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335部分阅读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335部分阅读

四阿哥等着不耐烦小吩咐下。

    话音未落。就听见“蹬蹬”的脚步声,两位尚书结伴而来。

    张伯行见状。从凳子上起身。四阿哥待两位尚书见过礼,又使人给他们也按了座位。张伯行才跟着又坐下。

    “本王的了皇上旨意,明日要去礼部磨勘今科会试原卷,估摸要几日功夫,衙门里差事,就暂时劳烦诸个大人。”四阿哥说道。

    听了这话。几位坐着的堂官都起身,口称:“不敢!”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古怪,张伯行的神情略显呆滞,其他几个人也都神情各异,只有田从典眼观鼻、鼻观心的,不知想什么。

    所谓磨堪原卷。就是将今科榜上的士子一个一个的查。

    曹额心里沉甸甸的,不怕别的,是怕堂弟无故受了牵连。不管这科是否真有人“舞弊”但走到了这一步,两个皇子亲王、两个大学士出面,总要激出点水花来。

    这个时候命人彻查,固然能暂时安抚举子,给举子一个交代,但也是一种推波助澜。吟荡说的“屋’广告中试的举子先不说,落第的举人怕是见了朝廷这般安排,越地认定有“舞弊”事端,要闹了。

    四阿哥交代完户部的差事,次日连同三阿哥、还有其他几位圣旨钦点的官员,总共八人,去礼部阅卷。

    曹颗一边安抚住堂弟,让他近日老实在家中,不要出去应酬;一边使人盯着前门外几个举子云集的会馆。

    钱陈群那边。曹颗也专程使小满去说了。钱陈群是淅江人,在士子中有广有才名,认识的亲朋故旧比较多,曹颗怕他牵连进去。

    他的预感没错,三月初十,礼部放榜第七日,群情激奋的举子终于按捺不住,聚集起五十余人,堵在会试副主考礼部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李纹门前。

    也是这李绫倒霉,四位主考官中,只有他在前门外赁房而居。剩下其他几人。都是康熙器重的老臣,恩典赏了内城的宅第。

    内城有步军都统衙门的人,还有督察院的人,往来巡逻小士子们也不敢去堵着尚书府闹腾。

    毕竟那三位,吏部尚书张鹏丽,手里攥着众人往后的前程,谁敢去得罪。剩下户部尚书田从典,有“铁面御史”之称;户部侍卑张伯行,那是众所周知的大清官。

    这柿子挑软的捏,李绫与那三位相比,年纪轻、资历浅小加上他早年做江南乡试正考官时,也有“科场舞弊”的传言出来,所以落第举子的无边怒火,就烧到他头上。

    前门,草场十条胡同,李宅。

    道并不厚实的木大门,将李宅内外搏着两个世界。

    大门外。几十个举子“碰碰”地拍打着大门,叫嚣着喊着李绫的名字;大门里。李家的几个管家下人,手中都拿了木棒,死死地盯着大门,生怕外头的举子冲进来。

    李佐穿着官服。站在院子里,脸色白得骇人。

    看着大门被拍得“咯吱”直响,管家终是忍不住,到李绫面前,低声道:“老爷,这大门不结实,外头的人越来越多”老爷还是从后院避一避吧,”

    李宅赁居的是座三进小院,第三进住的是李家两个未出阁的小姐,所以没有像其他人家那样留后门。

    管家的意思。是请李绫从后院翻墙出去。

    李俊听了,缄默半晌,摇了摇头,沉声道:“我不走,我无愧,,

    胡同口。人影晃动,有马蹄声渐远。

    “哈哈哈哈!”九阿哥的笑声肆意,阴郁了数日的心情,终于雨过天睛:“去。使去告示顾纳那小子,盯着那边,机灵点儿”

    第八百九十章年大将军

    93819第八百九十章年大将军

    干结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女会试的副丰考。不是武今咒”习

    这些愤怒的举子,即便冲进了李宅大门,也没有李家仆人们担心的事情发生。

    是啊,这些人尊奉孔孟之道,秉承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并没有人敢随意动手。

    但是一句句谩骂,一句句诛心之言,却是入了李绫耳中。

    李纹檐下的台阶上,沉着脸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平静地看着因众人的推搡倒地的大门。

