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惊宋 > 惊宋第110部分阅读

惊宋第110部分阅读

一直议到现在才算完成。”

    岳云引着他向自己的房间走去,边走边问道:“究竟是何事啊?商量了如此之久!”

    “还不是契丹人造反之事……”乌林答勒脱口而出,不过他说了之后才发觉,这等事不应该给岳云这宋使说才对。

    “哦?是哪里的契丹人啊?”岳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随口问道。

    但他心中却是暗惊,现在辽国正在攻西夏,虽然金国很多民众并不知情,但象乌林答勒这样的上层人士却是肯定知道的。如果这时契丹人再从内部造反,则金国想要援救西夏的兵力必将大受影响。

    乌林答勒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说道:“岳将军,咱们是朋友,但毕竟身处敌对两国,这其中详情我的确不便告知。待此事过去之后,如果岳将军感兴趣,再详细说于你听如何?”

    岳云听他如此一说,倒是不好再迫问了,以免引起他戒心。但他心中却是暗忖,你不肯说,以为我就没其他渠道打听了吗?

    两人这时已经进了驿站里,宋朝使节团居住的小院内。

    乌林答勒也引人向岳云回赠了礼物,是两条火红色的狐狸皮毛,而且很难得的是,这两只狐狸均是被射中了眼睛而死,因此皮毛完好无损,且无一根杂毛,可谓珍贵之极。

    岳云暗忖,这两条狐狸皮毛正好可以做两件狐皮大衣给自己老婆,只是狐狸皮只有两条,老婆却有三个,还差一条呢。

    想到这里,他还是忍不住问道:“乌林答大人,这狐狸皮可还有么?在下想拿回去送内子!”

    乌林答勒有些错愕道:“不是有两条了吗?”

    岳云方不好意思地说道:“内子有三人,恐怕两条狐狸皮有些不够……”

    “哈哈哈!果然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如果我年轻十岁,肯定也和你一样周旋在花丛中了!”乌林答勒哈哈笑道。

    他随即一拍胸脯道:“岳将军放心好了!不就是几条狐狸皮嘛,我一定想办法给你收集到,然后尽快送到府上来!”

    岳云自是连忙谢过,命杨兴收好狐狸皮后,便叫杨兴将乌林答勒的随从引到一旁的饭厅吃饭饮酒。而自己则拉着乌林答勒到里院的厅屋内就餐,称已在那里摆下了宴席,是使节团随行厨师做的江南菜,要请乌林答勒好好尝尝。

    乌林答勒虽然也长居中原,但却也很少吃到江南菜,一尝之下,顿时大感好吃,当即便狼吞虎咽起来。

    吃饭自然免不了喝酒,岳云和他频频碰杯,酒过三巡之后,两人都有了一些酒意。

    这时,范同却突然从门外走了进来,见两人正在举杯,大为不满道:“岳将军,你喝酒也不提醒一下我?早知晚上有酒宴,我就不出去逛勾栏了!”

    岳云连忙起身向乌林答勒介绍了一下范同。

    乌林答勒其实在两人才到上京面见完颜禀时,已在朝会上见过范同了。只是没有说上话。眼见岳云亲自介绍,自然少不得寒暄了一番。

    范同见到乌林答勒,一脸大喜过望的神色说道:“范某早就想与乌林答大人痛饮了!今日咱们来个不醉不休吧!”

    女真人原本就好喝酒,乌林答勒也不例外,只是刚和岳云饮了好半天后,微微有些头晕目眩了。但范同作为宋朝使节团正使,来敬酒他又不能不饮。在连干了十余杯后,他终于感觉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第四百零六章 到手了!

    范同和岳云也都有些醉眼蒙胧了。-< 笔下文学 >-lwen2/-< 笔下文学 >-lwen2/他们连忙唤来亲兵,喝了两杯醒酒茶后,方才头脑清醒了点。

    岳云不禁叹道:“这乌林答勒酒量还真厉害,如若不是范大人在酒中渗了一些轻微迷|药,只怕我们倒要被他灌醉了。”

    范同这时顾不得发表感叹,连忙便将早在门口候着的易容高手雷斌叫了过来。然后一起将乌林答勒抬到了内屋的床上。

    一放下乌林答勒,范同便催促道:“雷斌,速度进行吧!这迷|药只能让他失去知觉半个时辰!”

