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官仙 > 官仙第1158部分阅读

官仙第1158部分阅读

……那既然出去了,肯定不能来咱这穷地方,还是要去大城市。”

    “只求一口吃喝,邻居都满足不了,那就是做人太失败了,”葛宝玲对他这话报之以冷笑,“而且一旦去了大城市……耳濡目染之下,求的就不是吃喝了。”

    你对人的要求,未免太苛刻了,陈太忠心里对葛区长有了评价,不过他不能说,她的想法就是错的,“你把福利院的改造方案拿出来,我好好考虑一下。”

    可是葛宝玲是什么人?她从来不肯受委屈的,尤其是讲道理,她不怕任何人这也是女性干部的优势,她冷笑一声,“陈区长,你小时候见过乞丐吗?”

    “当然见过啦,”陈太忠理直气壮地回答,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见过乞丐,当时他穿越了不久,见到桥洞下有乞丐,就把手里做为早餐的馒头给了对方,不过他把馒头掰开了,往里面夹了点沙恶作剧而已。

    “我小时候就没有见过,”葛宝玲微微一笑,语出惊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个我真不知道,葛区长你讲,”陈太忠其实能想到若干种可能,户口制度、限制外出什么之类的,葛区长小的时候,那应该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不过做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他需要做的,是认真的聆听,不懂就承认,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不懂装懂,是贻笑大方,做领导的想服众,要有一颗虚怀若谷的心。

    “我是在双寨上学的,那个地方不可能有乞丐,”葛宝玲笑一笑,很平淡地阐述,“我父亲是铁路局的,有宿舍,来铁路局要饭的人也不多,那时候要饭的可不像现在这么精明……他们不懂得片区划分,也不知道铁路宿舍比一般人有钱。”

    “嗯,你继续,”陈太忠点点头,葛宝玲你这么碎嘴,难道是……生理周期到了?

    “但是我就是没见过他们,大概一个月,有那么一两次,街坊邻居会在街上喊,呀,要饭的来了,”葛区长完全陷入了回忆中,她近似于喃喃自语,“那时候,我妈就会把门关住,说是如果开门的话,少得给对方半个馒头……可是我家也没吃的。”

    3531章旧怨来了(下)

    陈太忠相信,葛宝玲阐述的是事实,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确实有那样的心肠,要饭的上门,咱惹不起就躲得起了。

    可是再看一看现在的乞丐,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给人家两个馒头,人家会鄙视地看你一眼今天的饭我吃过了,给点钱行吗?

    “不管北崇有没有要饭的,这个预案也该先建立起来,事到临头再做就晚了,”陈太忠沉声指示,“而且将来,要考虑完善鳏寡孤独的生活保障问题,健全保障体系。”

    “健全保障体系?”葛区长讶然地重复一句,这块饼真的太大了,大到她基本上不会为此而动心。“这个做起来……难度太大了。你在的话,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你早晚要走的。”

    “你说的这个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陈区长认可她的说法,文明办、驻欧办在他走后的表现可为佐证,他轻喟一声,“但总不能因为可能会变坏,就不去做事。而且以后,政策也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

    “那我先去准备福利院的方案,”葛区长点点头,她不想就这个话题说太多,陈区长真的能做到的话,她支持就是了,现在多说无益。

    葛区长出去之后,是谭区长来汇报武水乡的旅游资源的情况。武水的旅游资源是有。但是有特色的不多,谭胜利花了二十分钟,来表述那里值得搞一下。

    再然后是白凤鸣,白区长将卷烟厂和电厂的进度汇报一下,又说了一些城建方面的计划,这一谈就用去了半个多小时。

    白凤鸣出去,陈区长就接到了朱奋起的电话,朱局长的声音里。有压抑不住的惊喜,“区长,张一元交待了……”