    这会儿功夫,顺天府的差役已经到了。

    为首的捕快,看见李俊身上的补服,:卜跑着上前行礼”

    畅春园内,清溪书屋。

    康熙坐在炕上,看着理藩院送来西蒙古各部请求赈济的折子,眉头紧锁。

    这两年,西北连东大早,大批的牲畜死亡,不仅牧民饿肚子,就是有爵位的蒙古贵族,也有不少日子过得窘迫。吟·’广告西蒙古连着回疆蒙古,必须得安抚。可是蒙古人就是狼,喂不饱要咬人,喂饱了也不安分。康熙怎么乐意填这个无底洞。

    再说,自打康熙五十二年以后,各地减免赋税。朝廷也不宽裕。

    康熙揉了揉额头,吩咐魏珠,道:“使人将这折子送到户部四阿哥

    魏珠俯身接了折子,应声下去,才退到门口,便听到有人道:“皇上,诚亲王与雍亲王求见!”

    “宣!”康熙在屋子里听见,扬声道。

    这两位手中捧着厚厚的文书,先后进门。

    “磨堪完了?”康熙待他们行过礼,扫了眼他们拿进来的文书,开口问道。

    “是,皇阿玛,三月初六起,至昨日下午,今科中试之一百七十三人接磨堪完毕。其中十二人文章俱劣,这十二应试举人的原卷在此,还请皇阿玛定夺三阿哥俯身回着,将拿来的答卷也双手奉。

    康熙点点头,道:“呈上!”

    三阿哥上前几步,将手中的答卷送到康熙手边的桌子上。

    不管这文章内容如何,单说这歪瓜裂枣的字体,就引得康熙皱眉。他拾起其中一卷,从头看了,虽无犯忌之处,但是实算不得好。

    他放下这卷子,随意又拾起两篇,没有什么毛病,八股做得平平,丝毫不出彩。他再翻翻下边的,还有几篇笔迹算是清晰,字体也能入目的,文章做得也将可。

    “就查出这些,没有其他问题?”康熙撂下卷子,问道。

    “回皇阿玛的话,按照规矩,每房两名房官,需二人共同阅卷,商定取舍。这些磨堪中,儿臣等发现数卷只有一人印记的,不知是一人独阅,还是二人同阅。”三阿哥躬身回道。

    康熙神情稍缓,虽是派两个皇子追查此事,但是像“科举舞弊。这样给朝廷脸面抹黑之事,自然还是没有最好。

    “剩下之事,就交给礼部。”康熙沉吟片刻,道。

    三阿哥小四阿哥齐声应了。康熙摆摆手,网想叫他们跪安。就见魏珠进来,道:“启禀皇上,大学士王损递牌子请见。”

    不仅康熙听了意外。连三阿哥、四阿哥都有些暗暗思量。

    这王换虽还挂着大学士的职,没有致仕,但是已经年将八旬,许久不在御前听差。今日前来。不知为何事,难道是听到“举子不稳”的消息?

    康熙开口传召,少一时,就将王损晃晃悠悠地随着魏珠进来,对着炕的位置,就要跪下叩拜。

    “赶紧扶了”。康熙顾惜老臣,忙对一旁侍立的三阿哥、四阿哥吩咐道。

    两人听了,赶紧上前,将王损扶住。

    康熙又使魏珠给其看座。方道:“联年前赐的人参,用了没有?联观你气色勉强,还当好生调理。”

    王损闻言,已经从凳子上起身伏地,哽咽道:“君恩深重。愧杀老臣矣!”

    王损早年曾为太子复立之事,与康熙君臣关系日渐生疏。

    如今见他这样激动,康熙还以为他为早年之事的缘故,摆摆手:“陈年往事,爱卿不必放在心上。联不是昏君,晓得老爱卿心怀社稷,并无存私之心。爱卿好生调理,联还等着你身子好了,回到御前,七十岁君、八十岁臣,也是一段佳话。”

    老臣相继凋零,康熙也心有戚戚然,看着王损神情越发温和。

    康熙这边缅怀过去的峥嵘岁月,四阿哥看着王损跪得笔直,却是晓,得要糟。

    这王攒不是“太子党”。但是却是奉承儒家正统,将嫡庶之分看得极重的。

    二废太子后,他数次上折子,请复立太子,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因此获罪,原因就是康熙所说的,他并非因私心拥立二阿哥,只是奉承儒家正统。

    果不其然,王损开口道:“皇上,臣伏见宋仁宗为一代贤君,而晚年立储犹豫,其时名臣如范镇、包拯等,皆交章切谏,须发为白。臣愚,信书太笃,妄思效法古人小,

    不待他说完,康熙已是勃然大怒,喝道:“既知恩深,这就是的你对联的回报?王损,联不愿提此事。还不退下!”

