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官仙 > 官仙第1224部分阅读

官仙第1224部分阅读

非你在其他县区有关系,能统一采购一批,但是……你不是不跟政府打交道的吗?”

    “这个……我们可以挣中介费,”施淑华笑着回答。

    “那不可能,这个消息马上要见报的,”陈太忠摇摇头,这大棚是北崇的政绩,必须要宣传的,“一见报,都来北崇打听消息了,你赚什么的中介费?”

    “其实我是说,你们搞得了移动大棚,就能搞得了便携式帐篷,还有蚊帐什么的,”施淑华笑了起来,又冲廖大宝招一招手,“给我冲杯茶。”

    廖主任也知道。这女人是他惹不起的。于是转身冲茶去了,陈太忠听到这个回答,却是有点哭笑不得。“大棚和蚊帐……这中间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其实真的差得不多,”施淑华摇摇头,“无非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搞大棚的那个公司……不是要搞不锈钢加工的吗?”

    这个倒是!陈太忠非常清楚,卢天祥最初看好的,就是不锈钢制品的加工,然后延展到其他金属制品,不过区政府一下抛出一个一千多万的订单,直接把卢总砸晕了。

    所以卢天祥才放下板材厂,优先搞这个大棚,这一个单子卢总并没有打算挣多少钱。只是想通过这个,把队伍带起来北崇可不比朝田,初级人才都很缺乏。而有了熟练的技术工人。下一步才好发展。

    那么,这个蚊帐也好帐篷也罢。都是能搞一搞的,但是这里面有个最重要的问题,陈区长叹一口气,“这东西搞出来容易,想卖掉就难了,既不是大宗用品,而且北崇也缺乏专门的……这个缺乏……咳咳。”

    “缺乏专门的销售人才,是吧?”施淑华笑眯眯地看着他,直盯得他浑身不自在,才傲然回答,“货放在我斯嘉丽里面……还怕卖不出去?”

    陈太忠现在已经知道,斯嘉丽仓储式超市,在朝田做得极大,虽然只有一个总店两个分店,每天也不愁走上百万的流水,而且这个超市,是出了名的难进场,各种签约费、上架费、活动赞助和店庆费之类的,层出不穷。

    可是不管怎么说,超市终究是超市,不是土产日杂批发市场,走量的话,没准有点难度,他沉吟着发问,“你们那里……蚊帐卖得好吗?”

    “卖得好不好,关键看宣传,”施淑华很随意地回答,“我免去你各种费用,每次打折的彩页上,都把你挂上去,利润可能没有多少,但是走量是没问题的……妹夫,姐也就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利润也不会少很多吧,毕竟是厂家直接对卖场,”陈太忠听着“妹夫”这俩字儿,有点不舒服,但也没觉得有多难受,“其实这个事情,你可以直接跟卢天祥谈,那是你俩的买卖,我北崇能挣几个钱?”

    “不是看你面子,我稀罕跟他谈?”施淑华不屑地哼一声,她这个傲慢是很有底气的,“多少人上杆子给斯嘉丽送货,我照顾的是你……不是他!”

    “施姐,你可以跟这个人谈谈合作,”荆紫菱看他俩说了半天,禁不住插句嘴,“你可以在他公司投点股份嘛,那你卖场也赚钱,工厂也赚钱。”

    “紫菱你这就不懂了,没有人能既当球员又当裁判,”施淑华直截了当地回答。

    “这里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太大了,首先,下家有反制我的手段了,因为厂方有我的利益,他的服务不及时,我不好及时作出惩处,但是搞超市,最重要的就是形象……该退不退,该换不换,该安装了没时间,超市允许有漏洞,但是不允许不公平。”

    “其次,我纵容了他,别的厂家就会有样学样,我也不能一概拒绝,这涉及到不同的采购渠道和人员,或者还有什么领导的招呼,可能导致人心不稳。”

    “第三……”

    3772章忙里偷闲(下)

    “你就别第三了,”陈太忠打断了施淑华的话,生产和经营必须分开的道理,他非常清楚,不分开的话,可能的问题真的太多了。

    不过他依旧是很高兴,北崇出产的物资,又多了一个出口,这是天大的喜事,说句实话,以前他还真没重视过斯嘉丽超市的销售能力。

    于是他想敲定一下,“现在是蚊帐销售旺季,你帮北崇卖蚊帐的话,一年能卖多少?”