    “嗯……交待了什么?”陈太忠大致算一算时间,张一元已经被抓了六、七天,应该是受了一些罪,却不知道那厮交待了些什么,让老朱如此地开心。

    “杀害徐波的凶手。确实跟他认识,”朱奋起真的很开心,面临前任留下的若干起枪击案,而他上任之后,也遭遇了一起枪击案。

    朱局长虽然跟区长配合得不错,也有几个诸如雷管之类的案,做得还可以,但是那几起枪击案一直没有进展,他的压力也大,“这样……我现在就去当面向您汇报。”

    张一元是在今天凌晨吐口的,说他跟那俩东北人是在澳、门赌场认识的,虽然认识却不熟悉,人家来阳州租车,他就行了一个方便。

    至于东北人的名字,他只知道一个叫王强,这未必是真名,另一个他是只知道绰号,叫二虎张一元说了,在江湖上混的都是这样,人家不说来路,就不能多问。

    不过省厅的人并不这么认为,就算姓张的你很四海,但是来路不明的主儿,你就会那么大方地把车租出去?

    这里面必然是有一定问题的,抑或者姓张的和那俩东北人还有过其他的合作,不过省厅的人也不着急,口既然已经开了,那就一点一点地撕吧。

    朱奋起如此开心,是他还有一些关联想像,“张一元不会一开始就交待重大问题的,他既然能跟这俩东北人在赌场认识,就有可能认识那个自杀的枪手。”

    这个逻辑一点错都没有,而且警察做推理,从来都是要将一点点的可能无限放大。

    朱奋起很兴奋地分析,“考虑到那个枪手供述的,一开始只想击伤你,也就是说恐吓的意图非常明显,再加上他会利用刘金虎的死来混淆视线,说明他对阳州的当地情况不陌生……这越分析,我就越觉得,张一元的嫌疑很大。”

    他没办法不兴奋,如果他推断正确,只张一元一人,就涉及两起枪击案,他肩头的压力,要因此轻松很多。

    “省厅怎么会告诉你这个消息?”陈太忠能理解他的兴奋。

    “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问题不大了,”朱奋起微笑着回答,然后他嘴角抽动一下,看起来有点悻悻,“他们希望暂扣四海车行的物资和人……那些车分局在用。”

    “人可以给他们,车不要给,”陈区长摇摇头,淡淡地指示,北崇分局的用车真的紧张,而且他短期内没有为警察局配车的打算。

    这就是陈区长上午大致的工作,下午的时候,宣教部长陈文选很罕见地打电话过来,“陈区长,有外地的记者来采访拐卖儿童的案件,区政府这里,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外地的记者?”陈太忠听得眉头皱一下,“这个案……还在审理中啊,采访的话,主要得看警察局的意思,除了咱们分局,还要看通达市局,不能讲的,那就坚决不能讲。”

    事实上,通达市局那边,已经将案摸得七七八八了。这真的是一个特大的团伙性的拐卖儿童案。流窜多省劣迹斑斑。

    这个团伙的发起人,只是两个不满十七岁的孩,在成功地贩卖了两个小孩之后,卖第三个的时候,差点被警察抓住。

    俩少年挣了钱,花钱就大手大脚,结果他们的家人一问,就知道他俩在挣什么钱了,家人不但不说他们。反倒是积极地出点咱们以后小心点,就不怕警察了。

    这样一来,这个团伙越滚越大,逐渐形成了踩点、望风、行动和贩卖一条龙的犯罪产业,后来又有一次,警察设了陷阱要抓人,结果他们一拥而上,把警察打个半死之后夺路而逃。

    这么一来。这帮穷凶极恶的罪犯就不敢再干下去了。可是他们手上还有十几个孩,以女孩居多男孩比较好卖。

    于是他们就开发出了的产业,带着孩乞讨,因为他们组织严密,防范意识非常强,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伙人都没有被人抓住,不过这个影一般的贩卖儿童团伙。已经是在多地警方挂了号。

