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惊宋 > 惊宋第60部分阅读

惊宋第60部分阅读


    徐旭这时再也忍受不住了,立刻命令熊焰开率巨斧兵退下,改由后面的重步兵以盾牌和弓箭对敌。而两翼的长枪兵也向前进攻,掩护巨斧兵后撤。但现在巨斧兵的阵型已经混乱不堪,他们接到命令向后撤退,而长枪兵又要上前掩护他们。后面的弓箭手和盾牌兵也在上前接应。徐旭军终于出现了阵型整体混乱和松动的局面。

    岳云等的就是这一刻,如果真的让徐旭将重斧兵撤下来,以盾牌兵和弓箭手列阵,自己的骑兵再以标枪进攻就没有任何优势,此时就只有用重骑兵冲锋,用骑兵的冲击力击跨对手。

    虽然他自信以自己骑兵的实力,绝对可以冲跨现在士气大降的徐旭军。但要彻底获胜,却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到的。而他已得到探马报告。刘琦的主力正在来葫芦谷的路上。他必须抢在刘琦到达之前,一举击溃徐旭。

    他亦深知。巨斧兵其实是这个时代宋军步兵用来对付重骑兵的最好兵种。他们一般也身披重甲,不畏一般弓箭。但他们手中所持的长柄巨斧却可以轻松劈开骑兵的战甲。只是,巨斧兵对兵员的力气和素质要求很高,刘琦军中的巨斧兵也不过占全军数量的十分之一。如果能够全歼这批巨斧兵,那给面前的徐旭军带来的心理打击,将是无比巨大的。

    就在此时,徐旭心中大寒,陡然间发现一骑如电,那骑马之人背上的白色披风腾空而起,显得分外张扬,灿烂的阳光一亮,照在那人的脸上,嘴角一抹淡然的微笑,双眸中凝结着冷酷无情!那人似乎有意无意地向高坡望了一眼,转瞬间便骑马率领一批轻骑杀入面前正有些混乱的敌军中。

    徐旭这时终于失声道:“岳云?他亲自杀上来了?”

    心中虽惊,但徐旭却还心神未乱,熊焰开徒具武勇,作战不力,却还有其余的将领可以顶上。

    他一咬牙,喝令掌旗使将旗帜挥动,令两员偏将率两翼的长枪兵从侧翼掩杀过来,救援被岳家军困住的熊焰开所率巨斧兵。方才是熊焰开自恃武勇,不听号令,这会已是他想听号令,却已无法做到了。

    以前岳家军是友军时,他还没感觉到对方有多厉害。现在岳家军成了敌军,对方的轻骑杀过来,骑兵个个手持长枪或者马刀,转瞬间展开了肉搏。

    熊焰开毕竟也算是勇猛之人,在交战之后,立刻极力约束手下兵将,嘶声高喝,让其五人一队,结阵迎战。

    不过岳云如何会让他从容结阵。骑兵冲入敌阵中,见哪里的敌军有聚集之势,便猛冲哪里,根本不给他们集合结阵的机会。

    熊焰开只见到对方重骑兵马刀落下之时。己方的巨斧兵少有抵抗之力,往往一刀落下,斧柄尽折,两刀落下,人头飞落,形势越来越对己方不利……

    这背嵬军铁骑的勇猛善战程度,还远甚他去岁对战的金军“铁浮图”,不愧是让金军望风丧胆的岳家军!难道真如金军传的那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熊焰开杀红了眼睛,手持巨斧上下飞舞。已经砍翻了两名岳家军骑兵。不过此时他却感到一阵寒风迎面袭来。作为多年征战的武将,他敏锐地查觉一股浓烈的杀机正向他猛烈袭来……

    风到马到人到,人到枪到声到!

    “岳云在此!挡者杀无赦!”

    喊声如同炸雷般响起,又如天外传来的清音,岳云骑着一匹白马,穿着一身白甲,在这一大群黑甲骑兵中显得特别突出。他目光如矩,转瞬间便到了熊焰开身前。铁锥长枪如电闪雷鸣般击出!

