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惊宋 > 惊宋第28部分阅读

惊宋第28部分阅读

能动了,他将眼睛望向岳云,露出乞求的表情。

    岳云亦是泪水夺眶而出,他叹了一口气,握紧汤怀的大手,泣声道:“汤叔叔,你放心!牛通就是我的兄弟,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只要我岳云活一天,就绝不让牛通吃亏!”

    汤怀听闻后,眼中露出一股解脱和感激的神情,他嘴唇微微一动,似乎很想说些感谢的话,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只见他头一歪,倒在了牛通怀里,虽然眼睛仍然睁得很大,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采。

    大厅中,众人都低垂着头,一片寂静,唯有牛通的哭声在其中显得那么悲痛伤心,让人怜悯。

    岳云和关铃好不容易才将牛通安慰下来,让他勉强止住了哭声。

    此刻襄阳知府刘锡等人也上前与岳云一一相见,岳云亦知道安排清点粮食库存,以及车夫、运粮大车等诸项事宜都要依靠襄阳的本地官员。他又对此一窍不通,自然不敢失了礼数。

    岳云见这些官员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怪异,惊惧之中却又带着一些怜悯。让他实在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在和一干官员相互寒噤,相互恭维吹捧了一番后,才见虞允文急匆匆地从里屋出来。

    岳云见到他大喜,连忙将他叫了过来。这些安排粮食运输之事他是一窍不通,在楚州时,上有韩世忠的全力支持,下有虞允文帮他打点安排。现在他可是两眼抓瞎,根本不知如何行事。

    虞允文有了在楚州的安排运粮经验,对运粮一事已经得心应手。在从刘锡住得知了粮食总额,以及城中现能调动的车夫和大车数量后,他对于如何安排启运已经有了一个大体计划。

    虞允文此时也没客气,立刻就将自己的安排说了出来,而刘锡对此显然有些惊讶,他虽然知道虞允文是岳云的幕僚,但只道他在军事作战上有独到之处,却未料到对于内政亦有研究。

    他细细思量了一下虞允文的计划,觉得基本还是可行的。但根据襄阳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改动。针对运输车辆不足的情况,他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就是临时从襄阳的几大车行借用他们的大车。另外,再将军中的一些战车改装一下,就可充作粮车。这样一来,运粮车就足以用来运输八十万石粮食了。

    虞允文和刘锡、程元等人商量了约一个多时辰,才把运粮之事安排妥当。待送走这几名襄阳的地方官后,虞允文方将岳云拉到里间,神情严肃地说道:“岳公子,田师中现已死去,这可是一场危机啊!如果处理得不好,对公子您,甚至岳元帅都是一场灾难啊!”

    “啊!有这么严重?”岳云眉头一皱,他虽然知道杀死田师中是个意外,并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但却也没想到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在他看来,这田师中扣押军粮不发,处斩也不为过。

    “是的!其实就如我们在路上时怀疑的那样,这田师中背后还真有人暗中支持。而且他扣押我们的粮食,也是有人指使的。”虞允文一脸严肃地说道。

    “是谁呢?莫非真是秦桧?”岳云凝声道。他想起了之前田师中被他打断的话。

    “对!所以这才是麻烦之事。”虞允文说道:“我查看了一下田师中的来往信件,其中就有一封是枢密院发给他的。公子你看看内容吧。”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已被拆开的信件,取出了信纸。

    岳云看了半晌,只见信中大致是说,现金人游骑甚多,时常侵袭新复之地,要他对往前线发粮要谨慎。在信尾盖有枢密院的印章。

    “大公子,你再看看这封信。”虞允文这时,又掏出了一封信件,递给了岳云。

    岳云拆开了第二封信,只见这封信的内容却是要田师中看守好粮仓,切勿失窃,而且信尾盖有秦桧的私人印鉴。

    “这……这两封信都没有说不发粮啊!”岳云看罢后,眉头一蹙,有些疑惑地说道。

    虞允文却神情自若地说道:“大公子,这两封信当然不会明白地写着不准田师中发粮给岳元帅,但允文观其言行,并从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推断出,田师中必然知道一套密语联络的方式。

