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9部分阅读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9部分阅读

    心,如今下了雨,却也是心情大好:“额驸,前些日子实在是难熬,这下了雨了,想来你们户部也不用再向先前那般忙碌!”

    曹颙这些日子带着步军衙门的人跟着四阿哥防疫,早出晚归,累得瘦了一圈。为了不让初瑜惦记,他便谎称是司里正为统计直隶历年减免钱粮忙着。

    初瑜想法子弄了各种补品,但因这几日曹颙每日见得都是尸体病患,哪里还有什么好胃口?但凡带荤腥的。更是见了就反胃地。初瑜暗暗心焦,便整理日换着花样地研究素菜,这情形方算好些。

    听到初瑜提到差事,曹颙笑着说道:“哪里是一场雨就能够解决的,约摸着还要再忙些时日,到月底应该会好些!”

    初瑜听到还要忙大半月,不禁担心起曹颙的身体,眉头锁得紧紧的。

    曹颙拍了拍她的肩膀,道:“我没事。前些日子是暑气弄得,有些苦夏,这雨水下来,天气正好便会无碍了!倒是累得你。跟我吃了好几日的素,明日开始饭食不必再如此!”

    初瑜温顺地点了点头,喜云与喜彩两个在屋里摆好了早饭,出来请两位主子。

    除了几个小菜并两碟子饽饽外。还有两品粥,一碗碧绿色,一碗金黄|色。这绿色的是菜粥,是将大米碾成末。加上菜汁与盐熬的,透着清香。金黄|色的则是将菜汁换成了南瓜泥。这两样粥品是初瑜这段时间琢磨出来地,菠菜粥正合了曹颙胃口。南瓜粥带着甜糯。她自己个很是喜欢。

    曹颙想着初瑜平日在家没事。怕她嫌闷无聊,便指了指那两品粥道:“这些个确是养人的好东西。单单咱们自己个吃就有些浪费了!初瑜要是闲暇,可以这些研制出的菜肴粥品整理成册,淳平王府那边,三妹妹那边,还有南边父母处,咱们都送上一份。其他交好的人家亦是,保不齐有他们喜欢吃地,让大家也瞧瞧咱们初瑜的贤惠!”

    初瑜前面还边听边点头,最后听到夸自己那句却是臊红了脸,好一会儿方道:“王府与三妹妹、南边还好说,其他人家,会不会有些招摇?虽是咱们好心,却是没得让人家笑话!”

    曹颙笑着说:“那咱就不给他们,只给家里人就是!就是谁也不给,留着给咱们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也好!就叫《初瑜食谱》,做咱们家地传家之宝!”

    听着曹颙嘴里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出来了,初瑜虽是红着脸,却是两眼亮晶晶地问道:“这样妥当吗?这传家宝不都是古董字画、奇珍异宝吗?”

    曹颙摇摇头:“那样多俗气,咱们要留给儿女传承的,必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这食谱里的每一道菜品点心都是你这做娘亲地、做祖母的费了心血研制出来的,往后出阁地女儿、孙女也好,进门地媳妇、孙媳妇也好,咱们都让她抄上一份!”

    初瑜不禁摸了摸肚子,脸上有些寂寥,又即时想起丈夫对自己所说地,这女人家的肚子是否受孕并不是女人这边能够决定地,是要看男人那头。男人身强体壮的,自然就会让妻子早些日子受孕;男人身体有碍,妻子这边也没法子。又想起丈夫所说的,先调理一段日子,等过些日子再要孩子。

    为了不让曹颙“难过”,初瑜寂寥神情一转而过,转眼就换了笑脸,问道:“怎能用初瑜的名字?这样,她们往后说起来不是都不方便!”

    古人长辈的名字都要避讳的,曹颙点点头:“说的是了,我粗心,却是没注意到这些个!那初瑜再想想看,有什么适合的名字没有!”

    初瑜笑嘻嘻地看着曹颙:“若是都是初瑜做了,那额驸这个做爹爹的、做爷爷岂不是就尽不上心力了?”

    “做爹爹、做爷爷啊!”曹颙不禁也笑了,两人少年夫妻,又是新婚,这般说起以后的事情,连升了两辈。想到自己须发皆白,颤悠悠地靠在躺椅上,与初瑜唠叨的画面,他不禁又心生想往。

    曹颙抬头,透过窗纱望见院子里的梧桐,道:“要不就用咱们这院子的名字,叫《桐苑食谱》,初瑜听着可还好?”