    雷斌点了点头,他立刻拿出了一大团粘泥,然后对照着一旁的乌林答勒脸型开始捏了起来……

    岳云第一次看制作人皮面具的模子,心中也是十分惊诧。

    只见在雷斌那一双灵活的手指按捏下,和真实乌林答勒面容差不多的粘泥模型便在他手下渐渐形成。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这人脸模子便制作成功了。

    雷斌立刻抱起这团粘泥,将它送到另一间屋内的火炉中烘烤烧硬,然后开始依这模型制作人皮面具。

    而岳云和范同则立刻抬起乌林答勒,将他重新放在桌旁……

    没过多久,乌林答勒便醒了过来,一看岳云和范同,也都倒在桌旁呼呼大睡了起来。

    他不禁暗笑,汉人的酒量果然就是差,自己以一敌二,居然把他们两个都灌得如此之醉。

    而自己虽然也醉了片刻,但酒也醒得快。

    随即,乌林答勒望了一下外面的天色,只见天已经完全黑了。

    他不禁皱了皱眉头,高声叫道:“来人!”

    早在门外恭候的杨兴立刻便冲了进来,躬身行了一礼道:“乌林答大人,有何事吩咐?”

    乌林答勒一指范同和岳云道:“范大人和岳将军酒量不济,竟然醉得如此厉害。你扶他们上床休息吧!本官也要回去了!如果岳将军有事找我,只管派人来我府上通知便是!”

    杨兴心中暗笑,但脸色却是十分恭敬,连连点头称是。

    乌林答勒这时方在已经得讯赶过来自己家亲随搀扶下,高一脚低一脚地回去了。

    等他一走,岳云和范同方一骨碌爬了起来,相视而笑。

    范同一脸喜色道:“这下可好了。顺利得到了乌林答勒的脸型模子,估计过几天便能制作出他的人皮面具了!”

    岳云这时却是神色凝重地说道:“范大人。方才乌林答勒刚来时,我从他那里听到一点口风,似乎金国内的契丹人叛乱了。乌林答勒之所以来迟,就是因为金国朝会时廷议了很久。看样子,这场叛乱的规模还不小,不然不会让他们如此头痛……只是我和乌林答勒毕竟分属敌对两国,虽然有些交情。却不足以达到他向我泄露这契丹人叛乱的秘密……”

    范同听闻之后,方神色凝重道:“岳将军,你这次真的立了大功了!这是个重要消息!如果金人真要全力应付契丹人叛乱,则必将抽空上京的军队,那他们可能堵截我们的兵力便会大大削弱……”

    说罢,他便唤来几名亲随,吩咐他们去联络早已藏在城内的几名内应和细作,打听契丹人叛乱的详情。

    没过两天,范同和岳云便从安插的密探那知晓了契丹人叛乱的事情经过。同时,范同还打探到了金国朝廷的决定。

    原来。当日廷议时,对于如何应对契丹人叛乱,金国朝廷分岐十分严重。以完颜查刺、完颜特思为首的保守派极力主张武力镇压,尤其是在辽国东归的消息越来越藏不住的时候,更应把契丹人的气焰打下去,不然一旦辽国真的灭了西夏,向东便可进攻河东和燕云,金国国内的契丹人、奚族人必将响应者甚众。局面更难收拾。

    而以完颜亮、唐括辩、徒单贞为首的缓和派,则主张以安抚手段为主。他们深知,这次叛乱的始末。实因完颜查刺太过骄奢滛逸造成的。如果再武力弹压,只怕激起来越来越多的契丹人反抗。而且新年将近。女真人一年一度的田猎又要开始了,士兵们均不愿在这个时候去作战,因此,完颜亮建议,先派人去和耶律窝斡谈判,争取招降他们。就算不能招降,也应剿抚并举。