    这两封信看似没有多大问题。但从日期上看,第一封是七月八日发出的,那正是官家从临安发出十二道金牌之时,而我已问过俘虏的田师中幕僚徐策,他也称称田师中正是收到枢密院的这封密令后才下令暂缓往朱仙镇前线运粮的。”

    顿了一下后,他又接着说道:“这第二封更是秦桧的私信,信中内容表面上是提醒田师中看守好粮仓,谨防失窃。这就更加怪异了,襄阳的粮仓都是由上千精锐部队看守的,有什么毛贼敢来偷军粮?但这封信的发信时间却是八月中旬。算算时间,如遣快马信使送来,差不多在八月下旬时田师中能收到此信。而据汤怀将军称,田师中虽然不太配合,却也同意了发粮,正是在八月下旬时,突然改变主意,坚决不让他们运粮走的。此两件事情在时间上如此巧合,要说其中无鬼才是怪事!”

    岳云听闻之后,低垂着头仔细一思索,这两封信的时间和之后发生的剧变,似乎还真的有些巧合,情形的确诡异。他也猛然明白了虞允文为何神情如此严肃了。这田师中必然和枢密院及秦桧暗中有勾结。不然他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扣下岳家军的军粮不发。

    只是,这田师中再怎么不对,按大宋律例,也得先调查才能定罪。而且襄阳并非前线,就算岳云想以他违抗岳飞军令为由处斩,也得报枢密院批准,由专门的监斩官处斩才行。牛通将他擅自杀了,可是严重违反军规的行为,可算是以下犯上的重罪了。

    岳云这时才算明白,为什么刘锡等人会以那么奇怪的眼神看自己了。

    第一百零九章 联络辽国

    虞允文神情严峻地说道:“大公子,这田师中怎么说也是正五品的襄阳刺史,论官职还在你之上,至于牛通将军杀他之事就更不用说了。现场这么多人都看到了,想隐瞒亦很困难。看目前状况,这田师中必为秦桧心腹,先不说秦桧会不会借此事小题大作,对我们不利,就是枢密院和大理寺的调查我们亦不好应付。”

    “允文,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呢?”岳云眉头一蹙,沉声问道。他也知道这次夺取襄阳,自己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这其中可被别人参奏的事情可多了:假传岳飞军令,擅自攻击友军,纵容部下杀了襄阳刺史田师中……[搜索最新更新尽在lwen2]

    虞允文亦是有些头痛地说道:“其他事情倒还好办,只要报知元帅,补个手令,作下说明,以田师中迟迟不发粮,担心兵变为由,皆可应付过去。只是这田师中被杀了,而且又被襄阳的知府、通判等一干官员看到,可就难办了……除非……”

    “除非什么?”岳云象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连忙问道。

    虞允文叹了一口气道:“除非能证明这田师中有必杀之道,不得不当场杀了他。可当时的情况,他只是挟持汤将军意图脱身,并未想杀死汤将军,是汤将军想强行脱困,才……”

    “有办法了!”岳云听闻后,却是灵机一动道:“允文,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这田师中没有什么必杀之罪,咱们给他安个必杀之罪不就行了?比如说私通金人这个罪名如何?”

    “这个罪名倒是可杀头的大罪……只是……如何安得上啊?”虞允文听闻之后也是大为惊奇。

    岳云嘿嘿一笑,说道:“如果我们缴获了金国九王爷给他的密信,将扣押我大军粮草之事,说成是金人叫他干的。然后田师中在事情败露之后,就恼羞成怒,狗急跳墙,挟持汤怀将军,意图逃脱。汤怀将军为了阻止这叛徒逃跑,不惜以身殉国,而牛通统领,见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的叔父死于这叛徒之手,替叔报仇心切,一时失手杀了田师中。你说,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想必就不算什么大错了吧!”

    虞允文听罢,脸上露出惊喜之色道:“如果是这样,那倒是说得通了。只是这金国九王爷的密信,又如何伪造得出来呢?”

    岳云这时方从怀中取出从完颜宗敏身上缴获的锦囊,递给了虞允文,微笑着说道:“你忘了金国这九王爷完颜宗敏就是死在我手中的?我正好缴获了他的印章和信件,你看能不能模仿他的笔迹伪造一封密信出来呢?”