    初瑜略一思索:“听着好呢,虽不华丽,却正应景!”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曹颙:“额驸,初瑜并不精通厨艺,不知何时方能撰好这食谱呢!”

    曹颙不禁莞尔:“又不是就要的,急什么?你每年往上添两道菜,这五十年下来也有百种了不是!”

    初瑜连忙点头:“今儿初瑜就将这两品粥与前天晚上那道‘清风佛柳’写上!”

    吃了饭,打梧桐苑出来。曹颙

    怀表,已是卯初二刻(早上七点半)。

    或许是封敦郡王府显了功效,或许是那些王公贵戚也认识到事态的严峻,前几天地巡查防疫都很顺利。有人因时疫暴毙的府邸,也统统有步军衙门这边监管;就算是没有病患的人家,也很是配合地尽量减少外出。

    到了前院,正好看到魏白打外头进来,见到曹颙,抱拳道:“公子!”

    曹颙见他身上干着。鞋子上泥水也少,想起昨夜的雨,问道:“这是早间回来了?”

    魏白笑着点了点头:“天亮前回来过一遭,寻了点东西。给那帮王八蛋加加料!”

    “左右都是一个死,你何必这般费事?到底需要注意些个,这时疫也不是闹着玩的,王府护卫也有警醒之人。不要把你搭进去!”曹颙知道他们兄弟情深,怕他再因此有所闪失,不免又嘱咐一句。

    魏白脸上多了几分戾气:“既是伤了我哥哥,给公子添了堵。若是这般轻易死了,不是便宜了他们!公子放心,老白心里有数。再不敢像往常那般自大。咱不怕真刀真枪。只是那龌龊手段还需提防!”

    曹颙知道。若是不让魏白出了这口气,怕他是消停不下来。便不再多言,仍是将府邸安全交代给他,自己带着小满与吴家兄弟往步军衙门去了。

    原本,按照托合齐的意思,不好劳烦曹颙每日过去,就提出要叫随着曹颙去防疫的那几队官兵去曹府这边等候。曹颙不爱张扬,更不愿冒着让府中人染病的风险,让这么官兵进府,便婉言谢绝了托合齐的好意。

    想是曹颙带人封了敦郡王府之事地缘故,如今步军衙门这边待他比过去不同。不仅托合齐显得殷勤些,就是下面兵士待他也客气几分。那日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亲见的,曹颙这般不畏权贵,正是为了全城百姓,实在是当得起大家伸着大拇哥,赞上一声“好”。

    唯有昌龄,对曹颙亲切中透着几分提防,私下里也对着那日随着曹颙去什刹海的兵士仔细询问过,却都没有发现有何异常。更何况,这两日,敦郡王府已经传出消息,有不少人出现时疫症状,死了好几个护院家丁了。

    昌龄实在琢磨不出曹颙地用意,就算是他看着良善,但是世家出身,自幼耳濡目染下,也该知道有所忌惮。如今这般做,是为了图谋什么?难道真这般无私,这般无害。不知为何,他总是不信,对自己这位表弟从初次见面,就有所防备。

    对于富察家与曹家这亲戚不像亲戚、生人不像生人的关系,昌龄也曾心存疑惑。因母亲去的早,他对舅家基本没有印象,也鲜少听父亲提起。

    今日,曹颙过来步军衙门,托合齐的殷勤又多了几分,却是有所图地:“额驸,这个在下今日要是九门巡查,怕是不能随额驸前往各府了!”

    曹颙带着几分笑意,看着托合齐,不知该不该赞这托合齐“识实务”,为了惜命,是连面皮都不要的。

    托合齐见曹颙笑得古怪,不由得有几分不好意思,道:“实在不是在下有心推托,这个……这个……确有些不便之处。辅国公鄂飞因身体不适,报到内务府处求医。宫里去了御医,却是看着不太好。三阿哥与四阿哥交代了,今日怕是要去他们府上处理处理。在下早年与鄂公有些误会,这般上门却是不太妥当!”

    “辅国公鄂飞?”曹颙沉吟片刻,脑子里出现那个容貌稍显清瘦,听闻他的生辰后有些失态的中年人:“鄂大人不是内大臣吗?怎么没随扈热河?”