    熊焰开见枪势来得极快,自己已然来不及躲闪。怒吼声中。巨斧猛劈而出。他已决意和岳云来个同归于尽。

    他死了,还有徐旭在。岳云死了,葫芦谷的岳家军就会全崩溃了。

    可不等巨斧劈及岳云,他就只觉得胸口一凉,转瞬间被一股大力带起,熊焰开只感觉自己腾空飞起,越飞越高,如有飞鸟一般。

    鏖战的沙场蓦然间叫声停滞,有了那么一时半刻的沉寂。转瞬间,战场上的双方士兵就见到熊焰开被岳云一枪刺穿了胸膛。再一抖手,百多斤地的身体就凌空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鲜血如雨般的洒落在双方士兵的脚下,阳光照耀下,映出一幅惨烈悲泣的沙场征战图!

    寒风吹过,血腥之意依旧浓烈不退。徐旭军的众兵士个个胆寒。他们总算用血的代价知道了岳家军铁骑的厉害。

    而岳云那无坚不摧,无将不可杀。单枪匹马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的凌厉武功,更让他们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

    主将一死,熊焰开所率之巨斧兵更是失去了控制。只觉得到处是敌人的铁骑。他们顾不得杀敌,只想逃命,纷纷转身向后退去……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徐旭军的前沿已经呈崩溃之势。

    徐旭面沉如水,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最精锐的巨斧兵,一向是对抗骑兵的利器。竟然如此轻意地就被岳云的骑兵击溃。眼下的场面糟糕之极,巨斧兵崩溃之后。不但不能成为屏障,反倒冲乱了自己的其他部队。

    岳云一枪刺死熊焰开后,却是没有丝毫得意之色,他自从率背嵬军铁骑冲来之时,就已经瞄准了熊焰开。熊焰开只是注意到敌军铁骑冲来,因此慌里慌张地进行抵抗。而他却是忽略了其他敌兵,目标就一个:一举击杀熊焰开。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从击杀完颜宗敏那场战役时,他就明白了这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不过徐旭毕竟不同凡响,他既然敢与岳云一争高下,可见也的确有两把刷子。虽然前方主将熊焰开战死,导致本军出现败势,但在他的指挥下,虽败不乱。

    只见山坡顶上旗帜连连挥舞,鼓手敲鼓更加急促,徐旭指挥两翼的长枪兵已压迫到岳云的铁骑四周,呈包抄之势。

    战场变化莫测,一个细节,一个坚持都可能导致根本性地转折。徐旭在这点上面,心理素质就要远强于其他宋军将领。如果是张俊、刘光世等人,面临如此猛烈的攻击,在前线主将身死的情况下,肯定早就觉得无法支撑,而选择落荒而逃了,顶多可以保持败而有序,减少敌军追击中给本方造成的伤亡而已。

    可徐旭却是不然,他骨子里透着的骄傲,逼使他一定要血战到底,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他准备利用自己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重步兵来扭转颓势!

    眼下虽然形势不利。但徐旭却也知道,背嵬军的精髓是骑兵,但骑兵利冲击不利肉搏。眼下双方已经开始有混战势头,只要能够充分发挥本方步兵的力量,足可把岳云的这两千骑兵困在战阵里,象削苹果一样,一层层地磨掉,直至整个苹果消失。

    战鼓、旗帜、马蹄、嘶喊声中交织一片,岳云却能在嘈杂声中感觉到形势的微妙改变。自学习形意拳以后,他感觉自己的五官和直觉更为敏感了,能够洞察到许多细微的变化。

    他环顾一下四周战场,亦看出只要再过片刻,徐旭手下的二员偏将就会率领数千长枪兵对自己的骑兵形成合围之势。

    届时,自己才取到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现在流的是巨斧兵的血,一会就要流他们铁甲骑兵的血了。

    岳云心中明白,自己的骑兵胜在速度快,刚才利用标枪的出奇致胜,让敌军茫然不知所措,再利用敌军片刻的混乱发起猛攻,再一举击杀了敌军主将,奠定了现在的优势。

    可骑兵优势再大也是人,人力就有穷尽之时,和步兵作战时切忌缠斗,切勿贪功,不然优势尽失。

    于是长枪一挥,岳云大喝道:“退!”