    “这个我真没了解过,”施淑华苦笑着摇摇头,“只要性价比好,不会比土产日杂批发市场差多少,那里走的量大,但是利润更低,而且……你们进入我们斯嘉丽的采购名单,那就进了别的商家眼里,甚至可能被邻省的超市关注到,想跑其他卖场也方便了很多。”

    “听起来也卖不了太多?”陈太忠试探着问一句。

    “他们能做的多了,不锈钢制品,勺子铲子什么的不说,档次高一点。就是鸣笛茶壶。电热壶都能做,”施淑华没好气地回答,“只要把口碑打出去了。还担心销量?”

    “这个……”陈区长犹豫半天,终于很没出息地问一句,“北崇的大棚蔬菜。能不能在斯嘉丽卖啊?”

    “蔬菜……北崇没优势,你倒不如卖到绕云或者通达,只说运费就差多了,反季节蔬菜好一点,但是也要考虑运费,”施淑华哭笑不得地摇摇头,“我说太忠,斯嘉丽进场真的很严的,我这是帮你忙。你也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塞过来。”

    “惹得我火了,回头就在北崇开个白瑞德超市,”陈区长很不高兴地看她一眼。

    “你要开的话。也得是艾希礼超市。”荆紫菱听到这话,登时就无法忍受了。虽然他可能是无心的,“我不喜欢白瑞德,但是你不能是别人的白瑞德……我宁愿让你多给我买几条纱巾,宁愿听你说我脖子长!”

    “我就觉得艾希礼挺好,”施淑华笑眯眯地看一眼荆紫菱,“其实我不太爱看《飘》。”

    “咱们的谈话,似乎太文青了,要不,说一说罗伯特?金凯吧?”陈区长干笑一声,“或者……段正淳啥的?”

    “妹夫是个流氓,”施淑华侧头看一眼荆紫菱,“师妹你的眼光……很独特。”

    “习惯就好了,”荆紫菱站起身来,转身向外走去,“起码这个流氓能惦记他辖区里农民的大棚蔬菜,我说了……结婚以前随他折腾,男人其实都是孩子。”

    看着两人离开,陈太忠无奈地撇一撇嘴,“这个……博览群书也是错误?”

    不管怎么说,因为他的博览群书,导致小紫菱北崇之行的第二天晚上,也没在小院里待多久,次日,天上又开始下雨。

    陈区长带着荆紫菱一行人,来武水边的清阳河钓了半上午的鱼,不过钓起来四五条鱼,都是十三、四厘米长的小鱼,还不够熬一锅鱼汤的,大家不得不从渔夫那里买了几条半斤左右的鱼,才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施淑华倒是对这里的景色赞扬了一番,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喜欢这里。

    小荆总的午觉,那是雷打不动的,直到快到区政府了,她才打着哈欠醒来,陈区长想着,北崇也没啥可看的,于是就问她一句,“要不,咱们去看一看泥石流遗迹?哎呀,我当时组织大家逃生……那叫个辛苦。”

    “你好像跟泥石流有缘,”荆紫菱哭笑不得地摇摇头,“柳青云拍的那个短片,都不知道骗了我多少眼泪了,行,那就去看看吧……等等,我先准备点慰问品。”

    易网公司老大去灾区视察,肯定不能空手去,这都是惯例了要不然太跌份儿,所以大家在下午三点半,才来到了受灾的小贾村。

    小贾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路已经完全垫上了渣石,被泥石流冲过的土地,不少地方也已长起了农作物,而冲刷过的山坡上,更是建起了不少大棚。

    但饶是如此,那惊人天灾的遗迹也随处可见,荆紫菱和施淑华下车之后,目睹着大自然惊人的毁灭力,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好半天之后,小荆总才侧头看一眼陈太忠,“你在烟云山遇到的泥石流,有没有这么大?”