    “臣万死。恳请皇上,为社稷计,早释二阿哥!”王损俯身在地,顿首恳求道。

    康熙的脸憋得通红。气的浑身止不住的颤抖。

    屋子里静寂无声,只剩下康熙的喘息声。

    三阿哥低着头,用眼神狠狠地盯着王损的背影,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录。身为皇子,尤其是排行靠前,储位有望,他盼着有人提立储之事,但是那个人绝不能是王损。

    王谈眼中,只有嫡出的二阿哥才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人选,其他皇子阿哥都是臣,或者是有异心的乱臣贼子。

    “老而不死,老匹夫!”三阿哥在心底咒骂道。

    四阿哥的心里也一颤一颤的,他怕的不是王损执意立储,而是皇父捉摸不定的心思。

    正月里点他祭陵,前几日又下旨,让他在万寿节之日祭太庙,这背后到底是真心”小还是画饼”着实令人费劲”

    户部衙门,本堂。

    接过蒋坚递过来的条子。确认上边并无曹螟之名,曹颐长吁了口。

    他问过曹月瞧在场上到底答得如何。曹烦也知道皇上使人磨堪会试原卷之事,如实作答。

    因压力过大,曹帕下场前好长一段时间都失眠。下场后,他的文章也做得平平,还不如平素里的顺手,所以他才会以为自己指定

    他这样说,曹颗这个做哥哥的,少不得为他操心,寻人打了招呼,先一步得到磨堪进展的消息。

    如今,知道有十二人的卷子出了问题,没有堂弟的名字,看来这下终于可以安心。

    回到府中,曹颗使人唤来堂弟,将这个好消息告之。

    会试过后,还有殿室。一甲、二甲、三甲分列,前程各异。如今曹撅听了堂兄的话,终于不再忐忑,老实开始预备殿试。

    次日,就有御史因举子聚众之事,弹劾今科会试副主考礼部侍郎兼督察院左副都御使李绫。

    李绫本身兼着左副督御史的职,倒叫属下弹劾了,引得六部官员幸灾乐祸。

    大家背后说起来,都道:“小狗咬大狗,狂吠一通,忒是热闹!”

    曹颊听了,却晓得,科举案要了了,这个李绫要替皇帝“背黑锅。”总要有个人出来,为三月初四那日的“黄沙蔽日”负责,好堵天下悠悠之口。

    几日后,康熙就有旨意下来,将李俊贬到永定河以工效力。

    六部里的低声窃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十二位御史联名,请求复立太子之事,举朝哗然。康熙震怒,这十二名御史没有“因言问罪”大学士王损却是因有“结党。之嫌被拘拿。

    同别人的蠢蠢欲动相比,曹颗心里镇定许多,随便他们怎么折腾,这二阿哥走出不来的。他将预备好的万寿节献礼,送至内务府,而后就等着万寿节庆典。

    康熙口口声声说,不举行庆典,但是御宇六十年,可谓古往今来第一人,他心中未尝不是洋洋自得。

    所以,礼部联合内务府,该张罗的还是要张罗。

    转眼,到了三月十八小万寿节这日。

    虽没有宫廷赐宴,但是京城所有的王公大臣、还有外地进京贺寿的文武大员齐进宫恭贺。

    太和殿上,礼乐声声,肃穆庄严。

    间隔十余年,曹颇再次见到年羹尧。

    列队的外地文武大员有十数人,但是曹颐还是一眼就认出年羹尧。

    他穿着二品服饰,脸上已经褪去文人的儒雅,带着几分彪悍之气。他督抚四川十几年,将开国来马蚤乱不断的四”治理得服服帖帖,这其中自是少不得震慑与杀戮。

    看着年羹尧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已经有几分“年大将军”的气势,曹颗却是不爽得很。

