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58部分阅读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58部分阅读

    曹颙见他如此,不由摇头,道:“左右也不急,没必要如此,好生想想。不管怎么决定,我都支持……”

    汗,今天才是双倍最后一天,九混乱了。

    现在曹是第六,后边第七、第八都追的紧,看着是差一百票,可双倍算下来只是几十章票得事儿,追来很快。拱手,奉求了,年夜家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死而复生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死而复生

    公主府的图纸,第二天就送到了曹府

    与图纸一块到的,还有将简亲王府六格格赐婚给天佑的懿旨。

    十六阿哥使人往衙门里送了信,曹颙赶回家接旨。天佑那边,却是同传旨内shi一道出的宫门。

    从李氏起,曹家长房一门齐聚,跪接了懿旨。

    这真是双喜临门,送走内shi后,众人便都聚在兰院。

    李氏已经乐呵的合不拢嘴,笑眯眯地看着天佑道:“懿旨终于正式下来,给我年夜孙儿贺喜。”

    天慧带着天宝,上前一步,走到天佑跟前,齐声道:“哥哥年夜喜!”

    天佑因从宫里回来,还穿戴shi卫服shi,眉眼间带了几分英武。

    李氏的话,听得他只是笑,弟弟妹妹的贺喜,让他不由tg了tg胸,道:“红包先欠着,稍后给们包年夜封!”

    天慧只是抿嘴笑,天宝欢呼一声,又退回到李氏身边。

    永生在曹颙下首坐着,看着天宝带了几分羡慕。

    他的月例银子也紧,可是身为尊长,总欠好向侄儿讨零花钱。

    “天佑的亲事定了,皇上又赐下年夜宅,这真是双喜临门。”初瑜起身,将公主府与花园的图纸送到李氏跟前:“老太太您看看,有三个咱们府那么年夜。”

    李氏接了,平铺到炕上,招呼众人上前看。

    宅子后边就是凹字形的花园,中间这个是曲径通幽的湖石叠嶂,将园子分了西园、东园。西园有湖,东园有假山。

    园子南边是三路宅子,中间五进深,左、右各三进深。

    李氏看到西园标着的湖,一下子就爱上,指了湖边的阁楼道:“这里是好处所,往后夏天不消去海淀,也能找到凉快处所待。”

    曹颙道:“就晓得老太太稀罕湖景,我昨儿特意同十六爷过去瞧,这处阁楼位置极好,格局同江宁织造府东花园里那处容华阁差不多,我还寻思是不是照着那个翻建。”

    “容华阁!?”李氏带着几分惊喜道:“真的?那可太感情好。要南边的宅园,我最喜欢的就是容华阁。只是不是由内务府负责修么,咱们家指手画脚是不是欠好?”

    曹颙笑道:“您就安心吧,十六爷已经发话,可着咱们心意来。只是咱们也不占内务府廉价,自己掏银子即是。”

    李氏这才安心,笑眯眯地看其他几处亭台轩榭的结构。

    天佑与永生两个,则看着公主府的图纸,寻思着何处是自己的新居。

    曹颙心中已经有了定论:“东路三进隔开三个院子,永生与天宝各选一处,剩下一处做留做客房。西路三进,隔成两处,前面两进给天佑做新房,后边挨着花园的院子给天慧。中路五进,后边两进给老太太,前面两进做客厅书房,中间那进做我们夫妻起居之处。中路几个跨院,先空着……”

    李氏仔细听着,想了想,道:“旁的还好,就是忘了平姐儿。平姐儿不合三丫头,除咱们家,再无旁的去处。”

    初瑜也不赞成地道:“老爷还拉下了恒生,总不克不及他想留下歇一晚,还要去住客房。”