    完颜查刺原本就看不惯完颜亮极受兀术重用,而且他对完颜亮器重汉人,重视汉学也极为不满,认为是丢掉了女真人的传统,在他看来,完颜亮纯粹就是个披着女真人外衣的汉人。

    他更深怕和耶律窝斡谈判时,对方提出要将自己惩办的要求,让自己陷于困境。于是便坚决要求增兵剿匪。并自告奋勇要领兵出征。

    完颜亮一派之人自然极力反对,他们可是深知完颜查刺有几分斤量的,要他欺压百姓,作威作福,自然是一流好手,甚至逞逞匹夫之勇也将就过得去。可让他去领几万军队作战,那可着实不放心,他死了不打紧,关键是他还会连累几万金兵金将跟着他一起死,那可会大大损伤金国的元气了。

    本来,如果现在是太平盛世,他们甚至还乐于成见,让完颜查刺去折个跟斗,正好将他打压下去。可如此外有宋辽两个大敌,内有契丹叛乱,上京附近的兵力只有三万兵士了。这种时候如果把这些精兵交给完颜查刺断送掉了。那金国的上京可就无遮无拦地暴露在叛军的兵锋之下了,万一有个闪失,对前线金军以及宋辽两国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所以,完颜亮一派之人就搬出了许多事实,证明完颜查刺不适合领军。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完颜查刺连剿灭山贼这种战斗都没指挥过。他如何能指挥数万人的大军作战?

    金国朝中大臣大部分也是明事理之人,在这种情况下,就连中立派都附和了完颜亮一派的主张。要求派完颜亮前去剿灭耶律窝斡。因为这时在上京的女真将领,只有完颜亮有统率数万军队作战的经历。其他金将不是到了前线。就是因年老体衰不适合继续领兵了。

    完颜禀虽然不太情愿,但最后亦不得不赞成了大部分人的意见。朝会上决定了由完颜亮率上京城内的三万禁军前去剿灭在黄龙府一带的耶律窝斡起义军。

    范同和岳云得知这消息后,都精神大振,这意味着一旦他们逃脱,金军将难以抽出足够多的兵力追击他们。

    于是,他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营救及逃跑的行动细节及撤退路线。

    不过,让范同和岳云没想到的是。金国朝内正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波。

    就在完颜亮去点齐军马之时,完颜特思和完颜查刺却带着邢具瞻一起。再度到皇宫向完颜禀进言,称完颜亮在谈判中多有向宋国让步之意,恐怕心怀不轨,里通外国。如果让其统兵出征,一旦其得胜归来,极有可能篡位谋逆。刑具瞻还专门举出了宋太祖赵匡胤假托抵抗辽国入侵,率禁军出征。却在出城后就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例子以作说明。

    完颜禀此时正和皇后裴满氏在一起谈论事情。他原本就对完颜亮心怀警惕,听他们这一分析,更觉有理。于是全立刻唤来宫中信任的太监,拟了一道圣旨,传完颜亮速度收兵回来。

    此时,完颜亮点齐兵马,进行了一番战前动员,总算将女真士兵的士气均鼓了起来,在杀了几只羊之后。进行了誓师祭祀仪式,然后便率领三万精兵向城外行去。

    只不过,他们这路大军刚刚才走出上京城,就听见背后几匹快马奔来,来人还高呼道:“亮殿下留步!陛下有圣旨到了!”

    完颜亮回头一看,只见呼哧呼哧跑来的正是宫内一位首领太监。他带着几名御前侍卫冲到完颜亮马头前,然后跳了下来,从袖中取出一卷圣旨道:“左丞相完颜亮接旨!”

    完颜亮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当着这么多将兵。又不能说不接旨,于是只好跳下马背,跪拜听旨。

    这时。那太监便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已临近过年。田猎亦将举行。大军出征不知何时方归,朕念将士们辛苦劳累,过年之际,应与家人团聚。故出征之事暂且延缓,待年后再行出战!钦此!”

    完颜亮得知此圣旨后,怒不可遏,他好不容易才把将士们士气鼓动起来,正准备一鼓作气剿灭耶律窝斡,却刚刚走出城头就被下令回返,这让将士们如何去适应?

    早上誓师时才宣读了圣旨出战,可才走出城门就又接道圣旨叫回返。如此反复,如何不让士兵和将官们莫明其妙?打仗讲究的就是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等田猎结束,过年之后再出战,那时战机早失,且契丹人必定作好了防备,想要再一举剿灭他们就难了。就算能够击败耶律窝斡,他们往深山老林一跑,跟自己的军队打游击,那如何是好?