    他想,连李雨柔这样的商人之女都能模仿完颜宗敏的笔迹,这虞允文应该更没问题了吧。

    虞允文这才恍然大悟地接过这锦囊,取出信件和印章仔细看了一阵后,方欣喜道:“大公子,这完颜宗敏的字是用的小篆字体,并不难模仿。允文只需半日便可写出一封由完颜宗敏给田师中的密信出来。不过这信中内容如若仅是要他扣押粮草的,只怕秦桧和枢密院会起疑心的。毕竟这扣押大军粮草之事乃是他们暗中下令的……”

    岳云沉思了片刻后,方眼珠一转说道:“那就将内容略微修改,这样就绝对不会有人怀疑了。”

    “哦?那改成什么内容?”虞允文也饶有兴趣地问道。

    “就改成辽国即将东归,向金人发起进攻,金国担心腹背受敌,故完颜宗敏要求田师中停止向我前线大军供粮,以迫使家父不得不撤退。”岳云凝声道。

    “什么?辽国?辽国不是十八年前就被金国灭了吗?”虞允文惊奇地反问道。

    “允文,你怎么会认为大辽灭了?难道你不知道耶律大石逃到西域去重建了一个西辽吗?”这下轮到岳云惊奇起来了。

    历史上,耶律大石是辽天庆五年(1115)进士,擢翰林承旨,累至辽兴军节度使。

    辽保大二年(1122),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所败,逃往夹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左西北),耶律大石与诸臣于南京(今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任西南路都统,总管军事。五月,宋以援辽抗金为名集兵雄州,谋攻燕京(今北京)。

    耶律大石率先戍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防御。六月,宋果举兵进攻,遂率军奋战,击退宋军,继会主力追至雄州,大胜。三年,与金军战于奉圣州(今涿鹿),兵败被俘,后逃奔夹山。四年初,天祚帝执意出夹山南下,企图收复失地。耶律大石力劝无效,乃自立为王,置北、南院官属,北走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北),借力诸部族,得精兵万余,厉兵秣马,期复辽业。金天会八年(1130年),为避金军进攻,整军假道回鹘西行,破西域诸国联军10万人的阻截,入寻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次年,于起儿漫(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称帝,改元延庆(1132年)。延庆三年(1134年),定都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改元康国,兵势日盛,遣军7万骑东行万里攻金,半途牛马多死而还。其后,金国也曾派军攻西辽,亦因相隔万里,后勤补给跟不上,被辽军击败。

    岳云在完颜宗敏的信件中,就曾看到过一封金国陕西地方官的上呈密信,信中内容称在西夏境内发现有辽国探马出没,西夏奏请如果发生辽国入侵之事,要求金国予以援助。他看到这信后,还以为辽国未灭之事宋人也都清楚呢。结果没想到连虞允文这样关心时局的人都不知道,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大公子,此事可是真的?”虞允文眼睛顿时一亮。

    岳云在那完颜宗敏的锦囊中找了片刻之后,翻出了那封密信,递给虞允文道:微笑着说道:“允文,你自己看吧!”

    虞允文接过密信,打开一看,只读了盏茶功夫,就一拍桌子大喜道:“原来辽国还未灭,那此事尚可为!”

    “允文,你可是觉得我说的办法可行?”岳云问道。

    “嗯!不过我建议再加一点料!就是将此事向枢密院作一建议:我们可称既然辽国还未灭,咱大宋并不只有向金作战及求和这两条路可走,我们大可派使者去联络与金国有着血海深仇的辽国,让他们从西面向金国发起进攻,这样我们大宋的压力亦可减轻,辽国也能夺回被金占去的土地。”虞允文一边说着,两眼都有些放光了。

    岳云被他一提醒,转念一想也是。

    就算辽国不愿意再和宋国作第二次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也没有损失,但如果说动了耶律大石,辽国东归之后,金国必将把主要军事力量和注意力转到辽国身上,而金辽之间再战,不管哪边胜利,金国的实力都必将大大削弱,说不定朝廷中主战派亦会重整旗鼓,占据上风。