    “要是有这么大,那我还真是抢救不回来了,”陈区长苦笑着回答,两个泥石流的规模差得太多,一个只堵了一截路,一个从远处奔涌而来,整整吞下了一个村子。

    我可绝对不相信你回不来,荆紫菱悻悻地白他一眼,这个不怎么见面的男友身上,有太多她所不了解的东西早晚会一点一点摸出他的底牌。

    施淑华回过神来,眼珠一转,“我说陈区长,这里其实视觉效果不错,可以建个泥石流主题公园,也能算北崇一景。”

    “伤口就没必要露给别人看了吧,”陈太忠摇摇头,他从来不习惯装可怜,听到这个建议就下意识地反对,“全国的泥石流灾害多了,也没听说谁家就建了主题公园。”

    “这你就说得不对了,泥石流灾害是要死人的,面临那种惨事。谁还有心思搞公园?”施淑华摇摇头。“倒是小贾村这么大的灾害,只死了两个人,完全有资格搞这个公园。将来的武水风景区能发展起来的话,这是一个不错的补充。”

    “这个嘛……”陈太忠听得有点意动,施总对他的夸奖倒还在其次。关键是他以前没想过,别人为什么不搞泥石流公园,现在总算是想通了这一点,不过他还是有点犹豫,“可是……谁吃撑着了会来看这个?”

    “火山公园、冰川公园都有人在搞,泥石流为什么不行?”施淑华很不屑地表示,“随便哪里有个溶洞,都能成风景区,也不比泥石流强多少吧?”

    陈太忠想一想。抬手一指前方不远的一抹绿色,苦笑着发话,“看到没有。已经有小草长起来了。就怕这公园还没建成,就又恢复成了荒山。”

    荆紫菱见到那几棵看起来柔弱纤细的小草。心里莫名其妙地生出了一丝感慨,“这样的石头缝里都能长出来,生命力真顽强,我要拍张照片。”

    “那倒不如跟我们北崇人合影了,”陈区长微微一笑,“北崇人也有同样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你总不该只欣赏得了草的好,看不到人的可贵。”

    “陈区长这话说得好,”话音刚落,身后传来一声娇滴滴的喝彩,大家扭头一看,却是一个美艳的女子站在那里,笑吟吟地看着他们,她的身边还有一位男士,不过是路人甲而已,光芒全集中在她一人身上。

    “这就是荆总了吧,”女人主动走上前,伸出了白皙的小手,“早听说陈区长的女朋友漂亮了,见到真人才知道,倾国倾城这个成语,真的可以用来形容美女。”

    “你好,”荆紫菱淡淡地一笑,对这种赞美,她早就习惯了,伸出手同对方轻轻握一下,又看一眼身边的陈太忠,“太忠哥,这位是?”

    “恒北经济导报的牛总编,”陈区长随意地介绍一下,然后眉头微微一皱,“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采访啊,灾后重建的小贾村嘛,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牛晓睿淡淡地一笑,“导报可比不了朝田晚报的,人家能报道堆场的事,我们只能报道这个。”

    “我可没说不让你曝光,适度的曝光还是可以的,”陈区长白她一眼,“我让你写的关于移动大棚的稿子,你写了吗?”

    “昨天就登了,”牛晓睿哭笑不得地摇摇头,“我们夸你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稍微说两句你的不好,直接就派警察抓人。”

    “只要你写出来,按字数拿钱就行了,”陈区长说完,又侧头跟小紫菱解释一句,“她给我们区里写软文,宣传北崇的建设成果。”

    “嗯,那辛苦了,”荆紫菱冲牛晓睿微笑着点点头,她还真没觉得,对方有做自己对手的资格,所以谈吐举止表现得很大气。

    可她越是平淡,牛总编心里就越发地不服气,心说你除了相貌好一点,其他的也不见得比我强,怎么就这么居高临下地说话呢?

