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惊宋 > 惊宋第167部分阅读

惊宋第167部分阅读

道。

    “你说什么?竟然讽刺本将!”西斯其大怒道。

    “嘿嘿!我可没讽刺你,只是说有些人没种而已,但没想到一说有人没种,你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代入进去。看来还是颇有几分自知之明!”阮成武毫不退缩道。

    西斯其立刻“锵”的一声拔出佩刀,怒目而视道:“老子今天非和你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在场的两国将领连忙好言相劝,阮成文也斥喝了自己弟弟几句,又强令他向西斯其道了歉,方把气氛缓和下来。开始正式讨论目前的作战方案。

    阮成文这时方语气稍缓道:“西斯其将军,我们的目标又不是要消灭宋军,而只是击溃安南军,只要安南灭了,宋军自然就不可能为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出头。顶多就是也想从中分一杯羹而已。到时,咱们和宋军之间的矛盾说不定就化解了……”

    西斯其一听,眼睛顿时一亮,暗忖这还是个好办法。他于是便道:“那依阮殿下的意思,该如何作战呢?”

    阮成文思量了片刻,方侃侃而谈道:“据我方的探子回报,眼前的宋军只是把原在红河州的部队集中起来了,这些部队并算不得精锐,而他们从本土调来的八万部队才是真正的铁血之师,经历过和金国、辽国的血战。如果等这支部队到达,恐怕我们要胜就困难了!而眼下,他们只到了五六万部队,我们还能有所作为……”

    他这时一指地图上的大红圈道:“现在,我们当务之急就是攻克河内!只要能攻克安南首都,将安南的王室成员屠戮一光,其国自灭。届时便可和宋国商谈,一起瓜分安南之事了!大不了我们就少分点土地罢了……”

    说到这里,他脸上顿现兴奋之色道:“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咱们兵分两路,一路强攻河内,力争在宋军的本土援军到来之前,攻克河内,灭掉安南!而我们进攻河内的话,宋军不可能无动于衷,所以另一路部队的责任也很重大,他们要要负责阻击现在红河对岸的六万宋军,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啊?”rq

    最快更新,请收藏。

    1 3&56;看&26360;網13800100/ 文字首发无弹窗

    第一卷 朱仙镇危机 第六百二十二章 趁你病,要你命!

    w众将听到这里,均面面相觑,他们算是已经明白阮成文的意思了,此君的想法便是:真腊和占城两队一分为二,一个负责进攻河内,一个负责阻击宋军。可这两项任务都不是那么好完成的。

    安南军的战斗力原本就不差,只是几年前被宋军打得元气大伤,还未恢复过来,又遇上占城和真腊同时进攻,以一敌二,所以才连战连败。现在得知宋军来援,自然会感觉有了希望,士气必然大振,河内又是一座坚城,攻起来可未必轻松啊。

    不过,安南军总还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敌人,而宋国这个庞然大物就让他们更加觉得恐怖了。真腊人还好说点,虽然听说过宋军厉害,但没亲眼见识过。占城的将领可是亲眼目睹了宋军骑兵及火枪兵的犀利的。他们宁可和五倍于己的安南军作战,也不愿意和宋军作战。

    所以,最后双方商议的结果,便是由占城军担任主攻的任务,强攻河内,而真腊军担任阻击的任务,沿红河南岸布防,阻止宋军渡江援救河内的安南军。

    只不过,这一场仗打起来后,却是让他们大感意外。宋军根本没有丝毫要援救河内的意思,据真腊派过红河的探子回报,宋军除了天天进行例行的火器射击,搏斗格杀等日常操练外,并未见到有其他异常动静,似乎毫无要渡河的打算。哪怕是安南派了使者去请求他们,宋军统帅岳云也无动于衷。

    这下西斯其和阮成文是稍微放下了心,他们以为宋军见两国兵力雄厚(真腊和占城联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因此在援军未到之前不敢渡河进攻。

    进攻河内的占城军却因安南的顽强抵抗而连连受挫。李常杰不愧是安南名将,他先利用宋军来援的消息大大鼓舞了安南军民的士气。然后又下令所有有战斗力和男人都要上城墙防守,极大地增强了城中的防守力量。

