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石头亲王 > 石头亲王第2部分阅读

石头亲王第2部分阅读

的海潮,瑞典军开始了大暴走。他们像发疯了一样冲击帝国军阵地,势不可挡。

    直到夜幕降临,华伦斯坦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主动撤离了战场。战场上只留下数千具尸体和悲痛愤怒的瑞典士兵。帝国军损失了6000人,而瑞典方面损失了4000人。

    他们赢了,华伦斯坦对自己说,但他们也输了。

    他是对的。

    随着“北方雄狮”的逝去,瑞典也就失去了对北德诸侯的控制。更重要的是,瑞典军队没有一个统帅能替代古斯塔夫的位置。也没有哪一位瑞典将军能在战场上压倒华伦斯坦。瑞典军队失去了军魂和在德国扎下的根基。

    华伦斯坦输掉了吕岑战役,却得到了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只要假以时日,华伦斯坦就有自信消灭敌人。

    只要还有时日

    古斯塔夫阵亡

    8)因剑而生,因剑而亡:

    华伦斯坦深知瑞典军队已不构成威胁,但要彻底歼灭他们还不够火候。

    在吕岑战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华伦斯坦把军队开到波西米亚整编。同时,他向反哈布斯堡联盟提出和谈,但因遭到“天主教联盟”各诸侯反对而作罢。

    此时的华伦斯坦发现时间正逐渐背离帝国而去。帝国经过长期的战争,已经非常疲惫。瑞典虽然失去了古斯塔夫,但国家战争实力还在,不可小视。而法国,帝国在欧洲大陆最大的敌手,根本还没有参战。帝国的血正在慢慢流干。他必须在所有邻国都卷进来前结束这场战争。

    1633年1月,华伦斯坦开始了和萨克森的秘密谈判。到了9月,整个反哈布斯堡联盟都加入了谈判。为此,他以皇帝赋予他军事上的全权为由无视了皇帝所有让他增援“天主教同盟”的命令,并于1633年11月屯兵于比尔森要塞,计划维持和谈。此时,他对皇帝的力量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他打算在这场战争毁掉所有他创造的成果前亲手结束它。

    皇帝很快得知了这些情况,并迅速的判断华伦斯坦已经叛国。

    难道不是皇帝本人赋予华伦斯坦谈判全权的么?皇帝只是不想回想起来而已。

    皇帝和天主教诸侯们都短视的认为,既然帝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古斯塔夫阿道夫斯已经死了,好像就没有让华伦斯坦继续活下去的必要了吧

    “元帅已经叛国。”这样的谣言在军队中扩散开来,许多宣称忠于皇帝的军官离开了军队。为此,华伦斯坦下令让全体军队发誓效忠于他。

    这被皇帝视为不可饶恕的行为。

    1634年1月24日,皇帝宣布解除华伦斯坦的职务。

    2月25日,几个曾在华伦斯坦手下服役的军官奉皇帝的密令,来到了华伦斯坦居住的爱格城堡。

    在卧室里,华伦斯坦安详地坐了下来。

    没有逃避,没有反抗,元帅任凭一支长剑扎入自己的胸膛。

    华伦斯坦死了,他的光荣与梦想随他而去。

    德意志的历史从此停滞了200年。

    华伦斯坦遇刺

    85)失落的梦想:

    华伦斯坦无疑在这出历史剧中扮演了一个悲剧角色。

    一生的梦想被如此轻易地毁掉了。

    统一德意志的战略却成为了毁灭这个国家的罪魁。

    本来能留下一世英名的英雄却成为了万古唾骂的j贼。

    华伦斯坦在这个时代扮演的是一个破坏者的角色,因为他还没来的及把他建设者的角色演完。本来就不存在把一个中世纪的旧物改造成新时代的民族国家的现成方案,所以华伦斯坦采取了“分解、再构成”的手段。从客观上讲,华伦斯坦所面对的难题,加诸于任何与他同时代的政治家身上都不一定能解决。拥兵自重的诸侯、蜂拥而起的叛乱、不断加深的宗教矛盾,除了用一把大火把旧世界烧掉,然后在废墟上重新建起一个新世界外别无他法。