    托合齐笑道:“只是暂代罢了,这领侍卫内大臣本是孝昭仁皇后幼弟果毅公阿灵阿,前两年阿灵阿因……因党附皇子阿哥受到责罚,罢了内大臣地职务,便由鄂公暂代。年前,阿灵阿起复,鄂公这边就卸了差事!”

    又是孝昭仁皇后的家族,那阿灵阿岂不是也是十阿哥的母舅?曹颙不禁有些头疼,实在没想到,十阿哥后边地力量竟然这般强大。或许,那八阿哥这般拉拢十阿哥,并非是单纯地手足情深,怕也有番算计在里头。

    鄂飞地国公府在方家胡同附近,离崇文门并不算远。

    这两日见过了亲王贝子府,这边的国公府显得很是不打眼,若不是挂着国公府地牌子,只是一座陈旧的大宅子罢了。

    出来答话是公府的管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曹颙问了两句国公的病情,回说是“气结满肿、不思饮食”,与眼下其他人家的时疫症状并不相同。就是太医诊断过,亦是如此说,只说是暑热缘故,开了些清心安神的药。

    不知为何,曹颙却是暗暗松了口气。近日因时疫去世的,多是老弱妇孺,像是寻常青壮即便染病,也不会卧床不起,有医治的余地。像觉罗太太那般幸运痊愈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为了防患于未然,曹颙难免又是对管家做了番防疫的交代,最后提出前想要去探望下国公。那管家略感意外,不敢自作主张,请曹颙稍等片刻,进去请示主人去了。

    曹颙心里有些紧张,对位自己这位原上司,虽然说过两次话,却也并不显得亲近。但是不知为何,自己这般鬼使神差地,就是想要见他一见。

    第一百七十二章 难解

    个国公府死气沉沉,一路上,只见到三两个小厮、仆颙也知道宗室并不都是平王府那般有权势,但仍是为这般萧索景象而感到意外。

    鄂飞是在内堂接待曹颙的,只披着件家常衣服,歪靠在半旧的靛青缎靠背上。他脸色很是不好,苍白里透着股铁青,又显得十分疲惫。

    曹颙上前见礼,鄂飞伸手叫起,指着地上的椅子让他坐了:“这般病态,并不宜见客,只是听说你近日跟着四阿哥忙着防疫的差事,心里有些不放心,便请你进来!”

    虽然曹颙做过鄂飞的属下,但两人不过是点头之交,鄂飞这明显带着长辈关爱的话却说得极其自然、毫不作伪。

    曹颙想着他素日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办事严谨、讲究分寸的,眼下却是如垂暮老人般,只是让人觉得孤苦,不禁也是戚戚然,一时说话也带着关切:“卑职这边都好,只是大人您这里,也要多加保重方好。”

    鄂飞看出曹颙脸上的关切,不由得失神,最后方笑了笑道:“我这算不上大毛病,都是老马多事,非要报内务府!不过是上了岁数,休养两日便好了!”

    曹颙见鄂飞的衣袖处多有磨损,不由一愣,随即想到他是不思饮食,便又问了两句。

    鄂飞或是点头,或是摇头,全然没有将自己身体状况放在心上之意。曹颙见他这般随意,还想要再劝两句。不过想到两人的关系,再说却是有些僭越,而且也不大合时宜,当下也就把到嘴边地话咽了下去。

    又不咸不淡地说了两句京城局势,曹颙见他面色越来越和煦,带着亲长般的神情,终忍不住问出了埋在心底两年的疑惑:“卑职尚记得初见大人,大人神情略有异样,莫非大人识得卑职尊长?”

    鄂飞听了一愣。好一会儿方反应过来,不由地咳了起来,直咳得满脸通红,样子实在难受。

    曹颙忙起身。近前帮他拍了拍背。

    鄂飞身子一僵,随后渐渐止住咳,却是因咳得力气大些,眼泪都出来了。他尽量相让自己显得平静些。但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泄露了他心中的紧张:“你怎么……想起问这些个?令尊早年常到京中,倒也是识得的!”

    曹颙就算心里再有疑虑,也不好直接开口问他是不是认识自己的母亲,便只是婉转道:“卑职外舅是苏州李家。不知大人可识得?”

