经完全认同了我们的统治,大部分人平时都说的是汉语,也认为自己是大宋百姓了。因为此地经济远较南面的安南发达,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安南的人想移民过来。本王后来亦盘算了一下,就算我亲自去当这红河州知府,只怕也没你做得好!这次再度远征南洋,我之所以指定你一同随行,就是希望你了解一下当地情形,将安南、占城、真腊三个国家纳入我们的统治体系,能象红河州一样,快速安定下来。所以,这南洋都督府大都督一职,你就不要再推脱了……”

    顿了一下后,他又说道:“就算真的有人到朝中告你。岳某亦是会象上次张泽端来检查那样,提前通知你的!”

    陆游想起四年前之事,亦是有些感动,又见这陆文龙和李宝两人都如此发话了,便只好点头道:“既是如此,属下再推辞就有些不识抬举了,只不过,万一陆某在南洋有什么错误之处,还请汉王和两位将军指点提携!”

    三人自然是满口答应,称绝无问题。

    安排好了南洋的事务后,岳云便于第二天一早,急匆匆从迪石码头上了船,先顺湄公河而下至西贡,再从西贡换乘大船出海,直向临安行去。他此次走得如此匆忙,亦是迫不得已,乃是临安出了大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卷 朱仙镇危机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万俟卨的大麻烦

    岳云作梦也没有想到,薜弼、范同、何铸这三名清流的代表人物,以及朝中三十二名清流一派的大臣联名,要求罢免万俟卨,称他大搞株连,打击异己。并称如果再不罢免万俟卨,他们自己就要告老还乡了。眼下江南一带的地方政权都有瘫痪的趋势了。如果朝中几十名高官再辞职,只怕这大宋朝廷也会无法运转了。

    岳云感觉此事甚为棘手,目前万俟卨已经是刑部尚书,初步得到了岳云嫡系一党之人的认同。而且但他借刑部案子调查之便,建立了一套情报系统,规模虽然没有巩月漓的情报部和王童的监察部大。但也不可小觑。

    在岳云出征前,便命王童对万俟卨进行了调查,看其中是否掺杂有私人因素,或者徇情枉法,排挤异己之嫌。只是随着南洋战争的开始,他就没来得及过问调查结果了。看来回到临安后,一定得马上找王童来问问才行了。

    不过,岳云却总有些疑惑,万俟卨此人如此精明,在官场上也混得如鱼得水,几次朝中争斗都未站错队。为何会犯此明显的官场错误?一下子得罪了几千官员。这些官员都有自己的门生、老师、好友、亲戚。他们的力量完全发动起来,只怕自己也未必能抗得住。

    改进后的螺旋浆快船果然速度极快,只用了十余天时间,岳云便从西贡赶回了临安。然后,他便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先将礼物送给了四位夫人和两双儿女,随即便将薜源和王童召来,详细询问调查情形。

    “拜见汉王!”薜源和王童恭恭敬敬地向岳云行了一礼。

    这次岳云从南洋回来后,他身上的气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变得更加沉稳和深不可测了。薜源和王童甚至感觉他身上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度了。

    “文青、随威,我说过多少次了。咱们自家兄弟用不着象外人这样生份,以前是如何相处。现在也是如何,将来更会这样。”岳云一脸郑重地说道。

    薜源和王童心中一凛,连忙点头称是。

    “此次朝中大臣弹劾万俟卨的事。我已经从月漓传来的特急件中知道了。但具体的细节还说得不是很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岳云凝声问道。

    薜源和王童对视了一眼,然后说道:“此事还得从两个月前苏州知府被调查说起……”

    他这时方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原来,六月初。万俟卨接到监狱内安排的线人举报,称苏州知府何清源亦是暗中支持赵构的,还曾动员自家护院和家丁参加叛乱。而这几名护院和家丁至今还关在刑部监狱内。

    万俟卨得到消息后,先从外围入手,将那几名涉嫌的家丁和护院提来审讯,从审讯的口供上看,这几人的确参加了数月前的临安叛乱。但是否是何清源授意,尚值得考究。

    而万俟卨便派人假装是流民,前去何府应聘家丁,潜入了何府之中。对何清源进行监视。摸清了何府的情形。

    在监视了一个月后,这卧底之人却因在何府作事时犯了错,被处以鞭笞。他倒是咬牙承受了下来,但事后却是心中很不痛快,借酒消愁。没想到他在喝醉酒后。却不小心透露了自己是刑部派来卧底的身份。