    曹颙o了o下巴,自己确是想的不敷周全,只想着如何分拨家中这几个,忘了恒生与妞妞两个。

    怜秋姨娘已经在嫁,从礼法上来,由妞妞生母成为再嫁母,同庄家再无干系。妞妞的娘家,只能是曹家,而不是怜秋那里。

    恒生这边,则是不肯让他对曹家生疏,需让他晓得,不管喀尔喀那边的人对他如何,曹家这边永远是他的亲人。

    曹颙采取了母亲与妻子的建议,在中路西边几个跨院中,挑出两处来,一处挨着天慧的院子,一处挨着天佑的院子,留给妞妞与恒生。

    至于左住、左成两个,虽也在曹家生、曹家长,可究竟结果同恒生不一样,安家立业,支撑门户,又有族人恢复往来,不比恒生形单影孤。

    就在曹家众人的喜悦中,转眼就到了月底。

    十月三十日,万寿节。

    雍正太和殿临朝,王公百官齐贺。

    曹府这边,则是李氏太夫人五十七岁寿辰。

    因是散寿,并没有准备,除恒生、左住、左成这几位辈,出嫁的几位姑奶奶、姑爷,就只有李家、孙家、董家这几家姻亲上门。

    像田氏与韩江氏母女,心里对李氏敬爱有加,当着自家尊长恭敬,固然也亲至。

    其他关系好的几处王府官宅,探问了曹家没有办寿,便只是早早地打发人送了寿礼。

    饶是如此,来客也足有数十人。

    比及宫里朝贺散了,裕亲王广禄、世子福彭与镇国公塞什图又随着曹颙一起过来。

    比及众人入座安席,便提起天佑的亲事。

    福彭虽是曹家的外孙,与曹家关系最近,可他在宗室里辈分实在太低,论起来简亲王是他族叔祖,六格格是他族姑,他就欠好为年夜媒。

    听曹颙还没有定下年夜媒人选,广禄很是意外:“怎么不请十三叔?以年夜舅兄同十三叔的关系,十三叔定是乐意之极。”

    曹颙摇摇头,道:“十三爷身上兼着户部、吏部的差事,这些日子正忙着不成开交,欠好相扰。”

    这不过是排场话,根本的原因是曹颙根本就没筹算请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如今是总理事务王年夜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帝王之心,最难揣度。

    十三爷鞠躬尽瘁,雍正乐意看到;往来朝中重臣,即即是姻亲故交,也会让人觉得碍眼。

    十三阿哥已经够辛苦,曹颙不肯给他添麻烦。

    同样是王爷,同样被委以重任,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却不合。

    十六阿哥总理宗人府与内务府,权利再年夜,也就是皇家年夜管家。曹家不是宗室,同内务府与宗人府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两人往来却是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

    塞什图在旁,听曹颙这般,道:“若是还没寻到合适人选,不如由王爷同我做年夜媒。”

    曹颙听了,醍醐灌顶。

    怎么早先没想起这两个?这两个既是天佑的姑父,又是六格格的族兄,为年夜媒正合适。

    曹颙望向广禄,广禄却有些游移,道:“三姐夫还罢,我是不是太年轻,做年夜媒廉价么?”

    曹颙笑着道:“王爷辈分够,身份也够,就看王爷得不得空。”

    广禄忙道:“有空,有空,只是我没有做过媒人,若有不当帖的,还请年夜舅兄别嫌我愚笨就好……”

    女眷这边,也在着天佑即将下定之事。

    除媒人,还需由女眷担负的冰人,和在一起就是所谓“媒妁之言”。

    因是懿旨指婚,亲王女出嫁又有定制,所谓媒人、冰人不过走个过场。

    曹颐不知前院已经定下丈夫为年夜媒之人,正在李氏与初瑜跟前自荐做冰人:“我是天佑亲姑姑,又是完颜福晋旧相识,正好从中传话便利。”

    李氏听了年夜笑,道:“这实心儿孩子,既然晓得自己最适宜做冰人,就该等着嫂子开口央求,也好好敲她个年夜红包。却是先开口,这下子好工具没了。”

    初瑜跟着笑道:“老太太安心,亏不了三姑奶奶,媒妁的谢礼早就预备齐当。”

    四姐儿与妞妞只是看着众人笑,曹颖却是有些意动。

    孙家光景虽比前两年好些,可是她却一直手紧。

    儿子娶媳fu并没有花几多银两,都是由公中准备;女儿也已经订婚,年底就要发嫁。

    孙家财力有限,孙娴虽是长孙女,可公中给预备的嫁妆,却是有限。

    曹颖自己名下的地,也欠好都陪嫁给女儿,这些日子也在为难。

    听初瑜有谢媒重礼,曹颖也想开口自荐。

    没等她开口,就听曹颐道:“另一个冰人,是不是从淳王府那边请?总欠好我们都准备,落下天佑几位舅母。”