    他们对孩的洗脑,并不仅仅是限于乞讨的孩,对那些会贩卖出去的,照样要洗脑在今天上午就出现了这么一起例,警方根据他们的交待,去解救一名被拐卖的孩,结果当着爸爸妈妈和诸多警察的面。那孩硬是不敢认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帮人真的是罪大恶极,不过目前这个犯罪团伙还有多人在逃,所以警方公布信息的时候,肯定要有相关的考虑。

    “他们去过分局了,朱局长拒绝了他们的采访,”陈部长在电话那边解释,“所以他们找到我这里,我就是问一下,区政府达成什么共识没有。”

    朱奋起拒绝采访?陈太忠听得有点奇怪,这学雷锋日还没到呢,老朱啥时候觉悟这么高了,“是什么报纸啊?”

    “朱局长没跟你说?”陈文选禁不住问一句,在他心目中,朱奋起简直就是陈太忠的狗腿,沉吟一下,他方始点出来,“是《华北报》,这个报纸影响比较大……背景也比较复杂,我不太拿得准。”

    “、华、北、报?”陈太忠的嘴角抽动一下,这下他总算明白,为什么老朱不接受采访了……估计又是屁股坐歪了的主儿,怪不得没去通达,而是来了北崇。

    如果……真的是为人贩洗地,这该是何等的无下限啊?

    倒是要看一看,这些人能把地洗成什么样,陈区长微微一笑,“原来是他们,这些人想要采访,那是拦也拦不住,关着门都能写出现场采访的文章来……我的意思是,咱宣教部就没必要安排他们采访了,由他们自己去闯。”

    陈文选一听就明白了,陈区长跟这帮人打过交道,听起来还是有什么旧怨。

    他本来就不想跟这些人多沾染,《华北报》的名头和来历,差不多点处级以上的干部都清楚,北崇虽然偏远了一点,陈部长却是搞宣教工作的,哪里能不知道?

    他不想扛这帮人,这很没必要,但是同时,他也不想支持这帮人这些人删减筛选一下对话,能把你的话断章取义到另一个极端,这样的主儿,避而不见是真的。

    于是陈文选拿起电话,通知自己的通讯员,“区政府那边表态了,宣教部只对本省和中央的媒体,省外媒体的采访,咱们不做安排。”

    区政府表态了?可怜的通讯员听到这话,登时就有点晕了,以他的格局,还不知道《华北报》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奇怪,陈部长一向强调,宣教部和舆论阵地,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工作的,今天怎么就……服从区政府的指示了呢?

    当然,这些不解,并不妨碍他将陈部长的指示传达下去……

    (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将数据恢复,长出一口气,不破金身召唤月票(求魔未完待续

    第一卷 3532-3533谓我何求

    原创3532章谓我何求(上)

    朱奋起接到《新华北报》的采访要求时,一听说对方是想了解一下,北崇警方把那么多人从通达抓到阳州来,有什么说法没有,他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原创首发]

    朱局长也是久仰该报的大名了,虽然对于这个报纸的背景,他不是很清楚,可是在他的眼里,你再有名,也不过是一份报纸而已,还是省外的,土棍就是这样无知无谓。

    这些人从通达抓过来,说法还真是站不住脚,不过警察局执行的是区长的指示,又是政法委书记带队,朱奋起很明确地表示,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不接受采访你们想采访,可以去通达市局采访嘛,那里那么多被拐卖的儿童,肯定可以收获不少素材。

    通达那边已经有人去了,新华北报的记者如此表示,我们是兵分两路。

    他这其实是胡说八道,除非遇到很大的事件,新华北报很少有兵分两路的时候,他只是想抓取一些别人抓不到的新闻,所以才会如此另辟蹊径。

    那也不行,朱局长哪里管这些理由?再次明确地拒绝。

    他做警察这一行,拒绝采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他根本就没当回事,本来他可以向陈区长汇报一声,不过再想一想,这么做不无邀功的嫌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对区长的支持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挂在嘴上。

    第二天,朱奋起已经将此事丢在了脑后,八点半的时候,他接到了来自省厅的电话。

    朱局长只当张一元的案子又有了新的进展,接起电话才笑嘻嘻地说一句你好,不成想对方也干笑一声,“朱局长,你这可是厉害啊,直接跟《新华北报》掐起来了……不过看那个报道。对你们可不太有利。”

    “新华北报?”朱奋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然后不屑地哼一声,“不利又怎么样?又不是他们给我发工资……写了点什么?”