    结果这一来,可引来轩然大波。因为何清源的身份不同凡响,他不但出身功勋世家,是何铸的族弟,并曾拜师在前宰相赵鼎门下,和薜弼关系甚佳。其夫人又是范同的妹妹。可谓官场人脉广泛,在民间士林之中也是口碑甚好。

    而万俟卨在这些士大夫心目中,就是一个墙头草,势利小人,一个会拍马屁的酷吏而已。他派人到何清源家中卧底,监视其家中情形,一下子便象捅了马蜂窝一般,引来了众怒。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家里有人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而且最关键的是,万俟卨虽然称有人举报,但在刑部的立案登记中,却并没有将举报之事记录下来。

    属于清流一派的大臣原本就对万俟卨这样的势利小人,墙头草看不惯。但由于他办事能干,从无什么贪污腐化之举,再加上敢对自己囤积粮食的二叔秉公执法,在临安城内也算有些口碑。所以,他们也只是向岳云反映了万俟卨把清剿叛党之事扩大化的恶行。尚没有公开和他撕破脸。

    可这回万俟卨派人潜伏在清流中的核心人员何清源家中监视其日常行为,那完全是向他们公然发起宣战了。且刑部连案子都没有立,就派人调查了,只怕他之前说的什么有人举报之类的事,也纯属子虚乌有。

    而在这个关键时候,岳云却不在临安,岳飞又已经和李清照一起到了鄂州备战。于是,何铸、范同、薜弼便在商量之后,联合了朝中三十二名清流派大臣,一起向赵琢上书,要求罢免万俟卨。并威胁如果不罢免这名酷吏小人。他们就要集体辞职。

    岳云听闻之后,亦是面色十分难看。这万俟卨竟然不和自己商量,就派人监视何清源。要知道此人可是清流一派的中坚力量,就是自己想要拿下他,恐怕亦要考虑再三。他倒好,派人到别人家中卧底了一个月,还暴露了。

    薜弼是户部尚书,何铸是监察部尚书,范同是礼部尚书,朝中九部尚书倒有三分之一发起弹劾。如何不让人感觉棘手之极。

    “赵琢那是怎么说的?”岳云深吸了一口气后问道。

    “他倒是和以往一样,虽然有些震惊,但还是说,要等你回来后再作定夺。看样子,他并没有想趁汉王您不在时,借此事抓权的打算。”薜源说道。

    “嗯!他也算是作了明智的选择。知道即使我不在,但依我的布置,他也是没有半点机会的!”岳云亦是微微颔首道。

    顿了一下后,他方向王童问道:“文青,走之前我曾让你调查万俟卨在查办叛党的行动中,有没有徇私舞弊,借机打击异己之行为。现在有结果了吗?”

    王童听闻之后,脸上却是露出古怪的神色,张口欲言,却又止住了口。

    岳云见状,不禁面沉如水,正色道:“文青,你我相交已经八年了,还有什么不好明言的?如果真是万俟卨打击异己,制造冤案,中饱私囊,哪怕是我现在再器重他,也一定严厉惩处,绝不手软!”

    王童忙道:“此事的确有些蹊跷。属下查了数月,倒是没有发现万俟卨有违法乱纪的行为。但是他在查办案子的过程中,倒是有些牵强附会,强加罪名的行为!”

    “哦?莫非这些人和万俟卨以前有过节?或者得罪过他的朋友家人?”岳云目光闪烁,凝声问道。

    “这倒没有,万俟卨如此行事,却是……”王童这时欲言又止。

    “却是什么?”岳云沉声道。

    “这个……汉王还是请问万俟卨本人吧!属下不好说!”王童神情古怪道。

    “有什么不好说的?莫非你受到了威胁?”岳云眼中闪过了一丝精芒。

    王童听后却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如此说,倒把岳云的思维引到那上面去了。他于是忙分辩道:“绝无此事!只不过,属下虽然了解一些内情,还是不如万俟卨本人清楚。他对汉王亦是十分忠心的。谅来不会对汉王有所隐瞒!”