    他所率的骑兵本和敌军的步兵处于乱战之中,听到岳云的命令,却是当机立断地离开。众人本来混战在一起,可蓦地便如绸缎流水般地分隔开来。

    撤离之时,背嵬军骑兵不用吩咐,立刻拿起放在行囊中的小圆盾,竖盾掩护,以抵挡敌军弓箭手可能射来的箭矢,同时向涌上前来的敌军步兵再度抛出两只标枪,阻住敌人的缠斗。所有的一切行动都是简单明了,却早就经过千锤百炼,考虑到撤退时受到的攻击。

    岳云的大喝声或许不是每个手下的骑兵都能听到,但是这无关紧要。背嵬军早有自己明确的指挥体系,骑兵每五人为一伍,每五伍为一队,每五队为一都。在都头、队长和伍长的指挥下,所有战士全线扯动,两千骑兵行动自然流畅,进退有序。

    徐旭在高坡上见到,只能暗叹。他或许不服岳云的指挥能力,不服岳云的阴险招数,却不能不服背嵬军骑兵良好的战斗素质。

    春风阵阵,葫芦谷刚刚探出新绿的草地已被鲜血染得和枫叶一样红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四章 葫芦谷之战(三)

    已经和敌军脱离了接触的背嵬军骑兵正向谷内本方的阵营内奔去。

    徐旭手下原本蓄势待发的数千长枪兵无功而返,虽然他们伤亡不大,但看到一地的同伴尸体,不免士气大大受挫。

    岳云指挥背嵬军骑兵说攻就攻,说撤就撤,这些铁甲精骑在徐旭军两翼长枪兵包抄没有成型之前,已经冲杀了出去,而且他们临退前,扔出的标枪又射杀了不少徐旭手下的兵士。

    徐旭紧握拳头,他没有想到自己蓄势已久的和岳云一战,竟然如此颜面无存,大败而归。手下最精锐的两千巨斧兵几乎全军覆没,长枪兵也遭受了不少伤亡,而且士气大大受挫。

    方才交战不到一个时辰,己方一万人马,竟然被岳云的两千骑兵冲杀了一阵就被逼后退,岳家军伤亡很少,可本方却已经折损两千巨斧兵,数百长枪兵。而且还折了副将熊焰开,这让他如何向刘琦交代?

    而且最可气的一点是,他还有过半的重步兵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

    这如同蚊子咬狮子,狮子虽然牙尖爪利,却是依旧无法可施,因为打不到对方。这种憋屈的感觉充斥在心中。让徐旭郁闷不已。眼下他又面临一个决择,继续向前进攻不?

    刚才岳云一下子动员了两千骑兵杀出,这在宋军之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他如果派步兵冲上去,岳云再让骑兵冲锋,在这平缓的谷地,以步兵和敌军骑兵打对攻,那和自杀没什么两样。

    可如果不进攻,折损了熊焰开,损失了两千巨斧兵和数百长枪兵,就这样算了?刘琦军的其他将领会怎么看他,刘琦又会怎么看他?他还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说岳云也不过尔尔吗?还好意思说自己才是宋军真正的后起之秀吗?

    只是这犹豫的功夫,原熊焰开手下的两员偏将已经率领所属的两千多长枪兵追了上去。他们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熊焰开虽然性格莽撞,但为人却是极讲义气。对属下部将也极好,深得人心。故这两员偏将见熊焰开被岳云击杀,自然是憋足了一口气要杀了岳云为熊焰开报仇。

    而且他们在刘琦手下作战,虽然亦是守多攻少。但却从未打得如此憋屈过。毕竟他们也曾经战败过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部队,时间还在岳云击败“铁浮图”和“拐子马”的偃城之战前。在他们看来,认为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是绝不亚于岳家军的,只是刘琦太过老实,官家一发令让撤。就撤了回来。以至于让岳家军多战了数月,才窃取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耀眼战功。

    原本以为这次可以正面击败岳家军,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一回,却不料反遭羞辱,甚至累得主将战死。这让他们如何忍得下这口气?