    而且宋军虽然没有派军队参战。但却向他们提供了一批枪支弹药。虽然这些火器都是红河州驻守部队换下来的次品,但对于安南人来说,却是如雪中送炭一般。这样一来,占城军顿时伤亡惨重。就连阮成文的弟弟阮成武都在进攻中负了轻伤。

    不过好在西斯其虽然看不起占城人,却也知道眼前不是幸灾乐祸的时候,真腊和占城已经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蚱蜢,如果占城军被安南打得崩溃,他一个小小真腊更是无法抵挡宋军和安南军的联合进攻。所以他除留下了少部分人在红河岸边警戒外,主力也全部调去进攻安南了。

    这样一来。安南的压力便剧增了,虽然他们组织了全城男子上城墙防守,但这些人总归不是正规军人,战斗力和经过训练的士兵还是有很大差距。

    真腊和占城两国联合军达到了二十万人。分作四班一天十二个时辰轮流发起进攻。而守城的安南军民不过十来万人。而且其中还有一半是临时拉来的壮丁,战斗力根本不能和正规军比。虽然他们也拼死抵挡,但无奈势不如人。几次都被占城军和真腊军冲上了城头,如果不是李常杰冒死率领亲兵四处救火,只怕河内就已经沦陷了。

    安南国王李进心急如焚,他连忙派出曾凡远去向岳云乞求,要求他无论如何也要派兵援救。

    “汉王!眼下我河内城已经危在旦夕,真腊和占城两队在昨天已经用火炮炸开了几段城墙。全靠李常杰将军用他亲兵的尸体去堵住了缺口……眼下城中房屋大半都已经折毁,柱子和砖石用来堵缺口和作滚石擂木之用。民众住在草棚里,以老鼠和树皮草根为食!城墙根下,尸积如山,就连我国陛下也亲自率领宫中侍卫和太监上了城头守城。如果贵军再不援救,只怕河内城破就在这两天了!汉王,您可不能见死不救啊!”曾凡远红着双眼,呜咽道。

    岳云听罢,不禁唉声叹气道:“唉!曾大人,你说的这些情况我也知道,可是你们三国之间老是你打过来,我打过去的!四年前,是你们安南攻占城,害得我们劳师远征来救占城,然后过了四年,又换成占城和真腊来打你们,又劳动我们来救……这样一直下去,让我们疲于奔命,总不是办法啊!”

    “这个……在临安时,我们不是已经答应了您提出的条件吗?”曾凡远听后顿时脸色一变,暗忖难道岳云要反悔了?

    “是这样的!我想,与其以后这样来回折腾,不如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岳云侃侃而谈道:“岳某看你们安南军也伤亡惨重,不如以后便将防务全交给我们大宋负责好了!由我们大宋派兵保护安南!若占城和真腊再敢来进攻,就得直接和我们宋军作战,我想,再借他们两个胆子也不敢吧!”

    “汉王,您的意思是……”曾凡远听得有些不太明白,只弄清楚了一件事,就是以后要由宋军来保护安南。

    “我的意思是,不如咱们将两军合为一军,安南和大宋联为一体,安南人如果要当兵,就直接到咱们宋军来报道就行了……当然,前提是要会汉语,忠于大宋……呃,当然也得忠于安南!然后你们边境上的边防军、以及国内各城的驻军皆由我们宋军接手!你看如何?”岳云一脸坏笑地说道。

    末了他还补充了一句:“这样一来,你们就不用再担心有人来攻打你们了,他们攻打你们安南就是攻打我们大宋,且安南人加入宋军,也享受宋军中汉人士兵的同等待遇,这可比他们现在在安南军队拿的军饷高得多!如果作战勇敢,头脑灵活,指挥出色……照样予以提拔。比如说,李常杰将军以后也照样是我大宋驻安南军的将军……”

    这时,曾凡远是听得目瞪口呆了。之前签订的条约中,说的那些什么律法、学校、铜钱、顾问之类的事情他还弄不太清楚。但这安南的军队都要取消了,换成宋军驻防,那安南还叫安南吗?岂不是把自己的命运一手交给了宋国?