    初瑜颔首道:“已经同弘曙福晋好了,请她与三妹妹两个为冰人。”

    曹颖听了,只觉没意思,睨了曹颐一眼,想着她刚刚的“亲姑姑”三字,更是觉得心里腻歪。

    到底曹颐不过是二房庶女,比她这个明日姐身份还差一等,只因借着年夜房的光,才飞上枝头变凤凰。

    想到这里,她望向下首坐着的四姐,心里生出几分骄傲。

    她的胞妹是亲王福晋,她们姊妹一奶同胞,要比旁人亲的多。

    四儿没有发现胞姐的注视,正转过头去,带了几分新奇地看着妞妞的腹部。

    “让我oo?”四姐儿倾过身子,声道。

    妞妞举得好笑,本想拒绝,可见了四姐儿满脸期待的模样,心中一软,点了颔首。

    这怀孕还不到三月,尚未显怀,哪里能o出什么?

    四姐儿依旧是心翼翼,带了几分新奇,隔着衣裳在妞妞的肚子上摩挲了好几下……

    前院,偏厅。

    这里开了两桌,由天佑、永生招待一辈。

    气氛却有些怪异,只因孙礼庶弟孙初身边,正好做了李家一辈的双生兄弟李讲、李证。

    李、孙两家是姻亲,自老一辈相继罢了织造后,同居京城,可鲜少往来。

    究竟结果孙家的措置只是免官闲赋,李家却是犯官之家。

    这还是自双生兄弟从孙家离开后,孙初第一次见他们。

    双生子是康熙五十三年生的,孙初比他们还年夜一、两岁,昔时双生子因“病故”消失时,孙初已经记事。

    现下,双生子不但“死而复生”,还成了李家的表弟,孙初如何能不惊讶……

    呼,双倍终于过去了。曹保住了第六位,感谢年夜家,嘎嘎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却看到双生子,孙初惊诧莫名,不由望向坐在另一张桌子的长兄孙礼

    孙礼、李诺、李语几个成丁当差的贺寿晚辈,与天佑、恒生、左住、左成几个同坐。他也看到了李讲、李证,面上没什么异状,心里也很为意外。

    虽他晓得李家与曹家早恢复往来,可常到李家请安的是李诺与李语兄弟,李讲与李证因年纪的缘故,嫌少出门应酬。

    与孙初不合,孙礼三年前就中了进士,入了翰林。即便孙、李两家走动的少,他也能听到些李家的消息。

    早在高太君出殡时,他便见过李讲、李证兄弟。

    他那时也同孙初这般受惊,还正经探问了一番。

    探问的结果,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仔细想想就明白其中干系。

    李鼎暴毙,双生子归李家,双生子秉承李鼎一房香火。

    虽相隔十多年,可李鼎是暴毙,几多有人记得些。

    加上双生子生母身世李家,在孙家也不是什么si密之事。

    不过是赠送美婢之类,在亲朋好友之间其实不算什么稀奇。

    最令孙礼心惊的是,李鼎竟死的不明不白,直至多年以后,依旧没有定论。

    要知道李鼎那时可是shi卫身份,李煦是苏州制造挂户部shi郎衔,正二品年夜员的身份。饶是如此,没有能查出个究竟来。

    原因无他,实在是京城的权贵太多,年夜街上随便碰到个人都有可能是宗室黄带子爷。

    谁晓得李鼎到底获咎了哪位?就是步军都统衙门也定是乐意糊涂着,不敢去详查。

    敢行这般手段的,能没有依仗?要是真查出哪位年夜人物,那头疼的人就多了。

    他有些明白舅家行事低调的缘故,自己行事也越发恭谨,在翰林院里得了老成稳重的赞誉。

    孙礼觉察出弟弟的注视,转过头看了一眼。

    孙初的疑惑都写在脸上,孙礼视线滑过李家双生子,眉头微蹙,对孙初轻轻地摇了摇头。

    孙初是跟在长兄屁股后边长年夜的,兄弟之间自有默契。看到长兄示意,他便浩叹了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永生在这桌上,以主人的身份待客。