    于是她问一声,“陈区长,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稿子,我还有几个要点把握不住,你什么时候有空?我去找你。”

    “你跟宣教部陈部长商量吧,本来就是党委牵头的事,”陈太忠很随意地一摆手,带着荆紫菱和施淑华转身离开。

    这次来小贾村,陈太忠并没有带着金龙大巴,而是蹭着施总的加长林肯来的,才一上车,施淑华就冷哼一声,“紫菱,那个牛总编……不是个善碴,你要提醒你的流氓老公,小心了。”

    “是这样吗?”荆紫菱扭头看着陈太忠笑。

    “哪里的事儿,”陈太忠不耐烦地哼一声,“我每天多少事情,哪儿有心思搞这些名堂,也就是你来了,我才抽空陪陪你,就闲这么两天,又攒下不少活儿了……”

    (今天不在状态,写得不太满意,不过没时间改了,请大家谅解,还有就是……掉到第十六名了,大声召唤月票。)

    第一卷 3773-3774大力支持

    3773章大力支持(上)

    三天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小荆总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恋人,返回了首都。(本章节由网友上传 )

    陈太忠还真是积攒下了一大堆的活儿,其中大学生返乡创业招聘会已经开始了,他实在顾不得关心这个,露了个面就离开了事实上他相信,隋彪应该在暗中盯着。

    那个事情他可以不管,但是计委向区党委借调干部一事,他是不得不管,陈区长不出面的话,凭王媛媛的小身板,根本镇不住场子。

    隋彪够狠的,直接发过来了十七个人的名单,陈太忠遵守承诺,直接发了借调函给党委,不过非常遗憾的是,三天后,只有十五个人来报到,其中有两个还不是本人。

    没来的四个人里,有一个是脱产学习去了有学校的证明文件,不过这货混日子混习惯了,脱产都不跟单位打招呼,隋彪也不向他了解原因,直接报了名过来,弄了这么一出笑话。

    其他三个就有意思了,一水儿的病假,其中两个虽然自己来不了,却是找到了替补人选没错,借调也可以替补。

    所谓的借调,就是用人单位急需某种人才,从其他单位借用,借调函可以点明被借调的对象,比如说首都奥组委想把陈区长借调过去,就可以直接点名陈太忠同志有良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涉外工作经验,我们要借人,而且只借他。

    这种借调函并不罕见,谋划向好单位借调的主儿,为了防止别人截胡,借调函通常就是点名直接要某人,很多时候连详细的理由都不给。就是四个字“工作需要”真给出理由来。没准还会被人钻了空子。

    然而与此对应的是,还有一些借调,那是真正的缺人。比如说同样是首都奥组委,需要某方面的专业人才,给相关单位发函借调。这个借调函就未必非某人不可,阐明需求就行了。

    区政府发给区党委的借调函,十七个人并不全都是“工作需要”的原因,有七、八个还是列出了具体的需求全是工作需要的话,针对性就有点强了。

    可这么一来,就有可乘之机了,像纪检委的那位傅宾就是,区政府的借调函说了,要求“党性强觉悟高、擅长政治工作”的干部。区政府认为,“傅宾同志较为合适”。

    这只是稍微婉转了一下,不成想傅宾同志不但病了。纪检委还特意地找了一个叫刘骅的人来顶替。这意思很明确区政府想要就留下,不想要也就没了。

    还有一个。也是类似的情况,只有一个党史办的主任科员,直接抱病不来已经是党史办了,还怕会更糟糕吗?

    “不想来的,那就别来了,”陈太忠了人员名单后,吩咐王媛媛一句,“你通知到这十三个人,明天上午九点,去小会议室开会,告诉他们,到时候我要参加。”

    “那这个刘骅和黄秀榕……就不接收了?”王主任娥眉轻蹙,低声请示。

    “他俩算哪棵葱?区政府想借调谁,还用不着别人代咱们做主,”陈区长不屑地哼一声,然后问起了别的,“煤场的管理条例出来了吧?拿给我看一看……过两天西王庄的煤场就剪彩了,必须尽快完善。”

    “一个煤场最少也需要四个正式工,”王媛媛眉头紧皱,“临时工的话,也得有八个左右,还得有几条狗……实在不能再少了。”

    “北崇的民风,不至于出现有组织偷盗煤炭的现象吧?”陈区长觉得这个编制有点大了,事实上他认为,自己在北崇有很好的民众基础,随便说一句,倒不信谁还敢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