    如果哪天宋朝皇帝或者这位岳云将军,心血来潮了,冒一句出来:“这安南国留着也没什么用,索性灭了算了!”那安南人是完全没法反抗了。

    不过,眼下却是安南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如果不答应这汉王的条件,只怕到河内城破他也不会派出半个援兵,到时安南可就真的亡国了。

    想到这里,曾凡远方战战兢兢地问道:“是否我方同意了这条件,贵军便可发兵击退占城和真腊联军呢?”

    “当然没问题!到时咱们都是一家人了嘛!”岳云一脸和颜悦色地说道:“这个条件只要作为之前签订的《宋安临安条约》的补充条款,纳入和约中,待战后履行。我军即刻便能发兵援救!”

    曾凡远听闻之后,不禁暗暗叫苦,这劳什子补充条款签了,安南是可以解决眼前的破城危机了,但却不知道能再存活多少年了,只能全看宋人的心情了。

    “汉王,此事太过重大,曾某实在无法替陛下作主,只能回去汇报陛下,由陛下进行定夺!”曾凡远小心翼翼地说道。

    “没事!你回去问李进便是!反正我们等得起!你们可以慢慢商量!”岳云毫不介意地说道,神态轻松之极。

    曾凡远却是脸上浮现一丝苦笑,李进现在哪还有心思慢慢讨论。等讨论完了,只怕河内城也破了。

    他连忙告辞,然后出了大营,到了红河岸边,再坐上小舟向河内城的码头航去……

    安南群臣得知岳云提出的条件后,均面面相觑,这补充条款要是签了,就相当于把安南卖给了大宋,只怕要成大宋的一个省了。可如果不签,三天之内河内城就必破。原来他们还想在城破前坐船逃到红河对岸的宋国境内去。可如今看来,不答应宋人的条件,过了河也只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朕同意汉王提出的条件了!”李进有气无力地说道。

    “陛下!这条款同意了,只怕用不了几年,安南就会完全沦陷于宋人之手了!这岳云狼子野心,和真腊人、占城人一样,都是想图谋我安南的啊!”那老将李常杰极力反对道。

    李进听闻之后,黯然神伤道:“唉,这道理朕也明白!不过,不答应岳云提出的条件,只怕我们马上就要亡国,答应了,至少还能多拖几年……我安南在两百多年前,也曾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现在,或许真的又到了被中原王朝统治的时候了吧……”他两眼无神地说道。

    周围的群臣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无话可说。这就相当于在两杯毒药之中选择,一杯是慢性毒药,一杯是急性毒药,反正不管喝哪杯都是个死,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

    当天晚上,曾凡远和程中全一起再次来到宋军大营中,表示同意岳云的条件。但曾凡远却代表安南王室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希望大宋能善待安南王室之人。

    岳云自然满口答应,随后,曾凡远便代表安南国王李进签订了《宋安临安条约》的补充条款,表示接受安南不再拥有自己的军队,由宋军统一接防的条件。而作为回报,岳云承诺在第二天早上就渡河向真腊军和占城军发起进攻。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卷 朱仙镇危机 第六百二十三章 强渡红河

    w翌日,天刚蒙蒙亮,在红河岸边警戒的真腊军斥候便发现河中出现了大批战舰,这些战舰的块头可比他们真腊的战船大多了,完全就如同是小山一样。

    “啊!那定是宋军的水师战舰!看来他们是要发动进攻了!”真腊军斥候大惊失色,连忙狼狈赶回营中报告。

    “轰!轰!轰!”

    而仿佛为了映证他们的判断似的,这些宋军战舰在河中便向真腊军的营地进行炮轰。炸得他们血肉横飞,让真腊军的将领原本打算先集合的计划,也顿时落空。

    真腊军虽然主力已经调去攻打河内了,但留守靠近宋军这一侧河岸的依旧有三万人,而且他们在河岸边修起了简易的防御阵地。在西斯其看来,就算他们不能击退宋军,也能抵挡几天。但只需要一天时间,真腊军主力便能从河内城下赶到红河边上。届时,定能将宋军赶下河岸。