    在座的,都是没成丁的少年。

    除永生外,有东府天阳,李家双生子,孙家孙初,还有曹颐的两个儿子,寿哥儿与福哥儿。

    不只孙初的神色不对,双生子的也都有些缄默。

    昔时被领走时,他们也是将记事的年纪,就是有些记不真切,可孙家、曹氏、明日兄、庶兄,还是年夜致记得。

    待返回京城后,他们两个也渐年夜,也几多知晓自家身份,竟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孙家爹娘是养父母,李家爹娘是伯父母。

    天下虽年夜,他们兄弟两个却同孤hun野鬼似的。幸好伯父李鼐待他们视如己出,否则的话实在太可怜了些。

    永生觉察出这几位的缄默,可与他们也不相熟,也只好扯两句学堂课业什么,作为共同话题。

    没想到,还真的引得孙初与双生子共鸣。

    孙初有长兄做楷模,是一门心思要谋科举身世;李家双生子亦是,家族已经衰落,虽没有再次分炊,可也差不多,他们能靠的只有自己。

    他们三个,明年二月都要下场应童子试。

    寿哥儿与福哥儿是宗室身份,寿哥是长子,将来会袭镇国公爵位;福哥儿落地就秉承亲祖父那房爵位,两人将来的道路走就定好的。

    听几人起科举,这兄弟两个觉得新奇,却是听得有滋有味儿。

    气氛渐渐融洽下来,永生暗暗松了一口气……

    冬季天短,晚饭后众人并没有多待,便各自散去。

    孙初直到此时,才得机会像长兄询问李家双生子之事。

    “他们两个是李家二叔的遗腹子,那时李家表叔暴毙,仇敌不知是谁,怕对方存了斩草除根的心思,便养在咱们家。后来李家年夜伯进京,就将他们兄弟两个带到那边去。”孙礼回道:“这是正月里加入完高太君的丧礼后,从祖父孙文成那里听到的。昔时之事,究竟结果有些忌讳,心里明白就行了。”

    不管实情何等龌龊,这就是双生子从孙姓转李姓的最终法。

    死者为年夜也好,子不言父过也罢,孙初并没有追问。

    只是他已经十六岁,知世情的年纪。他撇了撇嘴,才不相信父亲会行什么抚孤的高义之举。他记得清楚,那两位为亲生姊妹的庶母很是得宠。只因她们身世卑贱,没有靠山,才心地奉承主母,不敢太过猖獗。

    回到孙家,孙礼兄弟先去见了祖父,回禀了今日曹家做客的情景。

    孙文成听裕亲王与镇国公亲至,缄默了好一会儿,才打发孙礼、孙初下去。

    安氏被送到庄子上住了一年才接过来,变得老实多了,不敢再干涉家务,整日里吃斋念佛很是平稳。

    她虽用尽心机为幼子求配董家,可她这边长孙变幼子,对方也从明日女成庶女。

    各有千秋,两家心里都不满意,若不是孙文成亲自上门,亲自报歉,且表白再次联姻之意,两家就要绝交。

    只是董家分支虽多,也没有两姊妹同嫁两叔侄的事理。

    加上通过先前之事,董家也瞧出安氏不是个明白人,即便看好孙礼前程,也舍不得将明日女嫁过来趟孙家的浑水。

    比及董家庶女嫁过来,安氏本还因其庶身世份心存轻视,没想到董氏性子爽利泼辣,没过几日就将丈夫辖制住,气的安氏仰倒。

    董家与孙家虽都是内务府包衣,可董家行的满俗,对女儿也是叫养,不像孙家这样重视汉家礼法。

    董氏虽是庶身世份,可董家是内务府数得上的人家,嫁失势的孙家也是低嫁,底气自然就足。

    安氏虽不满,可孙班的差事是董氏寻叔伯给补的,为了儿子前程,她也不敢什么,只有在丈夫跟前埋怨。

    孙文成却是个明白人,晓得幼子被老妻宠溺的不上进,却是庆幸能娶个能干的媳fu。

    因有董氏对比,孙文故意中对长媳曹氏几多也有些怨言。

    要是长媳也能管住丈夫,孙珏也不会越来越下作,最后成了废人。

    可曹家如日中升,就是长孙孙礼在翰林院也要受舅舅曹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