    “你自己买一份看,不就知道了?”省厅的这位也不是什么好货,居然借机调戏人。

    “我们北崇想看今天的新华北报,最少也是下午三点以后的事儿了,那还得是专程去阳州买,”朱局长嘴上说不在乎。但是想到自己可能被这么个大报点名,也是有点心虚,“张主任,先给传一份过来嘛,谢谢你了……”

    因为经费常年紧张,整个北崇分局只有一台传真机。在分局的文印室放着,朱局长走过去拿传真的时候,却看到文印室的小王正看着传真纸发呆。

    “你搞什么?”朱奋起冷哼一声,心中却是生出点不妙的感觉,“收了传真不知道拿给我,这是什么工作态度……嘿,还真敢写。”

    《戴手铐的女孩试问稚童何辜?渣滓洞小萝卜头再现》,这文章一看标题,就吓人得很。朱局长心里微微一抽,渣滓洞,这是说白色恐怖啊。

    新华北报一向秉承的,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念,朱奋起见题目写成这样,心里这不安的感觉就更强了。

    事实上,他对这个报纸的口碑也略略有所了解,知道其文风犀利,经常揭露一些阴暗面。往日里市局的同事们。还经常拿一些上面的段子开玩笑。

    可是这阴暗面落到自己头上,那给人的感觉就太不好了。朱局长本人并没有被该报点名,记者提到他,写得也很客观,当然,看在某些人眼里,如此的措辞,是晦涩、无奈和不得已的小心谨慎北崇警察局的相关负责人,再三明确地拒绝笔者的采访。

    对朱局长来说,这样的措辞问题不大,他的愤怒来自于报道的歪曲,没错,只有身历其境地处在阴暗面当中,才能深刻地认识到,新华北报的报道,是如此地心怀叵测和颠倒黑白他甚至对自己以往曾经引用过上面的素材,而感到深深的耻辱。

    这个案子,别说是那些被拐卖儿童的亲属,就算搁给任何一个思维健全的人来看,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对人贩子的声讨和谴责,但是新华北报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这个报道,将那些穷凶极恶惨无人道的犯罪事实,用短短的两句话略过,反倒是强调,这个……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了,但是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又做错了什么?

    现在的社会,是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将毫无关系的家人牵连到案件中,实施的羁押和精神上的折磨,是对人权的残酷践踏,是违背普世价值的。

    尤其可恶的是,那记者居然从戴手铐的小宸宸身上,看到了小萝卜头的影子“小宸宸正在做寒假作业,被人民警察破门而入强行带走,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做了什么。”

    “她更不知道,这些可敬的警察叔叔们,为什么要给她戴上手铐,让她在诸多小朋友的面前,戴上了只有坏蛋才会戴的手铐,她只知道,今天之后,她会成为所有小朋友的笑柄。”

    “这个发现让她感到,自己世界变得灰暗了,在被关进福利院之后,面对黑乎乎的房间和空荡荡的墙壁,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因为好心人的帮助,笔者有机会跟她做了短暂的接触,小宸宸并没有抱怨什么……或者她根本不懂得抱怨,她只是轻声地问了一句……”

    “这一句话,让笔者觉得心中啪地一声轻响,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此刻碎了,‘叔叔,我想上学’,很简单的要求而这样简单的要求,此刻离小宸宸是那么的遥远。”

    面对如此煽情的文字,朱局长的情也被煽了起来,他怒火中烧,“尼玛,太无耻了,你光看到犯罪者的家属了,受害者的家属你看过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报道虽然屁股歪到一塌糊涂,可它的立论也有依据,那就是现在是法治社会了,没有充足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