    岳云听王童如此一说,心中也是有些嘀咕。暗忖王童也如此吱吱唔唔的,看来还真是其中有些古怪。

    “好吧!那我便让杨兴去把万俟卨叫来,看看到底你们几个之间到底在搞什么鬼?”岳云笑骂道。

    薜源和王童都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让岳云心中不禁更是疑惑。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万俟卨便来到了岳云的书房,整了整衣领,然后便向岳云躬身行礼道:“属下万俟卨拜见汉王!”

    岳云苦笑道:“俟卨,你怎么也和他们一个样了?个个都是三叩九拜的。你们这样行一个礼,我就得还一个,将来还不成弯腰弯成驼背才怪!”

    万俟卨也不禁哑然失笑,方郑重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汉王现在不把规矩定好,让部下有敬畏之心,朝中及地方上总有些官员心存侥幸,以为汉王心慈手软,和蔼可亲,便会变本加励,散播谣言,企图让赵琢重掌大权。”

    “哦?朝中有人想让赵琢重掌大权?”岳云听到这里,不禁微微有些惊愕。

    “是的!汉王,在您去南洋后不久,江南各地就有谣言流传,说现在的朝廷九部新体制于大宋祖制不符,应该恢复原来的六部和枢密院。坊间还有文人士子议论,称如今朝廷是武将掌权,将来难免出现前唐那种武将废皇帝,藩镇割据的局面。”万俟卨正色道。表情严肃之极。

    “什么?已经有这样的传言了?”岳云这下可是真的大惊失色了。北伐在即,后方却出现这样的动乱苗头,可给自己和岳飞精心策划的北伐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未完待续。。)

    第一卷 朱仙镇危机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不单纯的弹劾

    “汉王,的确如此!所以我们才觉得何铸、薜弼、范同他们的行为未必那么单纯!仅仅只是针对万大人,仅仅只针对对何清源的调查!”薜源这时也躬身说道。

    岳云目光闪烁,他万料不到自己才平定赵构的叛乱几个月,国内就又起了如此波澜。眼下还好,自己在江南一带部有重兵,临安的禁军及城卫军也皆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但如果在来年的北伐关键之战中,出现后方叛乱的情况,就很危险了。

    轻者会出现三年前,金国完颜亮南侵的那种情况,导致北伐功亏一篑,自己被迫撤退,然后与国内的叛军再打一场内战。

    重者则会重现自己老爹岳飞在四年前北伐的那种状况,后方叛军掌握了大权,然后断了前线军队的粮草,最后在前线金军的进攻和后方叛军的夹攻下,闹个全军覆没的局面。

    岳云这时心中已经渐起杀机,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这些传播谣言之人可曾抓捕?有没有查清源头?他们是受何人指使?”岳云脸色铁青地问道。

    万俟卨摇了摇头道:“属下也曾派人查过,但抓获的几名文人也都是在茶馆酒楼听别人谈论的。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传播开来的……而在江南的文人和官员之中,原本就对朝廷的新体制及汉王掌权极为不满,所以传播起来十分快捷。因此,属下便……”

    “便什么?”岳云心中已经猜到了一些原因。

    万俟卨这时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道:“汉王,属下如今便向您坦白了吧。在您去南洋之前,我抓捕的那些官员。的确有不少是没有和赵构勾结的,是被冤枉抓捕的!下官在查办时。的确有屈打成招的行为!甚至沾上一点边就抓了!”

    “那你对此如何解释呢?你该不会说,是故意排除异己吧?”岳云冷声道。

    “汉王,可以这么说,我是在排除异己,但也可以说,我是为了汉王将来的大业!”万俟卨毫无惧色地说道。

    “哦?我倒想听听你的解释!”岳云的语气虽然平静,但薜源、王童、万俟卨三人都感觉到了他心中的怒火。

    万俟卨依旧是不动声色地说道:“我抓捕的官员中,只有四分之一是真的和赵构有勾结的。其余的官员,虽然没有参于此次叛乱。但却难保不会参加下次叛乱。因为,这些官员都是死忠于大宋的,或者说,?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