    只是,现在的完颜亮却还没有胆子不听完颜禀的圣旨,一意孤行。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亦只得将手举过头顶,接过圣旨道:“臣遵旨!”

    不过,一接了圣旨,他便怒气冲冲地快马加鞭,进了皇宫,然后找完颜禀质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人进了谗言?

    完颜禀哪敢承认是自己听了别人谗言,连忙否认。他亦知在这件事上,自己的行为的确有些不地道。便难得地态度好了起来,不但没有因完颜亮的怒声质问而火冒三丈,反而好言安慰了他一番,称自己别无他意,只是担心快过年了,将官士卒们厌战,担心完颜亮战败,所以才下旨暂时延后出兵时间。

    完颜亮无奈,只得回府待命。而此时,他的心腹裴满德哥却偷偷向他跑来告密,称完颜禀之所以突然取消了让他出征的命令,乃是因为完颜特思和完颜查刺二人,带了刑具瞻进了谗言。

    而他之所以能知道这事,是因为完颜禀等人商议时,皇后裴满氏就在一旁,而裴满德哥却是裴满氏的堂兄,裴满氏听到自己丈夫对完颜亮有了猜忌之心,生怕裴满德哥受到牵连,便派人通知了他。

    裴满德哥对完颜亮十分忠心,得知此事后,就连忙跑来报告。

    “亮殿下!当今陛下宠信那两个什么都不懂的亲弟弟,对您颇有猜忌。如果换在平时,咱们还可等四王爷回来作主。可眼下四王爷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鞭长莫及,这剿灭契丹叛贼之事,一直拖将下去,可对咱们大金国不利啊!”裴满德哥一脸沉痛地说道。

    完颜亮听后,面色铁青,长叹一声道:“可我又有什么办法?他现在是大金国的皇帝啊!虽然朝中大臣们都知道此事刻不容缓,但四王爷没回来之前,却是无法推翻陛下的决定!”

    裴满德哥眼中闪过一丝凶光道:“亮殿下!完颜禀是太祖的长孙,您也是啊!令尊还是太祖的长子呢啊!凭什么太宗皇帝指定他当皇储,而不是您呢?依您的能力,当皇帝肯定比他强多了!这是咱们女真八部都公认的!况且他现在也对您起了猜忌之心,依我说,不如干脆……”

    他这时作了一个砍头的姿势。

    完颜亮吓了一大跳,他还未想过弑君这样的逆天行为。于是连连摇头道:“此事不可!宫中很多人都还是听他的。依我看,还是派人将上京发生的情况急报四王爷,由四王爷来决定吧!”

    裴满德哥面露失望之色道:“亮殿下,这一来一回担搁的时间可不少啊!而且汉人有一句话:天子宁有种乎?兵将马壮者为之!现在如果不痛下决心,先下手为强,等完颜禀先发动时,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完颜亮沉思了片刻后,方说道:“那这样吧:一边派人通知四王爷,另外你把萧裕、唐括辩、徒单贞他们叫来,咱们商量一下对策吧!如果真的形势危急,到时再发动不迟!”

    裴满德哥大喜,连忙说道:“好!殿下,我立刻就去叫他们来!”

    一场金国大内乱的萌芽开始生长了……(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零七章 兀术的计划

    在上京城内风雨欲来之际,一生都在为金国的崛起南征北战的兀术却正领着五万金兵刚刚行到了汴京。虽然岳家军并没有进逼汴京城下,他在城墙上还看不到岳家军的影子,但他似乎已经闻到了战争的味道。

    此时离过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但显然宋军并无撤退之意。派去前线的探子回报,岳飞仍在进攻汴京,虽然因过年将近,攻势并不猛烈,但依然不敢让守城的完颜雍掉以轻心。因为之前岳飞就演过一次假撤军的戏,引诱完颜雍出兵追击,结果在朱仙镇以南的河岸边设下埋伏,将追击的金军打得大败而归,郦广都战死了。

    如此一来,完颜雍只得老老实实地龟缩在城内,丝毫不敢再出城与岳家军野战了。

    天气已经十分寒冷,但汴京的府衙大厅内却有十余个火盆,因此依然很暧和。

    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