    如果华伦斯坦取得最后胜利,也许他的“焦土战略”会给德意志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战争期间,德意志的农村几乎全被摧毁,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这种情况和英国工业革命时的“羊吃人”几乎如出一辙。城市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可以借此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由于贵族控制的庄园受到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可以借此收购大量土地,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由农奴制庄园经济向资本主义雇佣制经济转移。总而言之,战争可以摧毁旧的经济制度和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德意志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而且,如果能提前200年统一,德意志民族的心理中不至于产生那种因为受到外国势力欺辱而产生的民族悲情,就不会因此进而产生向欧洲各国复仇的变态情感,也许未来的欧陆能和平一些,减少流血惨剧。

    可是一切都因为那柄长剑划下了句号。

    德意志被摧毁了,但是失去了那双能重塑它的有力双手。

    一支大军诞生了,但是失去了那位能约束它的伟大统帅。

    华伦斯坦挡住了面前的敌人,却防不住背后的敌人:各天主教诸侯、他的部下、盟友,甚至还有他为之而战的皇帝。

    元帅在逝去时,想必心中一定带着无比沉重的憾意吧。

    “只有当各国都化为灰烬时,我们才不得不谋求和平。”——华伦斯坦

    9)尾声:

    正如华伦斯坦所料,失去了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不再战无不胜。

    1634年9月,在诺德林根会战中,帝国军彻底击败瑞典军队,瑞典统帅被俘。

    1636年,法国对帝国宣战,直接卷入战争。

    1642年,战争的规划者和幕后操纵者黎塞留枢机主教在国王和众多权贵的祈祷声中安详逝去,去世前留下最后一句话:“我一生没有敌人,除非是国家公敌。”

    马萨林接任首相一职,继续执行黎塞留的政策。

    1648年,无力继续作战的帝国向联盟求和。该年10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至此三十年战争完全结束。

    德意志化为一片废墟。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人口下降近一半,波西米亚和萨克森的矿山全部被毁,工商业受重创,手工业规模只剩下战前的百分之十。整个民族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

    德国人口已由1600万下降到700万。当时有人估计,认为有325—338万人在战争中阵亡。无休止的战争带来了饥饿、瘟疫和流行病,就连那些未遭战火之害的省份也未能幸免。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法律上确认了德意志分裂的事实。

    所有为了德意志统一而流的血都白流了。

    三十年战争,以一个囧囧的喜剧开头,却以一个最惨最惨的悲剧落幕。

    第2章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神圣罗马帝国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

    战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的哈布斯堡集团,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支持;和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的反哈布斯堡联盟,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以1618年捷克爆发反对哈布斯堡的起义为导火索,两大集团卷入全面战争,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618年~1624年,称为捷克阶段。1526年捷克并入神圣罗马帝国,实际沦为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费迪南被封为捷克国王,开始疯狂迫害新教徒,1618年,捷克人民爆发起义,迅速占领了布拉格,宣布独立。第二年年起义军进攻奥地利,包围了维也纳,开始与费迪南进行谈判。1620年西班牙军队24万人攻入捷克,提利率天主教雇佣军击败起义军,同年8月,起义者退回捷克。1620年11月,曼斯菲尔德统帅的新教联盟军和提利天主教联盟军在布拉格决战,新教盟军很快被击溃,起义者被血腥镇压。1620年底西班牙军和天主教联盟军攻入普法尔茨,1623年击败新教军,第一阶段以天主教联盟胜利告终。