    鄂飞的脸上神情变了几变,沉寂了许久,最终只是微微阖上双眼。长叹了口气。整个人委坐在那里。竟是从里到外透露着无尽地感伤。

    曹颙瞧他这般光景。也是再问不下去了,不管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瞧鄂飞的神情,就知道定是痛苦地回忆。

    就算是心生好奇,也不该在这个时候问这些,曹颙深吸了口气,站起身来,装作随意道:“原本听到大人生病,还担心不已,如今看来倒不是大病,真是幸甚!因还有差事,卑职就不多待了,大人好好休息,在下改日再来探望大人!”

    曹颙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听到鄂飞的应答,不禁又开口唤了声:“大人……”

    鄂飞像从梦境中醒来一般,嗯了一声,然后缓缓道:“那是二十八年的事了,当时我不过是一少年,就同你如今差不多大,在万岁爷身边当差。正赶上圣驾二次南巡……”

    是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故事,在康熙身边当差地侍卫鄂飞,在随着圣驾南下,驻留苏州时,见到了一个美貌温柔的小姐。这小姐既没有满洲姑骄横,也没有汉人姑娘的怯懦,行事端地是大方有礼。

    鄂飞的父亲死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生母又早亡。因此,康熙对这个宗侄很是另眼相待,颇有栽培之心。

    或许是因自幼缺少父母关爱的缘故,鄂飞在婚姻大事上格外慎重,曾求得恩典,要选自己心爱的女子为妻。苏州这位小姐,正可好入了鄂飞地眼。

    鄂飞细细打听了,这位小姐同自己一般自幼失父,而今随着母亲住在堂兄家。因那小姐是大家闺秀,自重身份,鲜少在人前出现,鄂飞也不过是无意间见过一面。他虽有“慕艾”之心,却也做不出私相授受的勾当,便打了主意,亲近她的堂兄。

    那小姐地堂兄年纪较长,是把这小妹当女儿般,如今到了婚龄,也想要为她寻一门合适地亲事。知晓了这小国公地心意后,他倒是很是满意的模样。毕竟这小国公是正经地黄带子,又是万岁爷带在身边教导的,可见其前程似锦。

    因顾忌到自家出身有些卑微,那堂兄还是心存疑虑,怕国公有了出身高贵的侧室后,堂妹受委屈。

    这小国公就赌咒发誓,这辈子就对这小姐好,否则定不得好死。这小国公的诚意打动了那小姐的堂兄,那堂兄答应了这门亲事。这国公将父亲的遗物,一把匕首当作小定,交给那位小姐的堂兄。

    小国公还想着怎么开口求万岁爷,次日就接了差事,被派去山东。

    等到圣驾回京,小国公有机会提起时,又赶上孝懿皇后崩。国丧期间,哪里能够提亲事?他只好耐着心继续等。好不容易等到国丧后,却又赶上噶尔丹入犯乌珠穆沁发动叛乱,康熙亲征,驻博洛和屯,后因疾回銮。就这样,在一波又一波的事情中,时间慢慢流逝过去,离当初与那小姐堂兄约定亲事已经过了一年多。

    这期间,这小国公也打发人往苏州送信,那堂兄的回信却只是静听上命。等到这小国公终于忍不住,求康熙赐婚时,却得到另个惊人的消息。那小姐已经在国丧后。嫁江宁织造为继室,而这门亲事正是圣上所指。

    小国公地悲愤莫名,想

    日对自己向来疼爱有加的康熙为何这般乱点鸳鸯谱。他原由,没有人给他一个说法。康熙叫人将他留在李家的那把匕首给他,另给他指了门体面的亲事。

    说到这里,鄂飞就止住了。曹颙听着,亦是唏嘘不已,可以想像得到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是用何等热烈的心情地期盼这门亲事。得知变故后又是怎么样黯然心碎。

    这些尘封往事,想必也是压在鄂飞心头二十多年,沉重无比,这般说了出来。他的神态反而较先前平和了些。看着曹颙脸上也颇有感触,他不由得摇了摇头,苦笑道:“到底是人老了,便得啰嗦古怪些。竟同你说这些个!”

    因涉及到自己的母亲,曹颙一时不知怎么开口宽慰,过了好一会儿,方说:“我自打落地伊始。便在祖母身边长大,那时对母亲并不算亲近。而后大些,方知道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亲平日里看不出什么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