    是的,非常不爽。

    曹颗为同年羹尧扯皮做的预备,都打了水漂。集总督印与巡抚印为一身的年羹尧,压根没有将曹颐这个新上任的户部侍郎放在眼中。

    户部那边,他面前没露。只两个属官到户部见曹颗。

    开国以来,进京的外地督抚。如此嚣张,年莫尧当属第一人。

    若是不干曹颗之事,他乐得看热闹。

    年莫尧三十岁升督抚。是本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这些年政绩又是有目共睹,实有嚣张的本钱。

    但是这份嚣张的对面。站着本朝最年轻的二品侍郎,落到旁人眼中,这说什么都有了。

    固然有说年羹尧嚣张无礼的。还有不少说曹颐年轻、不能服众的。

    曹颗无辜做了年羹尧“嚣张小,的垫脚石,心里自然不能痛快。虽说他能安慰自己,同年羹尧交恶不是坏事,算是祸之福相依,但是却无法抹去被扫了颜面的事实。

    官场上,最不乏的就是欺软怕硬之人。

    曹颗若是退让一步,往后少不得就要被人欺到头上,是退无可退。

    现下,曹颗只能盯着年羹尧咬牙根。

    虽说同样是二品,督抚大员是封疆大吏,侍郎只是副堂官。但是为何那些督抚进京,送冰敬、炭敬。连六部笔帖式都送到,这其中尤其是以户部为重。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户部捏着各省的财脉。

    曹颗心里已经隐隐有些兴奋,想要看到年羹尧变脸的模样。

    辱人者,人必辱之。

    他曹颗不会主动去欺负人,但是也不会白白地受气。

    这梁子,结定了。

    同曹颗二样心里不爽的。还有四阿哥。

    他的门人中,官职最高的就是年羹尧,加上如今年羹尧在四川,正是西北要地,所以分量越重。

    年莫尧的张狂,同四阿哥向来低调内敛的性子差距太大,使得他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尤其是这回户部之事。固然明面上没脸的是分管四川司的侍郎曹颐,但是如今掌部务的是他四阿哥。更不要说,曹颗对他向来恭敬,早已被他当成自己人。

    万寿节后,年羹尧携子过府请安时,四阿哥便对他道:“户部衙门那边,亮工抽空走一遭。好好的。闹这么一出,最后吃亏的还是你

    年羹尧闻言,挑了挑眉。却是不以为然,道:“有主子在户部,还有其他小鬼敢生事儿?奴才全赖主子照拂,户部衙门那边,冰敬也没拉下,实懒得再去应酬。”

    四阿哥听了,虽然对年羹尧对自己的依赖很满意,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上下打量年羹尧几眼,道:“亮工,你不是行事鲁莽之人,是否对曹颗有所误会?”

    年羹尧闻言,笑道:“主子。奴才同曹颐井水不犯河水,何来误会之说?”

    四阿哥寻思也是,年羹尧外放出京时,曹颐还在侍卫任上,两人本就没打过交道。

    四阿哥不好说的太深。毕竟还有年熙在场,不愿落了年羹尧面子,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曹颊同你十三爷关系最好,你在京里,多少要给他留点面子

    年羹尧笑着应了,话题又转到西北军事上。

    年熙坐在父亲下首,听着父亲与四阿哥的话,心里有些不放心。

    他是年羹尧的儿子,自然晓得曹颗不是受了“无妄之灾。”而是父亲故意发作。

    年氏入雍亲王府多年,好不容易诞下阿哥,年羹尧这做舅舅的,也是真心欢喜。

    这次递折子请求回京陛见,他也想要探望妹妹与外甥。没想到还没到京,就得了小阿哥天了的消息,年羹尧心里憋着一股火。

    待到了京城,他知晓小阿哥百日时,曹家送的礼平平,那心中的不满终于找到宣泄之处,,

    嘎嘎。争取不熬夜,养好身体,以后勤恶

    第八百九十一章“回礼”

    933819第八百九十一章“回礼”

    说四阿哥对年羹尧专程提了曹嗣,但是年羹羔并没有知在小

    除了皇上与四阿哥这个主子,旁人在他心中,实没什么分量。再说,他走进士出身的实权总督,自然瞧不起曹颗?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