    “好!允文,就按你说的办吧!我写这些文诌诌的奏章不行,还是你来执笔吧!”岳云一脸喜色地说道。

    “属下遵命!此外,指使田师中暗通金人一事,最好是让刘锡和程元两位大人来作个见证,这样说服力更强一些。”虞允文躬身说道。

    岳云听罢也点了点头,形势现在突然柳暗花明了,让他心中顿时一松。

    现在已经透露了部分布局,今后宋金辽大三角关系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呢?就连新晨也迫切想贡献出来让大家看呢。为了鼓励新晨,大家就把票票投来吧!

    第一百一十章 扫尾事宜

    虞允文将那封完颜宗敏的密信写好后,藏在了田师中卧室床下的一个夹层暗格内,这地方看似隐蔽,但在有经验的办案老手仔细观察之下,却也不难发现。

    当晚,襄阳知府刘锡作东,为岳云接风洗尘,通判程元、以及襄阳防御使施德等均前来作陪。岳云这一方却只有虞允文和关铃陪他前来,牛通要在汤怀的灵堂前守孝,无法前来赴宴。[搜索最新更新尽在lwen2]

    席间,酒过三巡之后,岳云摇晃着站起身,坦然道:“今日承蒙刘大人、程大人和施将军款待,岳云感激不尽。这趟襄阳之行,几经周折,总算将j徒田师中斩落马下,粮草也即将顺利启运,在下真是感慨甚多啊……”

    岳云说着,不禁唏嘘几声,抬起手指,拭了拭眼中本不存在的泪水,然后红着双眼,一脸悲泣地说道:“诸位大人,汤怀将军于建炎四年就随家父一同入伍,与家父出生入死,情同兄弟!对在下也多有爱护,视同己出,云亦将汤将军视为叔父。现田师中那贼子虽已伏诛,但汤将军却已魂断襄阳,与在下生死两隔,实在让云悲痛不已,无法自制。”

    他抽泣了几下,然后目光扫视了一下席间众人道:“这杯酒,在下觉得应该敬一下汤将军!”说罢,举起酒杯,对着灵堂的方向,神色凝重地将酒洒倒在地上。

    刘锡和程元无奈,也只得站起身,斟满酒杯一饮而尽。而施德却原就是前军中人,他曾与汤怀一起并肩战斗过,听闻此话后,也是十分悲伤,他虎目之中也不禁掉落几滴泪水,感概地说道:“没想到我那汤兄弟未死在沙场之上,却是死在自家的叛徒手中。我想他也当真是死不瞑目啊!大公子,此事一定要让元帅好好查查,看看究竟还有多少叛贼、j细潜藏在我大宋。可不能让我汤兄弟的惨剧再度发生啊!”

    岳云和虞允文对视了一眼后,心中却是暗道,看来用不着关铃出头抛砖引玉了,这施德已经帮咱们把话说出来了。

    岳云听闻之后,立刻作出一副十分愤概的模样大声说道:“施将军此言甚是!此事我定会上报家父,乃至枢密院、大理寺一查到底!不过,眼下家父正在前线忙于安排大军及百姓撤退之事,分不开身。等他老人家回返襄阳时,只怕已有不少证据灭失。云以为,我等可先行调查,将初步结果上报,让家父及枢密院心中有数,以后再顺藤摸瓜,将其党羽爪牙一网打尽,则必事半功倍也……”

    顿了一下,他又将目光投向刘锡和程元道:“不知刘大人和程大人意下如何呢?”

    刘锡和程元听罢均露出一脸尴尬之色,两人沉默不语。他们皆是官场老手,自是看出此次运粮之事涉及秦桧和岳飞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两人一个是掌握荆襄之地军事大权,甚至有一定地方调度权力的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另一个更是当朝宰相,官位都比自己高得多,自己两人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和这两位大员比起来,却是差得太远。这一站错队可是永不得翻身的后果。是以刘锡和程元等人都打定主意,还是少掺和此事为好。

    但眼下岳云直问他们两人,又不能不回答。半晌之后,刘锡方说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