    只不过,西斯其却万万没料到,宋军的炮火实在太猛烈了,岸边的那些防御工事是真腊军按抵御实心弹的标准修建的。以濠沟和拒马为主,但却不料,在宋军战舰火炮的轰击下,很快便被炸成了废墟,几乎没发生半点作用。

    “先往后撤!宋军的火炮威力太凶猛了!撤到他们射程之外再集结一下!”真腊军的指挥官连忙下令道。

    而等他们到了离河岸五里多的地方开始集合时。红河岸边的宋军水师战舰已经放下了小舟,舟上的士兵开始划着向红河南岸过来。而在红河北岸的宋军步兵。也将早已准备好的简易小船和木筏推到河里,划着它们航向河对岸。宋军南洋远征军的第一战,终于打响了!

    在宋军登陆一个时辰后,真腊军才把军队集合完毕,然后排着整齐的方阵向河岸边压过来。

    真腊军的指挥官暗忖,自己的军队有三万人,宋军顶多就登陆了五六千人。只要加把劲就能把宋军赶下去,但等到真正交战之后,他才发现情况和自己想象的有很大差距。

    他的士兵手中持的火枪大部分是简陋的突火枪。只有一小部分是火绳枪。而宋军手中的火枪,则全部都是火绳枪,且宋军手中的火绳枪明显是经过改良的。射程比真腊军的远多了,可以在七十丈外射到敌人。

    而真腊军的火绳枪,却只能射到五十丈外的敌人。突火枪就更不用说了,能够飞到三十丈外就谢天谢地了。

    “妈的!宋国商人卖给我们的全是些垃圾货,估计是他们宋国军队根本不用的老古董了。”真腊军的指挥官破口大骂道:“大家向前冲!靠近一点!”

    可是,要排成整齐方阵的步兵向前冲锋,就容易成为敌军火炮和火枪连射的靶子。而且在岸边停泊的宋军战舰,也用侧舷炮进行火力支援。

    “轰!轰!轰!”

    宋军的火炮发出了猛烈的轰击。在真腊军的步兵方阵中腾起一股又一股的烈焰。浓烟滚滚,弹片横飞。真腊军士兵顿时血肉模糊,伤亡惨重。

    这次宋军的火炮。使用的炮弹全是这个时代杀伤力最大的炮弹——霰弹。

    霰弹,是火器制造局才刚刚量产化的新型炮弹。它们的外壳是薄铁皮,内装半两重的铅弹五十枚。发射时的火药燃气推动炮弹在炮膛内高速前进。在射出炮口的那一刹那间。薄铁皮就会承受不住炮膛内与外界巨大的压力差而爆裂。五十枚铅弹没有了炮弹外壳的约束。便会呼啸着横扫前方的扇形区域。对敌人造成众大杀伤。

    之前霰弹大多都是在水师战舰上使用,用以杀伤敌舰甲板上的暴露人员。在临安外海击毙钟子仪的海战中,就曾使用过。经过那一次海战后。霰弹的巨大威力也让所有水师将领心中震憾不已。也落入了陆军诸将的眼中。

    于是,霰弹便由火器制造局开始进行改造,准备应用到陆军使用的火炮上。毕竟战舰上用的火炮,口径和射程均要比陆战用火炮大,炮弹也要大不少。如果要改用到陆军的火炮上,就要进行小型化设计。

    眼下的战斗算是霰弹第一次在陆战时发挥它的威力。

    此时。这些密密麻麻的铅弹如同雨点一般。爆炸之后,便在空中翻滚着飞向真腊军的方阵。它们的速度达到每秒三十多丈。速度是普通弓箭的四十倍。只要人体被它击中,就会立马被穿个大洞。可谓是杀人利器。

    而在宋军之中,采用霰弹作为炮弹的火炮达到了一百多门,在第一轮齐射之后,便发射出了一百多发炮弹,也就是说,共有五千多粒铅弹飞向真腊军士兵。

    那一手持大刀,一手举着军旗的真腊军队长。他被五粒铅弹打中了身子。在他的额头、胸口、腹部、大腿和右臂有了五个葡萄大小的血洞……血洞里面的肉和骨头全都被铅弹绞成了碎渣,完全不能辩认。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