    两翼的兵马很快便合拢一处。尾随着岳云的骑军尾巴追了上去。

    徐旭在高坡之上长叹一声,眼见这两员偏将带着两千多长枪兵冲上去了。他也只得带着自己的三百亲军纵马下了高坡,然后喝令后面的五千步兵尾随上前。这个时候。既然阻挡不及。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不然这两千多长枪兵再被岳云全歼,战局势必全线崩溃,他这个统领也就当到头了。

    只是两条腿毕竟跑不过四条腿,岳云的骑兵转瞬间就把徐旭的部队甩开了好远。

    拐过前方谷口的一个弯后。岳云等一众骑兵已经消失不见,徐旭暗自叫苦。喝令众兵士注意警惕,保持队形。

    当他们走到谷内第二个转弯处,再次闻到喊杀声震天。徐旭脸色顿变,只见在一面“王”字大旗的指引下,无数岳家军的步兵从山谷中涌出,长枪霍霍,铁盾寒光!长弓硬弩无不齐备,只向他们攻来。

    徐旭也算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但却依然有些惊愕。

    他算到了在谷内必有埋伏,但却没有算到在熊焰开死后,那两员偏将为了义气之故,悍然不顾眼前形势,孤军深入,逼得他也只有大军押上,以免再折损两千长枪兵。

    但看到这个印着鲜红色“王”字的大旗,让他却着实吃了一惊。

    王贵不是还在江州城下吗?怎么会到这里来了?莫非岳云和王贵两路军马要来合围他这一路人马?

    徐旭不禁露出一丝苦笑,自己不过是个统领,手下人马一共才一万。而岳云和王贵这两员统制,手下的兵马起码是自己的四五倍,却合兵一处攻打自己。还真看得起自己啊。

    如果自己惨败,岳云和王贵再挟大胜之机,与长途跋涉到此的刘琦军展开决战,则胜率将在六成以上。

    就在徐旭惊惶不已之时,冲在最前面的两员偏将已经陷入了苦战之中。

    他们的长枪兵含愤报仇,冲得最快,已经将后面徐旭的重步兵拉开了一里多距离。不过他们在转到一处平缓的谷内平地时,却发现远处岳云的铁骑已经慢了下来。这让他们心中一喜,不过转瞬间心中又涌起不安之意。

    岳云的轻骑已经兵分为两路。一路沿谷中山壁迂回到了长枪兵左侧,另外一路却是由岳云亲自领军,从右侧迎头冲了过来。而刚刚在正面出现的王贵军步兵,也大呼着快速杀了过来。

    背嵬军铁骑阵型变化极快,转守为攻,自然流畅。发起反冲锋之际,马蹄在谷中扬起阵阵烟尘。节奏之快,冲势之猛,让那两千多长枪兵不禁暗自寒心。

    本来,在野战之中,列好防守阵型的长枪兵根本不畏骑兵冲锋。他们手持的两丈多长的长枪,可以轻易洞穿骑兵的身体。用长枪兵对阵普通骑兵,是有着先天的优势的。这也是两员偏将敢追上前去的原因。可如今正面出现了敌人的步兵,让他们的长枪优势荡然无存。

    这些打着“王”字旗号的步兵,以刀盾兵为主,其中更是挟杂着不少弓箭手。正是他们这种毫无遮拦的长枪兵客星。这让他们不免有些底气不足。

    而且最关键的还是,岳云率领的铁骑已经从他们侧翼杀了过来。他们的长枪只能对准一个方向,如果要和正面的步兵交战,则侧翼的防守就会很弱。在敌军重骑的冲击下,根本无法抵挡。

    可如果下令以两侧作为防守主方向,那面前正凶狠逼近的弓箭手和刀盾兵又如何对付?

    不过这两员偏将却是毫不畏惧,他们见此情景,已经抱定了必死的信心,眼见岳云回击,正合他们的心意,二人几乎齐头并进,握紧手中的兵器,伏低了身子纵马疾驰。向着岳云猛冲了过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绝对没有退却地道理!

    而且,他们二人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当然就是岳云。在他们看来,杀了岳云,眼前的岳家军不管有多少,都将不攻自破。

    不过他们却没想到,岳云武功高强,主将熊焰开尚且不敌,他们又岂能杀得了?

    只见岳云白衣飘飘,一袭白色的披风飞扬在他身后,一马当先冲在众骑兵的最前,面容依稀可见。而他身后的众骑兵都是握着手中的长枪,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先前让他们畏惧的标枪,也没有扔出。

    两员偏将心中暗喜,岳云竟然舍去长项,正面攻敌,实乃不智之举。

    可他们立刻便发现,强中更有强中手,岳云敢于正面冲击,岂会没有依仗?

    只听一声如炸雷般的大喝。在长枪兵身后的山壁突然跨塌,碎石溅落开来。露出五排正张弓搭箭,蓄势已待的弓箭?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