    第二阶段,1625~1629年,称为丹麦阶段。天主教联盟的胜利威胁到了德意志新教诸侯,1625年丹麦在英、法、荷盟国的支持下和新教联盟联合向帝国皇帝发起进攻,很快攻入德国西北部,曼斯菲尔德率英军占领捷克西部。1624年皇帝起用华伦斯坦雇佣军。4月华伦斯坦击败曼斯菲尔德,之后击败丹麦,控制了萨克森地区。丹麦被迫于次年5月同皇帝签定吕贝克和约退出德意志。

    第三阶段,1630年~1635年,称为瑞典阶段。丹麦失败后皇帝和天主教联盟势力扩张到波罗的海,引起瑞典的不满,1630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在法国支持下帅军在奥德河口登陆,在盟国支持下迅速攻占了德国北部和中部的大片领土。1631年7月;瑞典军和提利雇佣军进行维尔本会战,提利溃败,同年9月17日,双方集中主力进行布赖滕菲尔德会战,瑞典和萨克森联军依靠古斯塔夫创造的全新战术大败提利,1632年4月古斯塔夫帅新教联盟军在莱茵河再次击败提利残部,提利阵亡,瑞典军进而驱逐西班牙军占领莱茵区。皇帝再次起用瓦伦斯坦,华伦斯坦学习了古斯塔夫战术并切断了瑞典军后勤补给线,阻止了瑞典军的攻势,1632年11月两军在吕岑决战,瑞典军获胜,但双方均损失惨重,古斯塔夫二世阵亡。瑞典军停止了扩张,华伦斯坦也退回捷克割据,后遭皇帝暗杀。

    1634年9月,天主教和西班牙联军在纳德林根会战中击败瑞典和新教联军,瑞典军主力损失殆尽,失去了德意志中部的萨克森和勃兰登堡领地。

    第四阶段,1635~1648年,为全欧混战阶段。1635年法国直接出兵德意志、尼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军趁机再次侵入德意志中南部。

    1636年~1637年西班牙军对法国南北夹击进逼巴黎,被法军各个击破,1638年8月法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海军,1639年10月西班牙海军主力被荷兰歼灭。1643年5月,孔代亲王指挥法军在罗克鲁瓦会战中全歼西班牙军主力。

    1642年11月瑞典军再次在布赖滕菲尔德击败皇帝军,此时丹麦却向瑞典宣战,于1644年击溃瑞典荷兰联合舰队,不久瑞荷联合舰队歼灭了丹麦海军,丹麦推出战争。1645年3月,瑞典军在捷克重创皇帝军,同年8月法军又在纳林根会战中击败皇帝军,皇帝丢失大部分德意志领土,1648年法瑞联军在处斯马斯豪森会战中彻底击败皇帝军。同年10月神圣罗马帝国和参战各方签定维斯特伐利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结束。

    三十年战争是第一次对立集团间爆发的欧洲大战,反哈布斯堡集团取得胜利,法国取得欧洲霸权,瑞典取得波罗的海霸权,荷兰和瑞士彻底独立;德意志遭到严重破坏,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西班牙进一步衰落,葡萄牙获得独立。这场战争初期各国军队的主力都是雇佣军,战争中盲目扩军财力无法负担导致了大规模抢劫和巨大的破坏,战争中一些新兴国家逐渐实行征兵制,建立了有后勤体系的常备军,提高了军队持续作战的能力,各国后来都相继颁布了不得侵犯个人财产的条令。军队编制逐渐精干和武器的发展也逐渐轻型化,适应了机动作战的要求;古斯塔夫对军队和战术进行了改革,火枪手的数量首次超过了长矛兵,采用了集中使用炮兵进行火力准备,继而用骑兵突击,最后由步兵扩大战果击败敌军的三段式战法,成为滑膛枪时代的标准战法。

    第1章 第一章 挥舞着转轮手枪的河盗管事

    一六三四年秋,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连接巴伐利亚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的雷根河静静的流淌,在经历过一场秋雨后,水势更加的湍急了。

    在相对宽阔的河道上,两艘船一前一后正急速的行驶,张起的满帆似乎在说明这里正再进行一场竞速比赛。前头的帆船不过是河运中常见的快速轻帆船,而后边的那艘就有些怪异,细长的船身和船头的撞角,看起来就像是一艘缩小的战船。

    追逐中,一前一后两艘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小战船就像是一条飞梭切开水面,船头激起的水花不断的落在甲板上,在主帆顶,一个年轻人正站在上边,注视着前面的目标。高大的身材、黑色微卷的齐肩长发和衬衫敞开时露出的胸肌,让这年轻人酷似海神波塞冬的塑像。

    “他们要进乱流滩了!”看着远处突然收窄的河道,和沉船的残骸,年轻人大声的喊道。

    “华伦管事,我们怎么办?”下边的舵手语带紧张的马上向年轻人询问,乱流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吃人的魔口。

    “跟上去,听我指挥!”叫做华伦的年轻人应道。

    在收窄的河道中,水流更加的急速,像是被无形的力量吸引,小战船在起伏中急速的前进。

    前边那艘船似乎对着乱流滩非常的熟悉,轻巧的穿过一个个漩涡的边缘,而后边的小战船也不示弱。

    “向左,停下……,右、向右!……”叫做华伦的年轻人大声的吼着,伸出的手臂不断的指挥着方向。简洁的手势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管事常年积累的经验,在乱流中,船头的运动方向全靠着管事对水下暗礁的熟悉和转向时提前量的掌握。一个年轻人能有如此老练的技能,实在是让人惊叹。

    在华伦的指挥下,小战船同样切过一个个漩涡的边缘,轻巧的躲开隐藏在水面下的暗礁,扭曲的航迹像是一条在水面上舞动的蛇。

    冒险穿过乱流滩是雷根河上那些想要逃避高额关税地小型货船的不二选择,如果选择相对平缓的河道,必须要经过巴伐利亚王国设置的关口,那将要付出不菲的银币,有时关口官员讹诈的话,货物的利润还不及关税的金额。当然穿过乱流滩也要有高超的管事带领,每年在乱石滩沉没的货船就有十几艘,因此丧命的水手就更多了,而像现在这样连续有两艘船同时进入乱流滩则是少之又少。

    各显神通的两艘船,在乱流滩中像是正在交配的蛇继续追逐,在前面那艘船上,有一双眼睛正焦急的后望。

    “小姐,我们遇到河盗了!放心会甩开他们的!”船上的水手见到那双满是忧郁的眼睛后,忍不住宽慰道。

    女孩默默的点点头,脸上的郁结丝毫没有减轻,“圣母玛利亚,我在这里向你祈祷,请宽恕我和我们的家人吧!这一年里,我们失去的太多了!”

    “穿过乱流滩了,神奇的华伦管事!”第一次冒险穿过乱流滩竟然成功了,擦了额头上的冷汗,舵手带头欢呼道。

    “感谢神奇的华伦管事!圣母玛利亚!”水手中有人欢呼了一声,这次有位不透露姓名的男爵,出一百古尔盾让河盗们打劫这艘货船,并且杀光所有的人,这些收益对于因为穷苦而当河盗的内河水手来说是一笔可以出卖上帝的巨款。

    对于水手的恭维,华伦心中苦笑着接纳了,一个没满二十岁的青年管事能够管理好一条船,华伦确实是神奇的,但是对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海事学院中并不出众的学员,前国际雇佣兵来说,这种水文经验根本微不足道。

    “唉!这苦逼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华伦在心中轻叹了一声,穿越到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乞丐身上,经过六年的时间,华伦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可是日子并没有像穿越小说的主角一样飞黄腾达,反而是窘迫不堪,只能在水面上靠打劫为生。

    “穿越小说果然是看着爽啊!”华伦又叹了一句,真要到了实际的环境中,想要按照小说里说的内容发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别人都是穿越在什么王公贵族身上,再或者是什么巨富商贾,最差也是什么有背景的私生子,可自己偏?br />